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福柯〔法〕 保罗·韦纳本书是一本关于福柯的研究专著。福柯与韦纳,一位是哲学家,一位是历史学家,他们都是思想界的翘楚,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创造了“范式性”的转换,他们各自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相伴而行、共同战斗。在这本书中,韦纳为他的这位友人勾勒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肖像,并尝试着标出他的这位友人的理论战场里,那些重要的“场所”,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出“福柯并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以此方式重启有关福柯思想遗产的争论。在韦纳的笔下,福柯不是一个激进派,也和自由主义没有什么关系,既不是结构主义者,也不是“六八年人”中的一员。福柯是蒙田的信徒,是一位生活在现代的古典怀疑论者,是一位着迷于经验现象的谱系历史学家。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重新认识韦纳眼中不一样的哲学家福柯。
-
时间与永恒黄裕生本书主要讨论了海德格尔哲学中最基础也最艰难的时间问题。通过对死亡的现象学分析,把死亡揭示为我们这种特殊存在者向来已经置身其中的一种不可越过的可能性,从而揭示出这种特殊存在者的未完成性与敞开性存在,也就是这种存在者的本源时间性存在。在此基础上,本书详细分析了物理时间与本源时间的区别和关联:物理时间如何奠基于本源时间,从本源时间又如何衍生出物理时间。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看似排斥物理时间,实际上恰恰是奠定在物理时间观之上的。因此,在海德格尔这里,对时间问题的讨论被看作是重新理解乃至克服形而上学的出发点。
-
大学问·苏格拉底(英)保罗·约翰逊他貌不惊人、衣着朴素,常常光脚漫步在雅典的大街上;他教导人们独立思考,他充满智慧,却声称自己一无所知;他生于雅典、深爱雅典,曾为雅典而战,却遭到雅典人的不公正审判,最终以一杯毒酒结束生命。他是“哲学的化身”苏格拉底。这是一部短小精悍又精彩纷呈的传记,它记叙了苏格拉底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历程,探讨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同时全方位描绘了与苏格拉底交往的人们以及雅典的城市生活图景,展现雅典这座苏格拉底挚爱之城的纷争与衰落。书中叙事简洁清晰,跳出了柏拉图的叙事围城,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苏格拉底,描绘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苏格拉底、每个人心中的苏格拉底。
-
毛泽东思想与阿尔都塞颜芳 著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的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有很密切的关联。本书从唯物辩证法和意识形态两大理论领域,梳理阿尔都塞接受和吸收毛泽东思想的文本依据,为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哲学意义提供了来自西方理论家的视角和参照,可视作毛泽东思想西方接受史的典型案例。书中频繁出现的“毛泽东主义”(Maoism)一词是一个产生并通行于西方学术界的术语。这一术语,沿用了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类似的构词方式,强调了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推进和原创性贡献,不完全等同于“毛泽东思想”。
-
卢梭[法]保罗·奥迪(Paul Audi)为了构建自己的伦理学,让-雅克·卢梭并没有发出斯宾诺莎“身体能做什么”的诘问,而是思忖:“心灵想要什么?”这一问题将引导我们进入卢梭笔下“真正的哲学”的核心——一种主张为了尽享“存在的乐趣”,应随心而为的伦理观。因此本书旨在展示卢梭一生中以“心灵的哲学”之名所进行的那些热烈且动人的思考。终其一生,卢梭反复拷问自我,反思心灵的所能与所在,探寻其可能的堕落以及最后的结局。本书将着重阐明造成卢梭一生悲剧性孤独感的这一探索是如何引导他发现:爱自身是心灵的第一原则,美德是心灵的力量,自然的情感是对实存情感的强化,尽管社会堪称种种可怖之事的源头与温床,但生命仍是一个“一切都好的系统”——当然也可能正因为这一点,使得卢梭最为人所诟病。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范畴研究侯衍社 等 著本书力图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有机统一的高度系统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质,通过细致入微地系统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基本范畴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和理论内核,从学术理论的高度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现代性,以及它在当今全球文化价值观领域竞争的制高点地位和引导性价值,对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学术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回到原生态宫敬才马克思经济哲学客观存在于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是介于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间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有自已相对固定的研究对象、内容规定和研究方法。本书以文献实证、理论逻辑分析、方法论真相还原和思想内容比较等方式证明,马克思经济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或缺且无可替代的思想资源。
-
儒学门径秦敬修,秦治,秦帼英秦敬修,生于1910年7月,名汝泽,号孝子,甘肃平凉人。1932年开始游学于关中大儒牛兰川、山东理学家孙乃琨、山东大儒张范卿等名师门下。1943年在陕西扶风贤山书院、凤翔县宗铭书院任教。秦敬修编辑大宋五子著作精华切于日用者,取名《五子书》,命秦治简练精准注述出版,使人易读易识而冰释原文深奥难明之郁,以为学习五子思想阶梯;进而上读《四书》,研学《五经》以明圣人大道。《五子书》依照为学路径,兼顾五子传承,序列为六卷,共计一十九篇,合四百十六章,每章按照原文、注解、述评顺次排列以论释其义。【述评】内容多为秦敬修之子秦治对本段文义的学习心得记述,或对本段文义的详细说明。直接引用的先儒注释或《近思录解义》《周易卦解》等书中的义理阐释,均注明了文字来源。
-
孟子新注新译杨逢彬教授作品杨逢彬 著《孟子新注新译》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考证了《孟子》中210例古今众说纷纭的疑难词句,并给出确切的解释。为惠及广大读者,考证以“译注”形式呈现——下里巴人的形式,阳春白雪的内容。书中“考证”方法之主要者,仍是杨树达先生所谓“审句例”——在浩如烟海的同时代文献中网罗类似结构的词句,予以归纳模拟。以“最博最精”著称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释读古书的名篇,如释“终风且暴”,正是这样做的。《孟子新注新译》(第二版)是本社2017年《孟子新注新译》的增订版。较之旧版,本版篇幅增加了50%多。而这50%中的九成多,是加在“考证”部分中了。删去了旧版中《卷首的话》,还将《导言》篇幅大大缩减了。从数目上看,旧版原有“考证”108则,新版增加到210则。同时,旧的“考证”也有若干得到补充修订。
-
反思与重构韩哲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哲学与法学教授彼得·温茨是研究环境正义理论的代表学者之一,他所构建的“同心圆”理论框架为环境资源分配时所产生的“利益与负担应如何分配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基于罗尔斯的反思平衡方法,温茨反思了环境正义诸理论,并以此为基重构了同心圆环境正义框架,他相信人类会在“同心圆”框架的指导下处理好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消极人权与动物权利、无知觉环境之间的分配问题。然而,根据本书的详尽分析,彼得·温茨的环境正义框架并不能彻底地解决环境非正义问题,虽然温茨的理论为环境正义理论提供了多元的研究视角,有效地拓展了适用范围,为环境资源分配提供了伦理支撑,但其也存在着局限性,他的理论本质是“西方中心论”的生态资本主义环境正义观,他的分配理论并没有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对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其方法论也无法解决人与非人存在物的分配困境,客观上造成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生态观念,并错误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