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2024国学经典日历华杉想读国学不知从何读起,就读国学经典日历!《2024国学经典日历》以国学为主题,包含《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传习录》五本国学经典的精选名句与华杉的通俗讲解,共分为诚意正心、良知良能、知行合一 、一以贯之四大主题。“华杉讲透”选文以实用为主,以当下工作、生活为切入点,讲透国学名句中蕴含的古人智慧。翻开本书,掌握读国学的清晰路径!
-
帝国屋檐下花威著寓于四五世纪罗马帝国风雨激荡的历史处境,奥古斯丁努力应对北非地区的多纳图派分裂,积极介入卡拉马暴乱、罗马城陷落和蛮族入侵威胁所引发的政教争端,为此撰写了书信、布道等多种政治著作,并以《上帝之城》作为自己的回应总结。向上结交游说各级官员,向下安抚劝勉两派信众,奥古斯丁不惜立于帝国屋檐之下,不惧居于刀剑暴力之侧,既批判罗马长久传统中的国家神学,又肯定尘世国家必要且关键的正面作用,以维护尘世的秩序与和平,保障尘世中的信仰羁旅,使人最终得以进人建基于正义之上的永恒国度。
-
即物以穷理梅剑华 著当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即如何将心灵安置在自然世界之中,如何理解意识和大脑、行为、环境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说的意识问题。物理主义作为一支研究意识问题的重要的哲学流派,其从意识、因果到伦理、规范,都为意识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理论,因此约翰·塞尔(John Searle)认为“物理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世界观”。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有我的非还原的物理主义,即把经验主体和经验事物作为基本存在物,既承认自然科学语境下的物理事实亦强调日常生活经验中的经验事实之重要性。作者首先通过对物理主义的基本介绍,分析了物理概念和物理性质,并回顾物理主义传统,考察当代物理主义新形式,在“有我的物理主义”观念基础上,运用经验探索和概念分析的二重证据法讨论了意识、因果、规范、自我等问题,对于理解我们自身及人在世界中的位置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图景。
-
西方教育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祁东方本书在引进、辨识、认同、融通中梳理西方教育哲学的传播与影响,一是从学科史和知识史出发,从本体论、知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对西方教育哲学的影响进行系统考察。二是应及时跟进西方教育哲学研究进展,关注域外来风的学术前沿与研究动态。三是西方教育哲学的中国化问题,西方教育哲学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如何认识其中国化过程中的得与失,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逃避主义段义孚本书以“逃避”的视角认识人类及其所创造文化的本质,阐述了人类逃避的对象、原因和途径。人类运用想象力和行动逃避严酷的自然、文化的羁绊、混沌的不确定感、自身的动物性。在逃避动机驱使下,人类创造着文化,不断推动着人地关系的变化。
-
东方哲学邓辉《东方哲学》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上海市道德文明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主编的连续性学术集刊,受上海市高峰高原计划(I类)建设计划/哲学规划项目支持。本系列丛书的宗旨在于做纯粹的中国哲学文化研究,本辑主要由“名家讲坛”“诠释与经典”"先秦哲学研究”“宋明哲学研究”“中国哲学传统与比较哲学研究”“经解与经论”和“书评”等栏目构成,汇聚了海外内诸多学者名流的前沿研究成果。
-
在生活中成为人任帅军 著暂缺简介...
-
论正义阿奎那《论正义》是《神学大全》第二卷第二部分问题57到问题62的统称。阿奎那不是以伦理学家的身份讨论正义,他对正义、道德、伦理的思考要放在《神学大全》的大框架下理解。《神学大全》共三卷,分别探究上帝、人以及上帝与人的关系。探究人的第二卷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人类行为的一般性原则,第二部分则讨论具体的德性,依次为三圣德(信、望、爱)和四枢德(明智、正义、勇敢、节制)。从形式上看,《论正义》从属于对四枢德的总体分析,自觉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结构和论题;从内容上看,阿奎那对正义的探讨与其自然法学说相交织,反映了阿奎那努力调和传统的奥古斯丁主义与新兴的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哲学立场。
-
未来哲学孙周兴本书为《未来哲学》第二辑,收录格雷汉姆·哈曼、芭芭拉·斯蒂格勒、吴冠军、孙周兴等四位中外学者在第二届“未来哲学论坛·生命科学与生命哲学”上所做的报告,另收两篇关于“人类世戏剧”的专题论文,此外在“学术座谈”栏目刊出“何为哲学的转向?——孙周兴《人类世的哲学》出版座谈会纪要”。技术革命的兴起,特别是以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快速进展,造成自然人类文明向技术人类文明过渡和转变的大变局。如何应对今天这个由现代技术所规定的生活世界,是哲学人文科学所面临的头等任务和难题。本辑《未来哲学》在此背景下关注人类最切身的“生命”主题,追问一种新生命哲学的可能性。
-
算学与经学朱一文数学(古时称“算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学科。清末以来,随着现代数学的传入,中国古代的诸多数学传统均失去了现实的实用价值。近代学人李俨(1892—1963)、钱宝琮(1892—1974)以现代数学方法整理中国古代数学遗产,开创中国数学史学科。自此以后,国内外学人纷纷以此为业、撰著数史名篇,是为旧史。本书另辟蹊径,以前人研究不多的儒家经典中的数学文献为基础,通过详尽分析揭示出中国儒家自南北朝起逐渐形成的独立算法传统,与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算家传统并立于学官。作者进而以算学与经学之关系为视角,梳理儒家算法传统兴起、发展与衰落之全过程,进一步揭示礼学、易学、西学、考据学等与算学之互动,为“算为六艺之一”给出一个新的注脚,是为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