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庄子諵譁南怀瑾 著《庄子》一书记载了庄子本人及其门人后学的思想言行,是道家的代表作品。自魏晋以降,其影响力更是跨越道家范囿,与儒、释等学术流派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士人修身应世必读之书,其中尤以《内篇》七篇,因严密的思想体系和恣肆的文风向来为人所称。历代有关《庄子》的注疏之作也是如缕不绝。 南怀瑾以融贯中西的学术视野及其通透灵动的人生感悟,上下古今、广征博引中国各类典籍,并参照西方宗教思想,撰成《庄子諵譁》一书,对《庄子》内篇进行了逐句讲解。全书透过《庄子》看似突兀跳荡的行文,为我们展示了其中清晰的内在思想脉络,是当下读者了解《庄子》的优良入门读本。
-
中古王权与佛教刘威 著佛教自传入中国后,便逐渐与王权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二者的互动与交涉成为近代以来佛教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本书聚焦于东晋到隋唐时期,从“佛教适应王权”“王权影响佛教”两个维度出发,通过选取几组具有代表性的王权与佛教人物,分析并总结了中古王权与佛教关系的类型、模式及其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由此钩沉出一段王权与佛教间具备张力与平衡的政教关系史。
-
道家文化研究陈鼓应 编第三十三辑是世界哲学大会专题。由陈鼓应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广保、杨浩教授负责组稿,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道家文化研究》编辑部集体审稿,作者群覆盖范围较广,学术水平有所保障。书稿在三十万字以内。
-
千面女神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 著,黄悦,杨诗卉,李梦鸽 译1972—1986 年,坎贝尔做了超过20场关于女神的演讲和研讨会,探讨了神圣女性的形象、功能、象征以及相关主题。本书是对坎贝尔所有关于女神的演讲和研讨内容的汇集。在书中,坎贝尔对女神的缘起、发展、远遁与归返做出了系统性概述与研究,并得出了与知名考古学家马丽加·金芭塔丝(Marija Gimbutas)相同的核心观点:大女神是全世界神话zui早的核心神圣形象,是后世的神话和神圣传统中所发现的女神们的共同根源。 神话以文化为本,以文明发展为根基。女神崇拜的发展,同样围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数万年间,女性精神与女性经验被转化为原始的神话形式,成为了全世界神话的基础,更激发了各种创造性形式的潜能。在父权社会,女神被男神所压制,成为男神的附庸,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女性力量的崛起,同样带来了女神的归返。人类已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社会文明的发展会将女性精神与女性力量带向何处?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千面女神》找到答案。
-
元代佛教史论陈高华 著《元代佛教史论》系陈高华先生关于元代佛教研究文章的结集,其中所论关涉元代佛教的方方面面,如元代佛教与元代社会、元代江南佛教略论、14世纪来中国的日本僧人,等等。是当代佛教史研究的重要收获。
-
上帝之城[古罗马] 圣·奥古斯丁 著,王正文 导读 刘莹 颜薇薇 王正文 注释《上帝之城》是奥古斯丁花费整整十四年心血完成的经典巨作,被誉为神学百科全书。全书共22卷,分成两大部。*部由第1-10卷构成,内容主要批判罗马人对他们信奉的诸神的崇拜,同时对反对基督教的两种论点进行辩驳。奥古斯丁在前五卷里反驳了罗马的沦陷是因为国家转信基督教而导致的观点,后五卷反驳了人世间的灾难需要通过敬拜神祇才能消除的说法。第二部由第11-22卷组成,内容主要是论述“上帝之城”和“尘世之城”不同的起源、发展和结局。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历史就是这两城作殊死战斗的纪录,双方互有胜负,但*后上帝将在此战争中获胜,而衷心信仰上帝的基督徒若能忍受充斥邪恶的俗世,则将得到福报,可以享受永久的安宁。
-
当代法治视域下的藏传佛教莫世健 著《当代法治视域下的藏传佛教》论文集是澳门大学藏传佛教宗教财产法律权属问题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该论文集由澳门大学莫世健教授主编,全书共收录了 15 篇相关学术论文。在法治中国、依法治国的语境之中,宗教治理的问题已经从依法管理向宗教治理法治化的方向转型,如何理解宗教法治化及其实行的方式与可能是极为关键的问题。宗教法治化涉及了宗教财产、宗教法人、宗教仪式、宗教团体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此论文集是围绕当代藏传佛教展开的讨论。论文中学者们以各自不同的视角作为切入点,讨论了当代法治化社会中藏传佛教的载体即寺院法治化的关键问题。学者们中针对当前藏传佛教寺院功能的演变、寺院管理模式的现代转型、寺院财产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历史和当地社会环境中藏传佛教与法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详细地论述,为我们了解当前藏传 佛教寺院组织的管理以及法治化的路径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本图书的主要特色在于主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主题客观地论述了当代法治视域下藏传佛教的相关议题。当代藏传佛教寺院的学经制度、宗教功能、财产管理等都避免不了与现代法律间的协调,这是宗教管理法治化过程中的关键内容。特别是关于藏传佛教寺院和僧侣财产的研究,目前在中国和全球都处于初级阶段。本书中几篇论文都以案例研究方式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藏传佛教寺院和拉章的财产管理实践。莫世健教授的论文更直接在现代法治框架下讨论藏传佛教寺院,拉章和僧侣的财产习惯法问题。虽然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化研究,但对于国内现有的研究已经做出了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此论文集不仅补充了学术界对于当代藏传佛教寺院法治化以及相关学术研究的空白,而且还对藏传佛教在现代化转型以及宗教管理法治化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译解张文曦 译本书是东晋时期鸠摩罗什与慧远关于佛教大乘经中的义理问题的书信问答。往来书信是他仅存的思想结晶,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鸠摩罗什忠实地继承龙树思想。至于庐山慧远,世人通常只知他是净土宗初祖,却不知道慧远也精通小乘毗昙学,这些书信很多都是大乘思想和阿毗昙思想的直接交锋。全书共二十七问,约二十万字,翻译所用的底本是中国佛教历史博物馆邱盘校勘本,与木村英一的《慧远研究遗文篇》互校,除翻译外尚有大量的讲解考证,讲解时采用以经证经的方式,所有观点均引用有准确的经文加以印证。经审,此书内容没有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宗教政策的方面。
-
不空全集不空,撰,吕建福 编《不空全集》以“有闻必录”为原则,汇编了唐代密宗大师、著名佛经翻译家不空(705—774)以及托名不空的全部译经、撰述,以《中华大藏经》(依据《赵城金藏》广胜寺本和《高丽藏》再刻本影印)为底本,所缺经目依《大正藏》、《卍续藏》及敦煌写本、房山石经等补齐,参照各本大藏经校勘记订正文字,并对全文加以标点,为不空著述的first完整点校整理本。书后附录有不空传记、年谱等重要文献。
-
回归本觉冯焕珍 著本书依“平等的经学观”,从“真识心缘起”这个概念入手,系统地研究了净影寺慧远的佛教思想。首先,发现p.2141号敦煌文献写本残卷是慧远著作《〈地持〉义记》的一部分;其次,阐明在慧远思想中,真识心是宇宙万法的终极真实,也是他归本真识心缘起宗的理论根据;其三,讨论慧远关于真识心的体性及其遮蔽、朗现等内容,较为全面地拨正了以慧远为地论师的传统看法,而认为他是以《华严》《涅槃》等经为宗趣的如来藏学家。慧远的真识心缘起思想,不仅对此后中国佛教的特质(以如来藏学为主体),而且对其开展的方向,都有奠基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