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
-
荀子(战国)荀况 著,郑红峰 注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代炎黄子孙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而书籍,正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本套同学线装藏书收录厂《周易》《论语》《史记》等四十部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希望读者在感悟人生智慧的同时,与诸子百家交流思想,与历朝历代文学大师对活,畅游国学艺术殿堂。
-
徐光启全集(明)徐光啓 撰,朱维铮,李天綱 主编《徐光启全集(套装共10册)》此次整理在原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徐光启集》、《徐光启著译集》、《农政全书》等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海内外新发现的佚文和资料,吸收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
-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清)张照等编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经历三次编纂的清代最大规模的宫廷书画作品著录,书中涉及的书画主要为自晋、六朝、隋唐直至清朝当代的中国古代书法、绘画、碑帖、版刻等作品。《秘殿珠林》专门著录与佛教、道教有关的书法、绘画作品。《石渠宝笈》著录其他一切内府收藏的书画。《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的编纂人员都是清代宫廷的翰林文臣,大多是当时的书画大家、研究专家、著名学者,代表了当时书画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经过这些翰林学士的甄别、坚定、遴选后,基本确保了著录的书画都是宫廷收藏的精品之作。
-
黄帝内经尹春风 等注译暂缺简介...
-
芥子园画传(清)王概 等编这本《芥子园画传》,将全书分为树、山石卷,兰竹梅菊卷,人物昼宇、翎毛花卉卷, 名家画谱卷。
-
孟子(战国)孟子 著,郑红峰 注译《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即孟轲,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受业于孔子之孙孔设的门人,是继孔予之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人物,后世以孔孟并称。
-
新增格古要论王佐 著《新增格古要论》十三卷,明人江西吉水王佐撰。佐字功载,号竹斋,明宣德二年(1427)进士,官刑部主事,历员外郎,天顺间出守临安,以勤慎著闻於士大夫间。《新增格古要论》为王氏增补前人曹昭《格古要论》之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博物、赏鉴专著。原书仍名“格古要论”,后人更冠“新增”二字以与曹著区别。曹昭字明仲,明初江苏松江人,自幼嗜古,“凡见一物,必遍阅图谱,究其来历,别其是否”。曹氏因“常见近世纨袴子弟,习清事者亦有之,惜其心虽有好而目未之识”,遂“取古铜器、书画、异物,分高下、辨真赝,举其要略,书而成编,析门分类”(《格古要论》曹昭自序),撰《格古要论》,成书於明洪武二十一(1388)年三月,“於古今名玩器具真赝优劣之解,皆能剖析纤微。又谙悉典故,一切源流本末,无不厘然,故其书颇为赏鉴家所重。”(《四库提要》)明景泰七年(1456)四月,王佐据曹氏原考校增补,至其年七月完成。所录篇幅数倍於原书,除自家收藏、搜讨所得、耳目所闻外,又以宋元以来诸名人文集内相关篇章采入。全书共十三卷,新增、续补条目以小字注出,考校增补之外,又将原书重新编次:卷一为古琴论;卷二为古墨迹论上;卷三为古墨迹论下;卷四为金石遗文、法帖题跋;卷五为古画论及古人善画者小传;卷六为珍宝论、古铜论;卷七为古砚论、异石论、古窑器论;卷八为古漆器论、古锦论、异木论、竹论;卷九为文房论;卷十为古今敕诰题跋;卷十一至十三为杂考。其中,卷三新增各家“兰亭考”二十余篇,卷四新增各处碑帖数百项,卷十至卷十三录宋元以来名人敕诰题跋,历考秦玉玺、唐宋以来衣冠文物制度、宋元宫室等,俱为新增主要内容,然亦以杂抄多而识见少为人诟病。本次整理以《惜阴轩丛书》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影明刻本、《丛书集成》本为校本,另参校《夷门广牍丛书》本、《四库全书》本《格古要论》。原书目录与正文篇目行文不同,但便于检索,今仍其旧。
-
长物志考槃余事文震亨, 屠隆 著《长物志》十二卷,文震亨撰。震亨字启美,明万历十三年(1585)生,南直隶长洲人(今江苏苏州)。《长物志》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类目,涉及现代学科中的建筑、动物、植物、矿物、艺术、园艺、历史、造园等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全书最为核心的部份,为园艺、建筑、艺术等学科,对举凡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的生活日用文化及其精神追求,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对晚明文人的生活方式做了百科全书式的概览,使之成为研究晚明物质文化、建筑营造、文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参考数据之一,是古代造物艺术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考盘余事》四卷,明屠隆撰。隆原名屠儱,字长卿、纬真,号赤水,又号溟滓子、冥寥子、一衲道人、蓬莱仙客、鸿苞居士等,生有异才,以诗文雄明隆、万间。本书首卷介绍书版、碑帖,次卷品评纸、墨、笔、砚、画、琴等,末两卷则记载和收录香、茶、炉、瓶及起居、盆玩、文房等一切器用服饰之类。全书所列名目较为琐碎,论述也较为详尽,加之屠隆文辞章句,往往于“率不经意”间流露出其天纵之才情,读来令人口含余香,使得《考盘余事》不仅成为屠隆笔记文学作品之代表,从其内容而言,也是今天研究晚明文人生活起居、文房用具之类器物的重要参考数据,对传统造物艺术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造物艺术及其审美研究,也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
唐骆先生集(唐)骆宾王彼以质千载于一时,言惟是雕虫之技也欤哉。盖必有凛乎其辞,使人毛发洒然,而枵夫亦奋足拊心也者。唐故多立言,所称四杰,则路侍御在焉。其辞文美丽,宣宫商而和金石,高廷礼诸公知之,古今脍炙之矣。及“一杯”、“六尺”两语,虽激李氏怒,而终以反正,至是而李氏知侍御也。当是时,人皆称快,则当时知侍御也。于今读其檄者,无不挹其生气,则于今知侍御也。知侍御者,固在此不在彼已。夫侍御一代作者,主簿 调者十载,继又贡疏,迁临海丞。文人不遇,大率然也。侍御之贤,以临海而益彰,遇何穷乎侍御。且文人之不遇,而功业在成败之间者,一侍御已乎。独惜其求文之昭,亦迟之乎侍御之遇中宗,中宗之知侍御也。嗟夫!
-
竹人录续录金元钰 , 褚德彝 著《竹人录》一书分两卷,上卷是竹刻家小传,每篇皆先简单介绍该竹刻家的字号、里贯、世系、师承等,然后着重介绍其所擅长的竹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卷集录了与竹刻相关的诗歌文赋等四十余篇。《竹人续录》也有两卷,一卷辑录诸书中所载竹刻家,间有德彝案语,记述其所见竹刻作品;另附一卷《竹尊宧竹刻脞语》,皆是与竹刻相关的遗闻佚事。《竹人录》和《竹人续录》所记竹刻名家和名作,很多都是作者亲眼所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次整理点校《竹人录》,是以时代最早、讹误较少的清嘉庆十二年刻本为底本,主要参校民国十一年嘉定张尔延铅印本。嘉庆本所缺部分,则据张氏本补录。褚德彝《竹人续录》成书较晚,由吴湖帆于民国十九年刊印。本次整理点校即是以此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