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新民说·普罗提诺《九章集》导论[爱尔兰]多米尼克·奥米拉 著本书是全面了解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思想的一部指南。作者多米尼克·奥米拉是新柏拉图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本书开篇简要介绍了普罗提诺的生平和作品,正文部分对普罗提诺《九章集》中的重要论题进行了导读和论述,结语对普罗提诺思想的接受史做了详细的梳理,并附有进阶阅读指南。《九章集》是普罗提诺思想的结晶,由其学生波斐利编辑成书,共54篇,涉及身体、灵魂、理智、太一、世界生成、恶、美等论题。作者引导读者深入探索普罗提诺的原创思想,并揭示他对其他哲学家的思想的批判和发展,从而构建普罗提诺个人以及柏拉图主义思想的全景。
-
做自己的哲学家[美]沃德·法恩斯沃思 著;朱嘉玉 译今天,不少人认为斯多葛哲学是一门敦促人们隐忍、恬淡寡欲的学说。这是一种普遍误解。事实上,斯多葛哲学并不是“无情”或“冷漠”的。它只是帮助人们去除不理性的负面情绪,以活得更有智慧。在本书中,法恩斯沃思以塞涅卡、爱比克泰德、马可·奥勒留三人为主角,以伊壁鸠鲁、西塞罗、普鲁塔克、蒙田、塞缪尔·约翰逊、亚当·斯密、叔本华为配角,为当代读者奉上原汁原味的斯多葛人生哲学讲座。从通信、文章、残篇等处,法恩斯沃思援引了上述十位哲人的格言警句、精辟段落,并辅以穿针引线的介绍分析,在死亡、欲望、情绪、逆境等十二个主题下,让斯多葛人生哲学与当代生存困境紧密结合起来。本书是一部系统化的斯多葛人生哲学简明教科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面对纷繁人生的使用手册。
-
跨主体性赵汀阳主体性是最具现代性的一个概念,几乎就是现代性本身。由笛卡尔发起端,康德总其成。其存在论单位是个人,还有若干的衍生形式,如国家、文化或文明,甚至异质于人类的新主体。赵汀阳这本新著即是检讨现代世界以来,因为主体性的分立、扩张与争竞,而导致的个人主义、地缘政治及文化与文明冲突的诸多问题。他曾从政治哲学角度提出“天下体系”理论,以解决全球政治体系缺乏共识与合作的问题;本书则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提出“跨主体性”概念,即通过创造思想聚点和文化聚点,超越文明或文化冲突的边界,不仅在不同主体间形成“相互主体性”,而且要同时超越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局限性,从而建构一种能够超越主体性的独白话语并化解主体间无法协调一致的关系。全书不仅从概念角度厘清何谓“跨主体性”,提出“文化边界”“新百科全书”与“综合文本”等新观念,而且对近期的热点话题,如外星文明、元宇宙、人工智能(GPT4)等高科技和未来世界是否会诞生异于人类并凌驾于其上的新主体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与预判;与欧洲多位哲学同行就“天下体系” 的论辩,则是一个“跨主体性”的实践现场,理解与辩难纷呈,揭示了跨越文化边界的诸多困境与可能。
-
冲突的勇气[加]杰森·盖迪斯害怕冲突是人之常情,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常常忍气吞声,委屈讨好对方,或把自己封闭起来。但回避冲突不仅换不来和谐的人际关系,还会在自己的内心发动战争,让自己置身于尴尬、愤怒、委屈、恐惧、后悔的狂轰滥炸中。因此,我们需要敢于直面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冲突。在本书中,作者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和人际动力学等学科编织在一起,通过生活化的案例、亲身经验以及各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在不委屈、不内耗的情况下,解决因意见不合、童年投射、安全感缺失、价值观差异以及内心积怨带来的冲突,拥有更亲密、更有意义的关系。
-
云间月澄隋金波杨慈湖(1141—1226)是南宋思想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杨慈湖对孟子之思除了“性本善”的观点而外不乏批评之辞。陆象山答杨慈湖的“本心之问”对杨慈湖思想的发展来说,其功用在于确证而不在于启发。并且,慈湖对“心”之本质状态及其发用功能的阐释也远胜其师陆象山。在杨慈湖的话语中,他几乎不在单一的意义上论述“心”概念,而是将之与“一”和“觉”等概念一起使用,在相对系统化的语境中来阐明其思考。概而言之,杨慈湖的思想主要呈现为一个“‘一’—‘心’—‘觉’”的动态结构,慈湖在这一结构中阐释“心”清明无体、澄然无际的特性;世界之本相从根本处而言,就是作为存在者整体的“一”;而对世间万物之“一”状态的洞达,便是己“心”之“觉”。整全性的“一”只有在主体之“心”深入其中并且“觉”了以后,才会向我们展示出其各方面的意义,己“心”之思也因此才获得思考前提和思想成果,此为杨慈湖思想“‘一’—‘心’—‘觉’”的动态结构。杨慈湖思想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曾一度淹没,到了明代,伴随着阳明之学的兴起,因阳明学学者解释阳明思想的需要,慈湖之学被重新诠释,慈湖思想也因此获得重登中国思想史舞台的机会。慈湖思想与阳明学之间的关联,应该成为中国思想史研究中被重新予以重视的课题。
-
社会主义朱雪微 著本书以“道德上维护”“批判性解构”和“理论性建构”三个部分系统地考察了柯亨的社会主义思想,揭示柯亨何以开始以及怎样为社会主义做道德辩护,阐明柯亨如何从坚定社会主义理念走上质疑社会主义路径的道路,探讨柯亨又是怎样在质疑社会主义路径的过程中走向重建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而以马克思主义为参照,反思柯亨对马克思主义何以继承与发展,又何以误解与错判。以“继承与发展”和“批判与澄清”两个部分阐明柯亨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肯定和费扬柯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批判与澄清”柯亨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错判。
-
老子无为遇上孙子兵法[日]蜂屋邦夫,[日]汤浅邦弘本书是两位日本学者对《老子》《孙子》两部中国传统经典的创新性解读。《老子》是以“无为”思想为特征的高度凝练的哲学著作,《孙子兵法》则是主张将“人的作为”发挥到极致的兵书,本书既是把两部经典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有助于读者更透彻地看到《老子》《孙子》各自的思想,而且还能发现二者碰撞出的新的观念火花。书中共用四章来对比讨论《老子》《孙子》的思想,分别是“基本理念”“生存哲学”“与人相处之道”“漫步人生的方式”。每章中先介绍老子的理念,再介绍孙子的观点;本书特色之处在于介绍完二者观点后,还有一个版块让老子和孙子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谈”,对谈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依据的是真实的历史背景以及对二人的思想的完备理解。“隔空对谈”的形式丰富了本书内容的可读性,以更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加深读者对于老子、孙子其人、其思想的认识。
-
执中致和鹿林本书认为,中华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活哲学,体现了存在论、意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活智慧,“执中致和”是其核心理念和方法论原则,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灵活性。从解释中国人的生命表现和核心价值诉求开始,本书深入阐明了中华民族对生活哲学的热爱、探寻,总结了中国人的主体性特征,彰显了中国人的时务意识。通过对“守中”“得中”“适中”“用权”的分析和阐述,本书为人们系统展现了中华传统生活哲学的深刻内涵,为读者提供追求美好生活的方法论指导。
-
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与中国实践揭晓 等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发展和运用。理论部分首先阐明了国家治理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演进脉络,并进一步结合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智慧和经验,结合现代西方的国家治理理论,从理论源流、纵向的治理智慧、横向的理论比较三E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根基、发展特点以及 取得的成效。实践部分结合中国近年来包括脱贫攻坚、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基层治理、食品安全等具体案例,探索中国新时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取得的成效、经验、方案,为加强和深化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案例和经验。
-
大家读老子尹振环 著本书是一部解读我国古代经典著作《老子》的大众读物,也是作者尹振环先生凝结生平心血的一部著作。《老子》语言简短精炼,原文篇幅仅五千余字,但内涵精深蕴藉,读者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理解,故历代解说《老子》的著作从无间断,阐发角度也各有不同。本书作者尹振环是研究迄今为止最为古老《老子》版本——郭店楚简《老子》与马王堆帛书《老子》——的知名专家,对《老子》内涵理解深刻,且以古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相校勘,发现今本《老子》中不乏错简讹字,则以今本为基础释读《老子》,也难免受到文本错误影响。故此,作者以四种古本《老子》与今本对照,纠正今本之误,并对古本不一致之处择善而从,加以训释,辅以解读,以便广大读者理解《老子》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