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佛学概论姚卫群 著本书是对佛学思想的系统研究专著。曾在2002年出版过,此次出版对多处内容做了更新和修订。书中对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扼要地勾勒,对佛教主要典籍的形成、发展及种类进行了概述,并就佛教学说中的主要理论进行了系列专题研究。作者考察了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念及核心思想,阐述了它们的产生原因、发展脉络、历史影响等,探讨了佛学思想的发展规律、对社会和人生所起的作用、在人类思想发展目前所具有的地位等。本书既可作为大专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院所学者的专业用书,也可作为一般读者系统了解佛学知识的基础读物
-
太平经袁行霈 著《太平经》又称《太平清领书》,是中国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之一。《太平经》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太平经》在道教中有重要地位,对道教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汉末太平道的主要经典,被视为传达天命的谶书,构成道经“三洞四辅”中的太平部,辑入历代道藏。《太平经》之作,其初衷是为了表达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底层群众的基本诉求;向当朝统治阶级进献经国之方;并试图利用天谴和神谶迫使统治者改弦易辙,奉行天道,遏抑豪强外戚,敦孝劝善,重生乐生,从而消除矛盾,实现天下太平,王室中兴。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系列之一,介绍了《太平经》的相关知识。
-
太平经袁行霈 著《太平经》又称《太平清领书》,是中国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之一。《太平经》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太平经》在道教中有重要地位,对道教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汉末太平道的主要经典,被视为传达天命的谶书,构成道经“三洞四辅”中的太平部,辑入历代道藏。《太平经》之作,其初衷是为了表达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底层群众的基本诉求;向当朝统治阶级进献经国之方;并试图利用天谴和神谶迫使统治者改弦易辙,奉行天道,遏抑豪强外戚,敦孝劝善,重生乐生,从而消除矛盾,实现天下太平,王室中兴。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系列之一,是对《太平经》的解读。本书为精装版。
-
泰州光孝律寺志葛崇烈 著,法空 编本志本着求实存真,秉笔直书原则,全面系统记述光孝寺的历史和现状。事件背景记述本着“详古略今,详远略近”原则。本志共设九章,各章根据记述需要下设节或者节、目,随文配设相关的注、图、表、附录。本志上限不限,因事而异,尽量追至事物发端;下限至2019年。
-
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闫文献,姜巧玲,项晓宁 编《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的史料分类基本借鉴《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分为寺院兴废、高僧大德、名家诗文、逸闻杂记、考古发掘史料和外国史料六个部分。《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辑录的是为《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二书未收录,而能反映南京大报恩寺史上某个时代的基本面貌或跨时代的重要变革,或其对各个时代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等的影响的史料。因此,它并不是一部南京大报恩寺的全部史料书,或者说是一部独立、完整的大报恩寺史志,而是对《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二书的补充,三者一起共同组成为一部大报恩寺全部史料书,成为一部南京大报恩寺全史。
-
道圣符契天下文明暂缺作者这本《道圣符契天下文明》从中国古代与基督教关联的诗歌中取材,视角虽不大,却也如万花筒,可以使我们关注一下古代士大夫们怎样看待基督教和西洋事物,这些诗作者,有的是基督徒,有的是非基督徒,视角不一,各有精妙。倘能起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那将是意外之喜。本书作者更希望借鉴古人和先贤,对今日中国基督教的健康发展带来裨益。
-
网络占星曾一果,颜欢 著如何理解当代社会形形色色的网络占星术?本书对占星术的历史起源、网络时代星座文化的兴起做了仔细考察,并从社会学、心理学、媒介学和文化研究等角度,探究糅合和改造了中西方传统占星术的网络星座,如何与当代哲学、心理学和媒介学相结合,而成为深受当代中国青年人喜欢的一种“新俗信”。进而分析青年人如何借助多样化的占星文化实践,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以星座为话题的亚文化趣缘群体。通过交流互动,分享星座知识,建构身份认同,解决日常的生活、情感及精神困惑。在后亚文化星座部落中,青年星座迷的这种交往关系通常是松散的、混杂的和流动的,这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彰显。
-
天台宗菩萨戒思想研究周湘雁翔 著本书对天台菩萨戒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能做到溯其源,察其流变。作者文献学功底比较扎实,对敦煌遗书中的菩萨戒典籍予以校注,并辨别采用。同时以思想史的宏观视野,将天台菩萨戒置于教、观、制三位一体的整体框架中进行研究。
-
基督教中国化论文集张志刚,卓新平 著,陈逸鲁 编本论文集收入的文章,均为近年来发表于金陵协和神学院出版的《金陵神学志》的论文,按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研究、神学论述和伦理实践等专题分类。论文立足中国教会,浸润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关注时代精神,阐发基督教义中的博爱精神与基督徒的社会担当,多层面、多角度探讨基督教中国化路径。
-
日藏宋刻《释氏六帖》研究钱汝平 著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佛学典籍的文献考证之作,是国家社科2014年项目,现已结项。《释氏六帖》是五代时期编纂的很早的一部具有辞典性质的佛教大型类书。但此书自宋以来一直传本较少,并早已失传。日本东福寺藏有日僧圆尔辨圆从南宋携回日本的宋刻本,是迄今所知现存很早的该书的刻本,而国内只有民国《普慧藏》据日藏本出版的铅印本。由于《释氏六帖》传本稀少,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并不很多。本书共分17章,前六章主要考述《释氏六帖》作者、保存者的生平,《释氏六帖》刊刻源流、体例等。接下八章是对《释氏六帖》引用《宝林传》《高僧传》等八部著作开展探源、稽核、论述等文献研究,每部均专列一章探讨,探讨内容有且只有文献价值方面。很后一章是对《释氏六帖》的宋刻本、宽文本、《普慧藏》本文字异同对勘举要,揭示后印本多有臆改、臆删、臆补、臆乙之弊,对利用此本的学者会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