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古典思想[英] 特伦斯·欧文 著完整的单卷本古典哲学导论。涵盖从荷马到圣奥古斯丁的一千余年间的古典哲学。由浅入深,系统论述这一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想和哲学家:前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新柏拉图主义。作者书中讨论了哲学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伦理学、知识论、心灵哲学、哲理神学,古典哲学的文学性和历史背景,以及很多哲学家以外的重要思想家(如希腊悲剧作家、历史学家、医学作家、早期基督徒作家等)。此外,也谈论了医学、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史学等学科与古典哲学的密切联系。
-
我、脑子和粉红色的咨询师毛毛毛 著被拖延、焦虑、习惯性自我否定、性别刻板印象等看似细微却大大影响日常生活的问题困扰,毛毛毛带着她的脑子,终于艰难地踏出了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D一步。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毛毛毛记录了每一次的自我探索、和解和成长。本书以来访者、“问题生”的角度,从低自尊、社交边界、内耗、咨访关系等多个方面提出困惑,并获得来自心理学的专业解答。引导读者通过30余次咨询过程,跟随主角一起回溯问题的根源,探寻真正的自己,打破成见,学会正视和接纳自我情绪,从而真正卸下多余的负担,找到属于自己的自洽人生,满怀希望地生活。
-
恐惧与战栗赵翔《恐惧与战栗》是基尔克果(又译:克尔凯郭尔)影响最广泛的作品。作品借圣经中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故事,论述了信仰和伦理的冲突,探究了信仰的本质。基尔克果说:“在我身后,仅仅《恐惧与战栗》一书就可带给我不朽的名声。人们会阅读它,将它翻译为各种语言。读者们将为书中那骇人的悲感而揪心。”亚伯拉罕的故事在西方文化中被赋予了多种理解,不少学者对它进行了不同的解读。比如卡夫卡就曾多次在作品中提及亚伯拉罕,甚至对这个故事进行了多个仿写。歌手鲍勃·迪伦的《重游61号公路》也对亚伯拉罕的故事做了演绎。《恐惧与战栗》是基尔克果用“静默者约翰尼斯”这个假名创作的。全书分为“序曲”“调音篇”“亚伯拉罕颂词”“疑难谱集”等几个部分。作者在前面对亚伯拉罕的故事做了四个仿写或想像,后面则讨论了信仰与伦理的悖谬、是否存在信仰的绝对责任、孤独个体的隐匿性是否能从伦理上得到辩护……在基尔克果看来,亚伯拉罕向上帝祭献儿子体现了信仰和伦理之间的悖论,人们在面对这样的悖论时,感受到的必然是恐惧和战栗。一个人只有通过实现个人的“信仰飞跃”,才能达到对信仰的真正理解。《恐惧与战栗》于1843年出版,但基尔克果的思考一直到十年之后都没有休止。本书附录呈现了其日记中不断冒出的“亚伯拉罕变体”“新恐惧与战栗”,还收录了美国学者李匹特专著《基尔克果与》中最核心的部分,带读者多角度解读这本基尔克果的“生命之书”。
-
心世界 治身疗心[美] 芭贝特·罗思柴尔德 著,曲玉萍 译曾经的创伤性事件不会轻易地随我们记忆的长河慢慢远去,它们会变成河底尖利的碎石、水面刺眼的波光,以及崖边骇人的水声。而站在河中的我们只能重温着那些过去,无法抑制地在精神和躯体上做出反应,就好像那些事件仍在发生。创伤是一种身心上的体验,会对身体和心理造成双重影响,因此创伤后应激障碍不仅是一种心理问题,也是一种与躯体密切相关的障碍。为什么即便创伤事件已经过去很久,痛苦却仍然随时可能被唤醒?因为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中还保存着内隐记忆——而这些记忆常常表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如噩梦、闪回、惊吓反应和解离。作者芭贝特·罗思柴尔德在本书中细致而温暖地阐释了创伤如何被烙印于创伤者的身与心中,而受到创伤的身与心又该如何走出创伤过去,从理论和技术两个部分为读者讲解了如何使身体成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资源。她提出了无身体接触式的治疗方法,讲述了许多真实而温暖的来访者的故事,旨在为每一位创伤者与他们的治疗师带去更安全有效的帮助。凭借近50年的临床心理治疗工作经验,芭贝特·罗思柴尔德在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传统心理治疗和身体心理治疗之间构筑了一道桥梁,也为创伤者建起了一道通向治愈温暖的未来的桥梁。
-
感性学的重构杨震 著《感性学的重构——当代德国美学研究》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当代德国美学并原创性探讨当代感性学的著作,是作者多年研究当代德国美学前沿理论的成果。作者旨在回归“美学”的原初涵义 “感性学”(Aesthetics),在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应对形而上学危机与新艺术形式对传统美学的挑战,重构当代新感性学。《感性学的重构——当代德国美学研究》分为“理论”和“问题”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五种新美学流派——显现美学、气氛美学、自然美学、力的美学和装置美学,揭示出它们所提供的全新审美视域。以这些前沿理论为基础,第二部分进一步集中研究当代美学(感性学)核心问题,如审美在场性,不确定性,超出了视觉主导的旧感性而面向听觉、味觉的新感性,审美经济现象等。
-
观念的发明者(美)唐纳德·坦 姆 著本书讨论了十七位有深远影响的西方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以展示政治哲学如何将人类生活的不同方面以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的方式联系起来。从柏拉图到马克思,他们对政治与社会的观点对于理解当今时代的政治与社会至关重要。作者认为,古代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与观点大多是理想主义的。到了中世纪,宗教信仰和《圣经》成为了重要知识来源,上帝既是真是存在的,又是理想价值的化身。文艺复兴时期,现代政治哲学登上舞台,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唯物主义者把国家的建立同美德或者上帝剥离开。而后现代思想家则怀疑和批评一切,认为任何前人的方法和定论都不适合当今世界。在政治哲学家们探讨的诸多领域中,本书更关注于政治危机、方法论、人性以及政府在应对危机与问题时应当扮演的角色几个领域。通过将不同时期政治哲学家的观念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并进行比较,重点关注思想家们支持论点的证据,讨论政治的真理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该如何认识它。
-
不宽恕的权利[韩]金泰京以刑事受害者为中心的心理分析,你的关注是救赎还是枷锁? 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作者详细介绍了其目睹的犯罪案件的特殊性、折磨着受害者身心的误解和偏见、案件调查和审判过程中受害者承受的种种待遇、罪犯对受害者及邻居,甚至整个社会带来的伤痕,以及如何做才能帮助受害人更快恢复和走出阴影。 深刻观察大众看待受害者的视角,分析对受害者产生轻率且错误的“同情”所带来的问题,呈现受害者在调查和审判等刑事司法体系内所经历的痛苦。不仅是受害者及其家人,作为社会共同体的成员,我们所有人都应重新思考,为了维护公平,我们能够做什么?
-
晚清社会主义与儒学思想谢天著本书探讨了儒学与社会主义思潮的亲和性,聚焦晚清的思想转向中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勃兴,以居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两位思想大师康有为和刘师培的广义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社会主义思想的内生起源,把康有为、刘师培的社会主义放在整个中国思想史的演变脉络中考察,考察他们和清代及更早的儒学思想之间的源流关系。本书具有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共通性质的理论价值。
-
美,以及美的反思(德)伊曼努尔·康德 著,曹俊峰 译遵循康德美学萌生、发展、成熟及理论体系构成等内在脉络,本译著涵盖了康德美学的完整著作:《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反思录》《实用人类学(节选)》《“人类学”反思录》《“逻辑学”反思录》《〈判断力批判〉第一导论》《判断力批判》。康德美学是西方古典美学通向现代美学的一座桥梁,是西方美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影响深远。译者曹俊峰出自蒋孔阳先生门下,毕生研究康德美学,德文造诣颇深,兼通俄文、英文。他根据普鲁士王家科学院版《康德全集》编译本书,并参照俄文版及英文版,做了大量译注工作,保证了译本的准确性、学术性与权威性,使本书成为了解和研究康德美学完备的读本。
-
2024国学经典日历华杉想读国学不知从何读起,就读国学经典日历!《2024国学经典日历》以国学为主题,包含《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传习录》五本国学经典的精选名句与华杉的通俗讲解,共分为诚意正心、良知良能、知行合一 、一以贯之四大主题。“华杉讲透”选文以实用为主,以当下工作、生活为切入点,讲透国学名句中蕴含的古人智慧。翻开本书,掌握读国学的清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