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亚里士多德逻辑哲学周昌忠本书旨在呈现亚里士多德知识哲学之以形而上学为魂、形式逻辑为体的原貌,详尽复原他对实存者作为知识对象的逻辑建构工作。同时,本书也澄清了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观念,其关键点是他对类和个体关系的把捉:个体是绝对实存者,同时,又总是作为类的成员实存,个体以本体相同而结成类。因此,本体根本上是个体实存者的本体,即可感本体(第一,即原初本体,由“四标识”规定);同时,类成员之同一本体也是类的本体(第二,即派生本体,由“三标识”规定)。他表明,知识的对象是实存个体,知识的目标是其本体即其原因和本原,并转归于类的本体——个体本体的纯粹形态。
-
董学与先秦儒学的去伪存真张珂著本书是“董学与儒学辨正系列”的第三部,沿用了唯实主义的原则和在唯实主义基础上所建立的在哲学体系和思想之间进行系统比较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对董学与曾子儒学、子思儒学、孟子儒学和荀子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唯实比较,在揭示董学与它们的关系的同时,也深入挖掘了各种思想的本质。本书认为,孟子儒学在理念和价值观方面继承了孔学,荀子哲学在诸多关键方面与孔学完全不同,而与董学具有内在的理念和价值上的渊源。
-
与时代同行陈晏清 著陈晏清教授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分配到南开大学工作,198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带领南开哲学系将社会哲学确定为主要博士研究方向的,2003年又把社会哲学的研究集中到政治哲学方向,也是在我国最先把政治哲学作为主要博士研究方向的,2006年申报国家重点学科时,是把政治哲学作为最重要的学科研究方向,奠定了南开大学在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领域研究的领先地位。陈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60余年,他的学生王南湜、王新生、阎孟伟、李淑梅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学者,他的《“四人帮”哲学批判》一书于1979年1月由我社出版,他与肖前教授合作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于1981年5月由我社出版。本书是陈教授总结自己60余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新的与回忆。
-
心理学与生活杜华楠《心理学与生活》随着心理学的热度不断升高,不少电视台、网站、自媒体等都相继推出与心理学相关的节目或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最终呈现在大众面前并得到广泛传播的并不是科学的心理学,而是经过精心包装的伪心理学,甚至有些所谓的“心理专家”在媒体平台上用错误的理论误导大众。那些所谓的星座、血型、养生以及各种未经实证检验的稀奇古怪的疗法,披着心理学的外衣招摇过市,让真正的心理学蒙受了不少指责和冤屈。本书从澄清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入手,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借助心理学经典实验及其结论,阐释常见的生活现象,力求呈现出心理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让读者以正确的态度和眼光重新看待和走近真实的心理学。
-
当代艺术的创新潜力及前景高宣扬本书结合丰富的图片,生动地论述和分析后现代艺术的创作原则,及其在美术、音乐、建筑、舞蹈及诗歌等领域的基本表现,尤其深刻分析后现代艺术之艺术哲学的基本内容。本书作者既从理论上、也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和精神分析学等学科整合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示后现代艺术的基本概念与意识。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本由本国学者的观察目光所写成有关后现代艺术最有趣的书,书稿较为通俗,适合对艺术哲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
儒学概论干春松 著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儒家的特点、价值观、政治思想的概论性教学用书,通过对仁、礼、心、性等观念的分析,描述和阐释了儒家思想的内涵,指出儒学在构造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模式中的意义,从儒家的宗教性、儒家与中国社会等角度,指明了儒家与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
物质阐释学[美]唐·伊德《物质阐释学:翻转语言转向》一书深入系统地阐述了物质阐释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部开创性的学术著作,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文艺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揭示了科学革命带来的智慧和洞见,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开拓了新的方法、路径和视野。本书探索了新成像技术和科学仪器如何改变人们对古代历史的看法,广泛涉及物质阐释学在古丝绸之路、古老木乃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灌溉河谷、古代岩画和现代绘画研究方面的新发现和新阐释。本书是著名技术哲学家唐·伊德教授的“巅峰之作,采用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方法,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技术和艺术等诸多学术学科领域,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专业学生和普通读者将会大有裨益。
-
国王般的人民奥特弗利德-赫费暂缺简介...
-
孟子集成(元)吴真子 撰,辛智慧、刘端 校点《孟子集成》十四卷,元代吴真子撰,辑录朱熹《四书集注》《论孟集义》《朱子语录》《四书或问》、张栻《孟子说》、黄榦《孟子讲义》、蔡模《四书集疏》、赵顺孙《四书纂疏》等八部著作而成,在汇集朱子及其后学对四书的诠解、方便学人研读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贡献,是元明以来学人研求四书学的基本资料。此次整理,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所藏元刻孤本《孟子集成》为底本,同时校以多书,为读者研习、利用本书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读本。
-
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张任之本书立足于国际舍勒研究界,首次尝试在伦理思想史的大背景下,结合康德、胡塞尔和当代自身意识理论等思想,系统重构舍勒的现象学伦理学。全书基于对相关思想家的原著、部分未公开发表的手稿以及大量研究文献的仔细分析,着力展示了舍勒的质料价值伦理学在何种意义上是现象学的,以及这一现象学伦理学的系统形态。本书的上篇在康德、胡塞尔的思想背景下研究了舍勒的静态的、抽象的本质性现象学;下篇则在当代自身意识理论的视域中研究了舍勒的动态的、具体的人格现象学。而这两个方面分别构成了舍勒现象学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两个层次(质料先天主义和价值人格主义)的基础。根本上,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既包含以探寻价值的现象学-存在论本质为主要论题的现象学“元伦理学”,也包括以回答苏格拉底问题为任务的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前者奠基于静态的本质描述现象学,后者则奠基于动态的人格现象学。“元伦理学”构成了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基础,“规范伦理学”则代表着质料价值伦理学的最终归宿。从总体上来看,本书以现象学的元伦理学和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两个视角来看待舍勒整体的伦理学,同时,以静态和动态现象学的双重奠基来谈论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这两个部分,并系统概括舍勒现象学的基本理解、基本特征以及基本原则,这些都是在国际舍勒研究中首次做出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