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拉奥孔(德)莱辛 著;朱光潜 译第一个对画和诗进行比较的人是一个具有精微感觉的人,他感觉到这两种艺术对他所发生的效果是相同的。他认识到这两种艺术都向我们把不在目前的东西表现为就像在目前的,把外形表现为现实;它们都产生逼真的幻觉,而这两种逼真的幻觉都是令人愉快的。另外一个人要设法深入窥探这种快感的内在本质,发见到在画和诗里,这种快感都来自同一个源泉。美这个概念本来是先从有形体的对象得来的,却具有一些普遍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可以运用到许多不同的东西上去,可以运用到形状上去,也可以运用到行为和思想上去。第三个人就这些规律的价值和运用进行思考,发见其中某些规律更多地统辖着画,而另一些规律却更多地统辖着诗;在后一种情况之下,诗可以提供事例来说明画,而在前一种情况之下,画也可以提供事例来说明诗。第一个人是艺术爱好者,第二个人是哲学家,第三个人则是艺术批评家。头两个人都不容易错误地运用他们的感觉或论断,至于艺术批评家的情况却不同。
-
美学(德)黑格尔 著,朱光潜 译中有理想才能成为美学的这第三个领域的内容,因为这里正是世界观整体中的美的理念本身化成对象,所以艺术作品现在还不应理解为本身分成部分的整体,而是应理解为一种有机体,其中差异面如果在第二卷已分化为一系列本质不同的世界观,现在就要分成一些个别具体化的组成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又是独立自足的整体,而且作为个别具体化的整体,可以用各种不同艺术类型来表现。
-
论语译注(春秋)孔丘著;杨伯峻译注在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为“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的先哲——孔子。《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论语译注》汇编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论语》二十篇,并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解注。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和智者正面晤对,聆听他“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各因其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方法……而在我脑海中最难以忘却的是他“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时时想彻的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国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这一教育思想的经典论述。
-
陆九渊集(宋)陆九渊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最富有个性的哲学思想家和文化教育家。《陆九渊集》为“理学丛书”系列之一,收录了他传世的全部著作,包括书信、诗文、讲义、杂著、章奏、程文、还有门第子编的语录,书后附有相关的序跋资料,是研究宋明理学的必读书。
-
德国古典美学蒋孔阳著什么是德国古典美学呢?这就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在德国以康德、费希特、谢林、歌德、席勒和黑格尔等为代表,所形成的一个美学流派。这个流派,不仅以德国古典哲学作为理论基础,而且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
中国哲学史稿孙叔平著在论述每一个人的哲学思想的时候,我遵守这样的原则:第一,论点一定要是他本人的,而不是我认为的。这并不困难,在论述他的重要观点的时候,我引用他的原文,让他自己来说明自己。假如文字难懂,我就加点注释和解释。第二,逻辑也要是他本人的,而不是我妄加的。这有点困难。因为古人所写的并不是有逻辑体系的哲学著作。《论语》、《孟子如此,《荀子》、《韩非子》也是如此;《朱子语录》如此,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等等也是如此。一直到近代的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孙中山、李大钊等人的著作也仍然如此。我从他们的不同的著作、不同的篇章中摘出他们的论点。论点之间,不管他们是否自觉,该有内在的逻辑,可是却没有现成的逻辑。我的任务是从似乎杂乱的论点中找出他们的内在的逻辑,写出作者自己的哲学体系。我并不一定能够做到,但我作了这样的努力。第三,对一个作家的分析、评价是我的,但我力求主观与客观统一,合乎作者本人及其所处的时代的实际。对于我相当赞佩的某些素朴唯物论者和辩证论者,我也并不隐讳他们的糊涂观念和反动观点。对于我并无好感的唯心论者和形而上学论者,我也不抹煞他们的个别合理的见解和出色的命题。也有少数我认为一无可取的人物和著作,我觉得把他们作为反面教员来论述,也很有意义。有正有反,两条哲学路线的对立才显得更为清晰。
-
笛卡尔哲学原理(荷)别涅狄克特·斯宾诺莎[Benedictum De Spinoza]著;王荫庭,洪汉鼎译《笛卡尔哲学原理》第一篇是阐述笛卡尔哲学一般形而上学原理,主要取材于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沉思》和《哲学原理》第一章“论人类知识原理”。 《笛卡尔哲学原理:依几何学方式证明》的结构正如书名所标出的,包括两个部分:《笛卡尔哲学原理》和附录《形而上学思想》。前者是采取几何学方式讲述笛卡尔哲学原理,后者是对一些重要形而上学问题和概念分析说明的札记。如果说前者是更多表明笛卡尔观点,那么后者对他自己的哲学观点却有更多的暗示。
-
王弼集校释(魏)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由于我忙于其它工作,这次重印未能抽出时间作全面的修订,仅改正了排印之误。此外,原《前言》中,括注王弼籍贯“山阳”为“今河南焦作市”,是乃误以“山阳郡”为“山阳县”所致,此蒙锺肇鹏同志来函指正,现特予改正,并向读者致歉。又,王葆珐同志发现唐杨士勋《春秋谷梁传注疏》中引有王弼侠文一则,并判定其为王弼《周易大演论》之侠文《详见王文:《所引王弼侠文考释》,载《中国哲学史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对于王葆珐同志的结论似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这则佚文的发现,为研究王弼思想提供了新的材料。所以趁这次重印之机补绿于后,以便读者参考。
-
周易尚氏学尚秉和著《周易尚氏学》是对《周易》包括《易纪》全文的注释。作者继承象数学的传统,认为《易》辞皆观象而累,故重在以象释《易》。除了依据《易傅》所取象外,又从《左传》、《国语》、《逸周书》特别是《易林》研究中许多人们久已不谈的佚象,并提出覆象、半象等说话,用以解释《周易》。对郑玄的爻辰说和虞翻的爻变法,则不予采取。又认为与《易经》,表示赞同。二千年来解释《周易》的书,可以说汗牛充株,各成一家。《周易尚氏学》作者在旧《易》学的轨道上继续研究,在旧《易》学范围内也称得上“卓然成一家之言”。《周易尚氏学》是其主要著作之一,我们在文化大革命前已排版付型。学术界有些同志对它评价很高,但大多数人没有读过,甚至不知道其人其书,现特印出,供研究者参考。作者和于省吾先生有过交往,我们曾请于先生为《周易尚氏学》作序,序中对《周易尚氏学》作了评价,现按原刊出。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生平和著述,又将作者自传加印在书后。付印前还发现断句有个别不妥处,因书已成型,未予更动。
-
小逻辑(德)黑格尔 著,贺麟 译黑格尔的《小逻辑》是构成他的《哲学全书》的一个主要环节,本来是印发给学生的讲义性质。是黑格尔于最后十余年内的心血。它的好处在于把握住全系统的轮廓和重点,材料分配均匀,文字简奥紧凑,而义蕴深厚。初看似颇难解,及细加咀嚼,愈觉意味无穷,启发人深思。他的学生在他逝世后编订全集时,再附加以学生笔记作为附释,于是使得这书又有了明白晓畅、亲切感人的特点。尤其是关于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及概念的推论等,都是《大逻辑》所没有或极少见的,特别值得重视。目录:第一版序言第二版序言第三版序言柏林大学的开讲辞导言第一部逻辑学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A.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一态度;形而上学B.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态度经验主义批判哲学C.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三态度直接知识或直观知识逻辑学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部门划分第一篇存在论A.质(DieQualitaBt)存在(Sein)定在(Dasein)自为存在(Fursichsein)B.量(DieQuantitaBt)纯量(ReineQuantitat)定量(Quantum)程度(Grad)C.尺度(DasMaβ)第二篇本质论A.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B.现象(DieErscheinung)C.现实(DieWirklichkeit)第三篇概念论A.主观概念(DerSubjektiveBegriff)B.客体(DasObjekt)C.理念(DieId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