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生命五百句蔡志忠著林则徐一辈子当官,但他从不积累财产。 有人问他说:“为何不为子女留下家产?” 林则徐说:“若将来子孙不如我,留给他家产有什么用?若将来子孙如我或胜我,留给他家产又有什么用?” 我同意林则徐的想法,认为把财产留给子孙非但不是帮助他,反而是害了他因而不能成为一个完整健全的人。
-
自主与和谐江畅著暂缺简介...
-
章太炎评传姜义华著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思想家、杰出学者。《章太炎评传》系统叙述了自具特色的章太炎学说形成、成熟、嬗变的历史过程,在充分肯定章太炎在革命史上业绩的同时,结合其生平,重点突出了他的学术活动与学术成就,说明他如何来自旧学营垒,适应时代潮流而一步步成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学术史的一位巨人,展现了近代中国国学的新的内涵及章太炎为中国国学贡献一块卓越的瑰宝和根源。
-
严复学术思想研究张志建编著这本文集,收录了作者1979―2003年间所零星撰写的红学研究论文及评论、题跋文章共40篇。在内容上是丰富的,几乎涉及到了红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在观点上亦非拾人牙慧,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所发表的个人意见;在文风上,生动活泼,雅俗共赏。
-
实用美学金易,夏芒 著美学学科的名称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714.1762)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鲍姆加通从建立完整的人类知识体系出发,指出人类心理功能本有知、情、意三个方面,应有三门学科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研究知的为逻辑学,研究意的为伦理学,而情却没有一门科学去研究。他主张建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情。所谓研究“情”的学科,就是鲍姆加通提出的Aes.thetica,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谓的美学。由于鲍姆加通第一次比较自觉地建构了这门学科,并用相当篇幅讨论了审美问题,所以一般认为美学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从他的建树开始才算正式形成。虽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于近代方始形成,但对它所包含的问题的探讨,却由来已久。在西方,至少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开始就有了美学思想,其后柏拉图、亚理士多德对美本质、艺术本质、审美心理诸问题的探讨,一直影响和左右着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先秦许多思想家都明确地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美学思想,其中尤以儒道二家著称于世,它们的观点分别从审美功能和审美创造两方面触及了美学的核心,成为中国美学思想的基石。事实上,美学思想从形成到独立足有2千多年的历史。美学思想源远流长,美学历程蔚为大观,但由于该学科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迄今为止,仍然未能就美学的定义取得一致。
-
论语浅疏韦支陆 著《论语》在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学派诸经典中,影响最大,是研究孔子言行、思想的重要著作。自汉代以来,曾经有很多人研究、注释过《论语》,为后人的阅读提供了方便。作者在编《论语浅疏》时,曾认真地阅读了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很受启发。在分章问题上,则完全借鉴了杨先生的分章方法。
-
墨子(清)毕沅校注,吴旭民标点暂缺简介...
-
论语外编裴传永汇释本书内容包括:志节、人情、修身、孝慈、交谊、处世、劝学、六经、君德、臣道、论政、算度、言辞等。
-
宣尼浮海到南洲梁元生 主编本书是通过历史数据,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在早期新加坡的传播情况,以及儒家思想与华人社会发展之关系。全书共六章,对十九世纪的新加坡华人社会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作扼要的分析,介绍了华人社会在新加坡推行儒家思想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并就新加坡华人推行儒家思想的努力,分为四个范畴,介绍一些重要的史料:一是传播儒家思想的媒介,包括崇文阁、萃英书院、会贤社、乐善社和好学社的资料:二是儒教复兴运动的计划及其推展;三是儒家思想普及化的努力,包括了“白话化”和“本土化”的课程改革及改写课本的数据,例如邱菽园的《新编千字文》及张克诚的《孔教撮要白话》等;四是报章的言论,这包括当时几份重要华文报章中有关儒学的讨论和辩论,这些华文报章有《叻报》、《天南新报》、《星报》和《曰新报》等。此外,并对八十年代新加坡的现代儒学运动作一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使读者对儒家学说在新加坡的传播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儒家学说与历史连贯发展的关系。
-
墨子全译(战国)墨翟原著;周才珠,齐瑞端译注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