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注释校订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在《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出版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一至四卷注释校订本》一书,为广大干部、青年以及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一本学习研究毛泽东著作的辅助读物。《毛选》一至四卷第一版的注释是由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组织一些专家撰写的。这些注释,从总体说是达到了当时可能达到的较高水平,但由于受当时资料条件和研究水平的限制,有些注释在史实上、在对人物事件的评价上以及文字的表述上,存在一些缺点以至错讹。毛泽东生前就曾指示要修改注释。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自一九六二年起,从中央政治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抽调专人对《毛选》一至四卷注释进行全面校订,这项工作因“文化大革命”而未能全部完成。
-
心理学周凝祚主编本书的编写,坚持贯彻了教材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此外,也注意贯彻针对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原则。本书主要供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生使用。他们年龄较小,缺乏教育与生活实践经验,学习任务较重,但不久又将为人师,从事中学教育与教学工作,因此,本书除阐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外,还编撰了进了有关教育心理、教学心理与管理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吸收了一些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新成果,尽量使教材内容充实而新颖,各章中都编进了一些关于中学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实用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他们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在每一章之后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或实例,供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练习,以锻炼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论衡(东汉)王充著;陈蒲清点校《论衡》是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的重要著作。两千年来,《论衡》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奇书。王充一生著述甚丰,先后著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书。这些书都是批评性极强的哲学著作,大多已失传,唯《论衡》流传至今。读《论衡》,一方面可以感受到王充坚持“疾虚妄”的旗帜,敢于“违诡于俗”、“考论虚实”的严肃批评精神,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另一方面,从王充自陷入矛盾的理论思维教训中,得到深刻的启发,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历史观的理解。本书所据底本是《四部丛刊》所用之明通津草堂本,陈蒲清先生点校,又据几种通行本予以订正。该书纳入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系列。
-
孟子旁通南怀瑾著本书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将《孟子》中的典章教训与春秋史迹相互融合,不但彰明了其政治、社会、文化背景,还融汇了作者对于时局、社会及人生所思所感,给读者以启迪。
-
电影彭吉象著这是一部从美学角度探讨电影艺术的书籍。本书追溯了近百年来电影发展的历史轨迹,介绍了中外电影的主要流派,对电影语言、电影样式、电影表演艺术表现手段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对电影艺术的呈现出来的美学特性的辩证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和电影审美过程中所蕴含的心理奥秘进行了探索和揭示,提出了不少引人思索的独到见解。全书在理论探讨的同时,配合以大量的中外电影实例,内容充实,趣味性强,有助于电影爱好者较系统地了解电影,欣赏电影这门艺术。
-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王路著本书力图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出发,回答什么是亚里士多德逻辑这一问题。全书共六章。第一章介绍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与逻辑著作;第二章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四谓词理论,即辩论的推理;第三章论述亚里士多德关于命题的学说;第四章论述三段论,即证明的推理;第五章论述关于谬误的理论;第六章总结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想。此次本书再版又增加了5篇附录。
-
中国历代名人家训精萃包东坡选注古代家训,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属于伦理哲学的范畴。其基本内容大致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人处世,一是齐家守业。也就是说,每一篇家训都是作者对于做人和治家这两个重大问题所作出的规范和准则,因而它也就包含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和全部学术思想,但是,家教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古人所作的家训自然也包括了许多方面的思想,这与各人的世界观如宗族思想、宗教思想、教育思想等等,有着紧密的联系……\t\t\t\t\t\t
-
李时珍评传唐明邦著《李时珍评传》对李时珍自学成才的坎柯道路予以生动描述;对其攀登科学高峰的成功经验予以全面总结;对其在医学、药学上的重大成就予以高度评价。《李时珍评传》注重展现李时珍的光辉思想,征引丰富的思想资料,详加论述,使读者深信李时珍不愧为令人敬佩的思想家。他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的科学方法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从而在科学上取得多方面重大成就。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世界文化名人;其《本草纲目》被誉为16世纪中国百科全书。《李时珍评传》对这位科学家在医学史、文化史、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成就,首次作出系统的评述。
-
有无之境陈来著本书是系统研究王阳明哲学的专著。全书对阳明哲学的内容及涵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阳明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本书的特点是:以理性主义到存在主义的转向来把握宋代理学到明代心学的演变线索,力图在比较分析的视野中把心学的古典问题转化为现代哲学语言来了解,通过把“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发展为一对普遍性的范畴,从文化的境界取向揭示出阳明哲学有无合一的精神境界,并展示出中国文化的丰富义蕴与宽广意境。
-
伦理学与语言(美)查尔斯·L. 斯蒂文森(Charles L.Stevenson)著;姚新中等译<br>《伦理学与语言》被批评家称为本世纪“继G.穆尔的《伦理学原理》之后,元伦理学中最富于创造性的著作”,是“对伦理学的情感理论的最彻底最精确的系统阐述和研究”。该书的问世在世界各国伦理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一个时期成为哲学、伦理学、美学等不同学科争论和关注的焦点之一。作者在该书中一方面坚持元伦理学和研究方向,认为伦理学的任务不是制定或论证道德规范,而是分析伦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另一方面又不同意“拒斥规范伦理学”的提法,提出自己的理论不是要排斥规范伦理学,而是要研究规范伦理学所使用的方法,具体来讲一是从情感意义上分析道德语言,二是深入研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道德争论的性质、意义和功能,从而建构起一个庞大的情感主义伦理学理论体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