宗教
-
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圣凯 著《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增订版)/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研究丛书》介绍了中国汉传佛教的忏法、汉传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汉传佛教寺院的法会、汉传僧服的演变、汉传佛教的法器、汉传佛教徒的日常生活礼仪等。
-
人文宗教研究李四龙 编如何界定“宗教”在当代中国的意义?这是新时代宗教学理论建设、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往我们更多的是在移植、复制西方的宗教学理论,这并非毫无意义。我们在移植过程中,重新概括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知识体系有了更新迭代,也为融入世界文明体系做好自己的定位。但这并不是我们的全部工作。我们需要在类型学意义上解释中国的传统宗教,而不是像黑格尔那样对全世界的宗教演化进行排序。宗教的排序,在中国佛教史上很常见,即所谓的“判教”,各宗派对不同的佛典做出圆满不圆满的裁决。既要跳出西方理论模式,又要避免退回到传统模式,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做的事。《人文宗教研究》与大家勉力前行。
-
世界宗教评论张志刚,金勋 编本书主要是对世界几大宗教的历史、发展现状、特点等展开的学术性评论。本辑主要分五部分,即特稿、焦点、专题、热点和综述,从不同视角对世界主要宗教进行研究。
-
普庵信仰研究杨永俊 著本书紧紧围绕普庵信仰,采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基于宗教理论尤其禅宗理论的学理分析法,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本书从三个视域展开研究:一是历史的追溯,二是理论的探讨,三是现状的叙述。
-
唯识十支论 无著卷无著菩萨 著,玄奘 译,欧阳竟无 校勘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在业内被称为“金陵本”;欧阳竟无大师领导支那内学院师生,再从大藏中选出各类*重要的典籍,并广为收集不同的版本,进行了精湛的校勘整理,编为《藏要》,特被称为“藏要本”。“唯识学丛书”第五辑将主要影印出版《藏要》中的唯识典籍,个别没有“藏要本”的则用“金陵本”。 唯识学所宗“论”有“一本十支”之说,“一本”即《瑜伽师地论》,“十支”有二说,今取其中之一:一、《摄大乘论本》,二、《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三、《显扬圣教论》,四、《大乘庄严经论》,五、《辩中边论》,六《唯识二十论》,七、《大乘五蕴论》,八、《大乘百法明门论》,九《唯识三十论》,十、《分别瑜伽论》(未译)。其中,第十部论乃弥勒菩萨造,但未汉译;前三部论皆为无著菩萨造,故合刊名为《唯识十支论??无著卷》。
-
聚云禅心道坚 著本书是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成立的华岩佛教遗迹考察组,对重庆地区的近十个区县总计约一千二百多座寺庙进行寻访考察的成果之一。考察组经过深入实地调研、查阅各种资料,考察了所到之处的每一个寺庙,询问乡老、寻找遗迹,收录碑碣。搜集整理了重庆忠县的复兴镇、磨子乡、三汇镇、石子乡、新生镇等地的300余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内容弥足珍贵,填补了该地区佛教研究空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一寸丹心图报国杨发明,梁向明 编本书是“中国穆斯林爱国思想与实践论文集”,书中收录了《中国穆斯林爱国爱教思想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历程》《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历史作用》《马坚与王静斋的学术互动与欣赏》《红军西征与回族地区堡子里的故事》等文章。
-
人鬼之间柳立言 著本书稿共分四篇,分别是社会篇、立法篇、司法篇、方法篇。作者选择以所谓的“灵异”案件入手,尝试从司法角度进行研究,比如对灵异案件如何进行搜证和推理以及影响审判的因素,希望透过对《清明集》和《夷坚志》的个案分析和综合比对,既看到文学甚至志怪资料对法史学的可用性,也看到宋代如何审判灵异案件和各种影响审判的因素,从而指出“国家”(统治阶级)本身的一致和不一致、“社会”本身的一致和不一致,和两者之间的一致和不一致。
-
基督教思想评论[加] 许志伟 编本书本着严格的学术规范、深入细致的研究宗旨,收录了当前国内学者关于基督教神学、圣经、基督教与文学艺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中国基督教、书评、研究综述等方面内容的研究。《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24辑)》收录了《克莱门特不动情思想探析》《论中国基督教界对于非基运动的民族主义回应》等文章。
-
佛典汉译评论与佛学中国化赵秀明 著《佛典汉译评论与佛学中国化》收了大量佛学著述,通过系统梳理,对后汉道远明时期的佛典汉译评论进行了全面总结,深入探讨了佛典汉译评论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其本质特征和独到的评论体系,归纳出了佛典汉译评论的九大范畴和四大命题,详细论述了佛教、佛学、佛经翻译及佛典汉译评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人们了解佛典汉译评论在佛学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有较大的启迪意义,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翻译理论,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和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