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果岭下吾见才让 著本书属《艺人桑珠说唱本》汉译丛书。本部围绕大梵天王之子智美妥嘎,自天界转世为龙和年之子,后来成就吐蕃事业这一主线条,讲述了莲花生大师绞尽脑汁从龙界请来顶珍龙王的小女儿维嘎泽丹,将她寄养在果部热洛顿巴坚赞处;果部热洛顿巴坚赞按照莲花生大师的预言,将维嘎泽丹嫁给岭部僧伦卡玛,自此果岭停止争战,和好如初。
-
安定三界格桑更堆 著《安定三界》是《〈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汉译丛书系列中的一部。该系列丛书是以《〈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藏文本为基础,对其进行汉文翻译,忠于原作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保持译文的真实性、文学性和文化性、充分展现《格萨尔》史诗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和民族地域特色,生动讲述了藏族人民心目中旷世英雄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本书主要讲述了格萨尔王为造福世间众生,降服了魔王阿贵南拉王等妖魔后,超度其灵魂,让百姓远离战争之苦。百姓勤于善业并安居乐业,没有天灾人祸,共建美好国度。
-
森布肉宗落桑旺秋 著岭部格萨尔王将边地的四大魔王以及大食、汉地、天竺等地凶恶的魔国收归治下后广施善法,使佛法之胜幢飘扬在空中,使六道众生免于战乱,获得了短暂的安宁。不久,在藏地西南一个叫森木龙仁的佛法绝迹的化外之地,魔王九眼查瓦同魔后红面阿夏将千万人往来的法路和商路阻塞,干起了食肉饮血的勾当。他们将血肉当作饭食,将人皮当作衣裳。罪孽的浓雾弥漫在空中,甚至挡住了日月的光明。辛赤河一时间变成血海,可怜的众生被恐惧和痛苦折磨,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姑母南曼杰姆知晓了人间的惨状,流下了慈悲的眼泪,并昭示格萨尔王要尽快消灭魔王。岭格萨尔王根据姑母的命令,将岭国的神兵引至罗刹之地,惨烈的战事随之打响。起初,因为森布国的君臣们拥有法力且凶猛异常,所以岭国损失了以董迥达拉赤噶为首的许多兵将。但因有着神明的护佑,加之格萨尔王在战事中像万兽之王雄狮一般勇猛,岭军逐渐占了上风,终将以魔王魔后为首的众魔尽数消灭,并在森布国弘扬佛法。随后森布国遣使至岭国,宾主同欢,共同沉浸在吉祥的盛宴中。
-
参禅有道冯焕珍 著《坛经》是六祖惠能大悟心性后从智慧心海中流露出来的妙法,非思量分别所能解;语录是祖师为引导参禅者自悟心性随缘施设的话头或法门,亦非妄想揣度所可通。禅宗传承久远、典籍浩繁、影响深广,主要内容在见地、根器、观境、观智、行法与果德数端。 就见地而言,禅宗凡有施设,皆不傍经教、直指人心,令人当下明心见性成佛,虽自称“教外别传”,实直契佛陀本怀。佛陀施行教化,根本目的是度化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证得寂灭涅槃,众生与佛无异,关键在于让他们发现自己本具无分别智慧的心性。众生根器千差万别,佛陀必须当机设教,而禅宗便是顺承佛陀依第一义悉檀说法开出的宗派。 就根器而言,若专就慧根说,禅宗独被上根利智,可若从信根而言,禅宗也是三根普被、遍及众生的。 禅宗的所观境,是参禅者当下一念心;能观智,是般若;观行法,是顿悟成佛法。明心见性只是真修起点,要想究竟成佛,必须生生不退地行持下去。 禅宗既是从佛教开出的智慧之道,便必然受到许多追求智慧者的崇奉。六祖之后,禅宗很快由岭南播向全国,成为汉传佛教极为兴盛的一支,甚至有“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之说,不但成就了诸多高僧大德,也对中国的思想、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后,禅法及于中国周边其他国家,塑造了整个东亚地区的精神气质。近代以来,更是广传欧美,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安顿心灵的妙法。
-
北大佛学王颂 编太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佛教领袖,佛教改革的倡导告与实践者。他以爱国爱教的信念、勇于革新的精神、放眼世界的眼光和广阔包容的胸怀,致力于推动近代中图佛教“数理、教制、教产”三大改革,提出了“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思想理念,并不遗余力地创办学校、二培养僧才、广传佛法,对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复兴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辑再次推出“太虚研究”专号,特邀专家学者梳理桕关文献资料、发掘史实、阐发思想,以期推动相关研究。
-
适应与引导吴南 著本书探讨的是我国传统宗教在社会转型期发生、发展出的多元的社会“游移现象”。所谓传统宗教,指的是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大教,在研究中更加关注的是在唐代已完成“中国化”进程、具有独立自主品格的佛教。所谓“游移现象”,指的是传统宗教文化与现今社会多领域、多层面、多方面的互动关系、过程及其结果。传统宗教的社会“游移现象”,反映出我国传统宗教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时代化趋势,包容性、开放性特征,以及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维护国家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的时代特色。本研究其实也是透过宗教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这类现象,折射文明、文化的流动、影响及功能作用。简单地说,研究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的目的,是通过对宗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类型特征、结构功能、运作机制及内在本质特征等现象的描述阐释,提出理论假设,从而能够为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相关的探讨,为本土宗教社会学研究发声、为宗教领域的社会治理献策,从而体现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文化感、社会感和使命感。
-
基督教思想评论[加] 许志伟 编本书本着严格的学术规范、深入细致的研究宗旨,收录了当前国内学者关于基督教神学、圣经、基督教与文学艺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中国基督教、书评、研究综述等方面内容的研究。《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24辑)》收录了《克莱门特不动情思想探析》《论中国基督教界对于非基运动的民族主义回应》等文章。
-
佛教论集孙昌武 著本书为南开大学教授孙昌武先生有关佛教研究的论文结集,共收入1996-2018年十三年来发表于各类刊物上的文章共计十八篇,按发表时间排序,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以来在佛教文化、艺术、思想及宗教观上的研究成果。孙先生的文章,理论上深入浅出,文字上流畅易懂,虽然有的文章已是多年前的作品,但无论是对于专业研究者还是普通文化爱好者,仍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
夔州天路道坚 著该书搜集整理了奉节县的安坪镇、白帝镇、草堂镇、大树镇、汾河镇等地的300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内容弥足珍贵,填补了该地区佛教研究空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书由多个寺庙遗迹分篇介绍而成,部分遗迹配图呈现,多以碑文拓片为主。对个别涉及“文革”时期寺庙变迁的文字描述,编辑适度做了修改。神话色彩较重的语句有部分删节。
-
以心传心刘泽亮 著本书坚持唯物史观的导向,全面地搜集材料,充分利用今人的研究成果,从中唐社会转型、文化异动的广阔背景来阐释黄檗思想的产生及其时代特征,首次对黄檗禅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作者对《传心法要·宛陵录》进行了艰苦的版本校勘、抓住核心范畴和命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学术性和思想性注释及必要的评析,并经深入琢磨,依文意作了分段和标题,使之成为一个可以为现代人所接受、了解的文本,为学人进一步研究黄檗禅哲学思想提供了方便。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之“论”以下编扎实的文本考订、校释和疏理工作为前提,这是我们一贯强调的“义必征实,言必切理”朴实学风的体现。作者在全面校释《传心法要·宛陵录》的学术基础上,对具有内在逻辑体系且充满哲学睿智的黄檗禅学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研究,其论说多有新颖独得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