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道家生命哲学李大华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论述了道家思想的生命本体论、修炼论和境界论。作者首先以本体论为纲,认为从道家到道教的理论发展实质是由自然本体逐渐转化为生命本体,并通过推演和对比,厘清了道教生命哲学本体论中的一系列矛盾,总结出了其基本特征。之后,又聚焦生命的运动和变化,以生命结构阐述修炼知识、解释修炼目的,从宗教实践问题中提炼哲学意义、表达超越精神。下篇则讲的是生命境界的自我超越,作者明确了境界的概念,提出了立于世俗而奔向超越的三个境界,即生存境界、道德境界和自由境界,并分别阐释了老子、庄子及道教思想中的境界论。三部分内容层层递进,按照其本来的思想脉络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作者通过研究与追问,将道教生命哲学的各种观念和思想表达出来,在述古之外,着力于文化心灵结构、生命价值与情怀,探究它作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
尼采与身体汪民安 著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自身分成意识和身体两个部分,并且认为意识总是人的决定性要素,身体不过是意识和精神活动的一个令人烦恼的障碍。如果说,真的存在着一个身体和意识对立的哲学叙事,那么,尼采扭断了这个叙事线索。是他首先明确地提出了对“灵魂假设”的拒绝,他的口号是:一切从身体出发。尼采将人看作一个身体的存在物,生命是一个充满活跃之力的物质化身体。尼采的哲学正是从身体、生命和力(权力意志)出发的哲学,就是要为这样的身体和生命恢复声誉,就是要进行一场颠倒的价值重估,为自然、偶然性、差异性和感性正名。尼采从身体的角度重新审视一切,将历史、艺术和理性都作为身体弃取的动态产物。真理和知识是身体的解释产品,它们不再从意识中产生,而是产生于身体的快感或者疼痛、欢乐或者苦楚、笑声或者眼泪,产生于身体的灵机一动。本书是一部清晰完整的尼采哲学入门读本。知名学者汪民安教授梳理了尼采哲学的几大要点和其整体逻辑,尤其阐释了尼采哲学的支点——身体的重要性,由此发展的一系列哲学思想颠覆了西方哲学的千年传统。本书语言晓畅优雅,富于诗性,修订本在内容和注释上更加完善。
-
中国老学通史·先秦两汉卷刘固盛 主编,徐华 著《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先秦两汉卷》将道家学派的形成置于思想史的视野,溯源老子哲学的思想渊源,结合出土文献对老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作了新的论证。
-
中国老学通史·近现代卷刘固盛 主编,刘韶军 著《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近现代卷》注重研究在社会转型、思潮不断、文化急剧变革的背景下,老学与时代思潮的激荡、与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等不同于古代的新内容,并对老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进行了论述。
-
中国老学通史·明清卷刘固盛 主编,刘固盛 王闯 涂立贤 著《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明清卷》注重对老子思想的政治发挥、儒释道思想在老学中进一步融合、道教老学民间化等突出特点的考察。
-
中国老学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刘固盛 主编,刘玲娣 著《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魏晋南北朝隋唐卷》从庄学崛起、玄佛合流、佛道相争等方面论述了重玄学产生的思想背景,还通过魏晋隋唐老学揭示儒道之间从相争到相融的发展过程,对老子思想在唐代政治、社会、文化中的重大影响加以了充分关注。
-
中国老学通史·宋元卷刘固盛 主编,刘固盛 肖海燕 著《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宋元卷》重点揭示老学与理学、宋学、新道教等思想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的关联,并阐明宋元老学与理学思想、道教内丹学的密切关系。
-
舒斯特曼美学思想的间性建构周丽明实用主义的再次复兴,发生于分析美学衰退、美学发展陷入困境的背景下。美国犹太裔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是实用主义再次复兴的焦点人物。洞悉到单纯地依靠术语的澄清和语词的分析无法真正地解决美学与艺术的基本问题和论争,舒斯特曼毅然告别分析哲学,转而求助于实用主义,自觉地向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传统回归。舒斯特曼将自己视为正统实用主义理论,尤其是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的真正继承人,因此,他的理论和杜威的美学思想之间,具有不可否认的亲缘关系。舒斯特曼对杜威美学思想的自觉回归,并非是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而是以杜威的美学思想为核心,广泛地吸收其他思想家理论中的实用主义成分,从而积极地、交互地建构一种间性的实用主义新视域。《舒斯特曼美学思想的间性建构》撰写的目的,就是探讨舒斯特曼如何以“亦此亦彼”的间性建构方法,对杜威的正统实用主义进行继承和拓展,进而从哲学、美学、艺术理论三个方面实现实用主义审美的复兴的。
-
四时之外朱良志 著中国艺术重视生命境界的创造,追求形式之外的意趣,要在变化表相中表现不变的精神,时间性超越便是艺术家最为重视的途径之一。“四时之外”四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也是造成中西艺术内在差异的本质方面。中国艺术在时间超越中体现出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朱良志教授这本新著主要是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 朱教授在本社出版的《真水无香》,主要讨论“天趣”问题;《南画十六观》,以“真性”为线索,追踪文人画的发展;《一花一世界》,围绕“量”对传统艺术观念展开思考;《四时之外》,则是传统艺术中“时间”问题的探讨。这些都是他在《中国美学十五讲》中提出的基本问题,这几《四时之外》的讨论进一步将其细化。这几个问题又有内在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他所关注的“生命超越美学”的内涵。
-
反美学潘知常本书所谓的“反美学”,不是“反”美学本身,而是“反”传统美学。它“反”的不是“美学”,而是人们对于“美学”的歪曲。而它所要构建的,则是在更为根本的意义上的一种真正的美学。由此,作者深刻揭示了当代审美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学观念的变化,并且从现状研究(传统审美文化的自我放逐)、文本考察(文化溃败时代的寓言)、社会省思(千年未遇之历史巨变)、条件辨析(传统审美文化的解构之镜)、本质反诘(后美学时代的美学革命)、根源探询(生命的诱惑与死亡的阴影)、本体阐释(无望的救赎与永恒的承诺)等七个维度详加论述,深入阐释,从而毅然决然地为人类“享乐的合理性”的审美满足、为美学的“生活与审美的同一”的全新原则鸣锣开道,并且呼唤着一种非中心性的后美学视界、一种无主导性美学的后美学文化、一个美学的新时代的隆重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