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疯狂与现代主义(美)路易斯·萨斯 著,周宪 许钧 主编作者提供了审视精神分裂症的全新视角,主要是透过现象学视角提供有关精神分裂症和相关疾患的完整讨论。目的是阐明在意识或主体生活上的不寻常形式,以及相关的生存和表达样态,以彰显具有精神分裂症和相关疾患的人的特征。作者指出,疯狂与现代主义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传统的蔑视、虚无主义、极端相对主义、时间扭曲、自我的奇怪转变,等等。他将精神分裂症与卡夫卡、贝克特和杜尚等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做了比较,并纳入了尼采、海德格尔、福柯和德里达等哲学家的思想。路易斯·萨斯(Louis Sass),美国罗格斯大学临床心理学系杰出教授。除本书外,他还著有《妄想的悖论:维特根斯坦、史雷伯和精神分裂症》等。
-
舍勒全集马克斯·舍勒《舍勒全集第十五卷:遗著Ⅵ 杂编Ⅱ》收集了舍勒的普通心理学讲座、十九世纪哲学讲座以及后续手稿。在普通心理学讲座中,他阐发了一种关于心理之物的存在论,其中也包括对心理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澄清。在十九世纪哲学讲座和德国哲学的演进讲座中,他梳理了十九世纪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到叔本华、尼采等著名德国思想家的理论思路。对英法哲学的梳理和评论则收录在接下来的一篇讲座之中。除了对哲学史的总结和回顾,本卷中还收录了诸多舍勒对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和核心现象的补充讨论,如怨恨与重生、受苦的意义、生命价值等等。
-
阐释学五辨张江 著《阐释学五辨》由序言和正文阐诠辨、解释辨、理性辨、衍生辨、通达辨以及附录《当代中国阐释学建构若干重大问题》、《训诂与阐释》、《“训诂阐释学”构想》组成。其中阐诠辨、解释辨是解决阐释为何物的问题,指出命题是阐释,是开放的对话和协商;理性辨指出阐释是理性的行为;衍生辨指出阐释是意义衍生而非固守文本;通达辨主要解决阐释的目的和标准问题。
-
世界现象学克劳斯·黑尔德在本书中,著名现象学家克劳斯·黑尔德教授从胡塞尔现象学对“境域”和“指引联系”的发现出发,经由海德格尔关于“在世存在”的实存论哲学,展开了一幅有关政治生活的世界现象学思想蓝图。黑尔德教授的研究工作堪称现象学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进展方向之一。
-
一与异的反讽任博克(BrookZiporyn)长期生活于中国、从事中国思想研究的美国汉学家任博克,在天台宗、庄学研究有非凡的造诣。作者对按照西方思想模式解读中国经典提出了质疑,力图表现中国经典的特殊品格与人类价值。中国与西方到底有何不同?比照希腊-欧洲思想的主客二分,中国古典的思维方式、内在人格和生存经验,都指向了一个连贯的整体(“理”),其犹如格式塔。虽是古人的传统与经验,却依然活在当下中国人的自我心灵、关怀策略和政治认同中。 与西方思想相比,中国早期思想家如何理解相同与差异、自我与他人、内部与外部、相对与绝对?任博克在《一与异的反讽》一书里,基于中国传统思维与起源于古希腊的现代西方思想之对比,以反讽与非反讽的视野重新梳理了汉代以前的经典思想(孔、孟、老、庄、荀、《易传》等),就古代中国提出了一个“连贯成形”(理)的价值世界。本书重点讨论了古代思想家长期争论的身份、价值、本体、伦理以及其他传统认识论问题,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独特经验与价值。
-
共塑赵林 著本书作者将思想的演进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从历史视野论述基督教信仰与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的复杂联系,描绘基督教文明的诞生;追溯基督教信仰在中世纪的发展,叙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启的西方文化现代转型;从哲学角度论述欧洲启蒙运动,展示新兴的理性精神如何突破信仰的藩篱,开启英、法、德等国的现代历史进程。由此揭示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核,带我们走进理性与信仰共同塑造的现代西方世界。
-
《弟子规》与人生修炼董宇艳《弟子规与人生修炼》围绕《弟子规》全文,融汇咬悟《菜根谭》、践悟《弟子规》、感悟《大学》、体悟《道德经》理念,结合历史典故、古今中外名人趣事,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案例,进行专题人生修炼,诸如孝道、谨信、亲仁、情商等,由浅入深,立足文化改变生活,国学丰富精神。引导学生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该书具有鲜明的特色与独特的课程体系,围绕《弟子规》,以三本原典书籍《菜根谭》《礼记 大学》《道德经》做支撑,加大了深度、丰富了内容,让学生进行儒家与道家思想的有机碰撞,进行人生修炼。
-
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著,顾寿观 译《理想国》是柏拉图晚年的作品,他整理了苏格拉底与友人的谈话,用对话体形式以苏格拉底的发言或发问为中心展述其哲学思想。同时,柏拉图向大家表现了苏格拉底求真求实的特殊方法——辩证法。《理想国》是西方文学、哲学史上的一个名著,也是我国中学生阅读书目之一。本书的译者顾寿观有非常扎实的语言功底,译作采用了直译的方式,语言精练而清晰,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清楚了柏拉图的本意,阅读起来非常顺畅,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译作,特别适合哲学初学者、中学生阅读。
-
从新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王凤才 著在几十年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即从古典理性主义到感性浪漫主义再到理性现实主义的过程;从激进乐观主义到激进悲观主义再到保守乐观主义的过程;从欣赏、信奉到怀疑、批判再到超越、重建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从文化主体哲学到语言交往哲学再到政治道德哲学的过程。简言之,从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的过程。本书在系统解读法兰克福学派德文原著基础上,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三期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具体分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三期发展的成就与缺陷,揭示法兰克福学派从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转向的发展趋势。作为一部系统地宏观反思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学术专著,将凝结着作者二十多年来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思考,这不仅会推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会对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德国哲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
与时代同行陈晏清 著陈晏清教授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分配到南开大学工作,198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带领南开哲学系将社会哲学确定为主要博士研究方向的,2003年又把社会哲学的研究集中到政治哲学方向,也是在我国最先把政治哲学作为主要博士研究方向的,2006年申报国家重点学科时,是把政治哲学作为最重要的学科研究方向,奠定了南开大学在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领域研究的领先地位。陈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60余年,他的学生王南湜、王新生、阎孟伟、李淑梅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学者,他的《“四人帮”哲学批判》一书于1979年1月由我社出版,他与肖前教授合作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于1981年5月由我社出版。本书是陈教授总结自己60余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新的与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