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云间月澄隋金波杨慈湖(1141—1226)是南宋思想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杨慈湖对孟子之思除了“性本善”的观点而外不乏批评之辞。陆象山答杨慈湖的“本心之问”对杨慈湖思想的发展来说,其功用在于确证而不在于启发。并且,慈湖对“心”之本质状态及其发用功能的阐释也远胜其师陆象山。在杨慈湖的话语中,他几乎不在单一的意义上论述“心”概念,而是将之与“一”和“觉”等概念一起使用,在相对系统化的语境中来阐明其思考。概而言之,杨慈湖的思想主要呈现为一个“‘一’—‘心’—‘觉’”的动态结构,慈湖在这一结构中阐释“心”清明无体、澄然无际的特性;世界之本相从根本处而言,就是作为存在者整体的“一”;而对世间万物之“一”状态的洞达,便是己“心”之“觉”。整全性的“一”只有在主体之“心”深入其中并且“觉”了以后,才会向我们展示出其各方面的意义,己“心”之思也因此才获得思考前提和思想成果,此为杨慈湖思想“‘一’—‘心’—‘觉’”的动态结构。杨慈湖思想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曾一度淹没,到了明代,伴随着阳明之学的兴起,因阳明学学者解释阳明思想的需要,慈湖之学被重新诠释,慈湖思想也因此获得重登中国思想史舞台的机会。慈湖思想与阳明学之间的关联,应该成为中国思想史研究中被重新予以重视的课题。
-
古筛勒苏菲论集艾布-嘎希姆-古筛勒《古筛勒苏菲论集》是关于苏菲学的一本著名的、非常重要的文献与资料。苏菲就是一种生活哲学、功修的特定道路,人们藉此来实现道德的完美、对真主的认识和精神的幸福。《古筛勒苏菲论集》以独特的风格,向读者展示伊历二世纪至五世纪(公历9至12世纪)时期的苏菲言论与著名人物,自问世以来,影响巨大,成为研究苏菲不可或缺的经典文献。本书已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并受到西方有关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
矛盾与结构安江林《矛盾与结构》是一本具有创新意义的唯物辩证法理论著作。 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科学思维方法,从分析事物本质的矛盾构造规律开始,逐层展开对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二元对立的矛盾演变为多元的系统结构关系,矛盾运动推动低级系统结构演变为高级有序的系统结构、自然系统演变为社会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的矛盾特征及其推动社会结构演变和人的全面发展等重大哲学问题的分析,揭示了内在矛盾表现为外在性的结构关系、外在结构关系内在化为不断丰富的本质内容的矛盾-结构规律,形成了一门逻辑清晰、涉猎广博、论证充分、体系严密的新学科的雏形——辩证结构学。研究范围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以及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宇宙学等许多学科的矛盾和结构问题,力求从物质演化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中总结出辩证矛盾与系统结构相统一的客观规律。书中多角度地深化了辩证矛盾理论和系统结构理论的研究,提出并论证了许多极富创新意义的唯物辩证法理论观点,有益于扩大和深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式的影响,有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
-
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与中国实践揭晓 等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发展和运用。理论部分首先阐明了国家治理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演进脉络,并进一步结合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智慧和经验,结合现代西方的国家治理理论,从理论源流、纵向的治理智慧、横向的理论比较三E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根基、发展特点以及 取得的成效。实践部分结合中国近年来包括脱贫攻坚、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基层治理、食品安全等具体案例,探索中国新时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取得的成效、经验、方案,为加强和深化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案例和经验。
-
美学前沿问题研究林季杉本书分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将美学框架体系的原点建基于人,认为人的存在问题、人 的生命的问题,实际上本身就是美学的核心。美是存在的显现、艺术是存在的真 理。美学的胜利就是人的胜利,美学的危机就是人的危机。如果说,真是存在自身 如其所是,那么,美则可以被理解为存在自身所显现的现象,美就是万物如其所是 表现其存在,并且这存在始终相关于人的存在。本书第二大部分,研究何谓美,这是美学*大的、也是*高的问题。追问这个问题,必须对于“什么是美的”与“美是什么”做出区分 。“什么是美的”,这不是一个真问题,只有“美是什么”,才构成一个真问题。 但对于这个真问题,不能给出定义式的回应,只能借助于价值描述接近它、靠近它 。关于美的价值描述可以从否定与肯定两个维度来完成。从否定的维度来看,美是 超越性的;从肯定的维度来看,美是存在性的。综合起来看,美在超越中存在,美 在存在中超越。本书第三大部分,暂时分开“美”与“感”,指出将“美”“感”两个字固定 配搭在一起的时候,“美感”等同于“审美感觉”,而“美”内在具有的“感动” 、“感激”、“感恩”、“感佩”的涵义就会完全被遮蔽。只有先将“美感”概念 暂时拆分为“美”、“感”才会发现,“美感”是不可拆分的,世界之“美”与 人之“感”之间拥有*深切的联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美感”诗 意地解释为:因为“美”,人在内心必然产生“感”动、“感”激、“感”恩。在 这样的解释中,美的情感意义就彰显出来了,美就通向了人,美与人合一,美也 通向了美感,美与美感就合一,美与美感之间的距离如同美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样 就彻底地消失了,*终“美学”与“美感学”或“情感学”合一。
-
瑜伽休闲吴聪本书通过休闲学视域研究瑜伽,提出了瑜伽休闲的四个境界观,指明了抵达*高生命休闲境界的实践路径。上篇阐述并总结瑜伽休闲哲学思想,探讨休闲和瑜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下篇详细介绍古瑜伽中的瑜伽观香、脉轮调息法、大休息术等实践方法。通过瑜伽休闲,人们可以缓解现代生活中的身心压力和焦虑,促进身心灵的健康,臻达生命圆满之境。
-
朱子文化大学读本廖斌暂缺简介...
-
朱子语类汇校[宋]黄士毅 编,徐时仪 杨艳 汇校九州大学图书馆藏有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共九函,四十二册,一百四十卷。徽州本保留了许多黎靖德编《朱子语类》所没有的内容。徽州本上承《池录》,下启黎编,在语录到语类的形成过程中处于关键的地位。此次整理,以日本九州大学藏朝鲜古写宝祐二年再校徽州本《朱子语类》为底本进行点校,通校本为台北正中书局1982年以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修补“国家图书馆”藏成化九年陈炜覆刻本的影印本,参校本以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王星贤点校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出版的《朱子全书》所收郑明等点校本为主,酌情辅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明抄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明万历朱崇沐刻本、清康熙吕留良刻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应元书院刻本、光绪刘氏传经堂贺瑞麟校刻本、静嘉堂文库本和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等。本书以徽州本为底本,汇校成化本等诸本,将成化本无而底本有、底本有而成化本无,以及二本皆有而顺序不同者一一校出,供学界研究参考。本书首次出版于2014年,推出后,受到学界与大众的好评,今次推出新版修订本,对全书标点作整体修订,并增补了515条校记,以更完善的形态面世。
-
先秦诸子与中华民族精神康中乾著本书以先秦诸子思想为标的,比较详细地厘析了其中所孕育、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对儒家心性论与中华民族的伦常之道、道家“道德”论与中华民族的立世之道、庄玄禅的生命体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道等民族精神的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被孕育、滋生,并茁壮成长起来,是因为它有自己深厚的哲学根基和肥沃的哲学土壤,因此本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哲学底蕴也进行了探索和发掘,考察了其形而上的本体论维度。
-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杨柱才,张新国 主编本论文集在会议论文基础上结集而成。与会议主题一致,本书以“心学的传承与发展”为总主题,此处“心学”有指作为义理内容者,也有指作为方法形式者;既有将心学与狭义的理学融贯起来进行描述,也有将作为哲学的心学与作为文化的人心的意义进行对比诠释;既有脉络化的时间理路梳理,也有注重立体性地把握心学的意义者。在总主题之下分设“心学与经学研究”“心学与理学研究”“心学的多元开展”“心学的比较研究”“心学传承与发展”5个分主题,共收录4篇贺信以及与上述主题密切相关的55篇论文,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