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资治通鉴贺生达,王远望,刘朔岑 编著贺生达、王远望、刘朔岑编写的这本书精选了《资治通鉴》中比较有影响的篇目,选文简短故事性强,富有哲理,便于读者理解接受。此外,为了更深入的展示《资治通鉴》对于政治、人文等现实意义,本书还设置了“扩展阅读”这个版块,让读者深入了解《资治通鉴》一书带给人们的智慧灵光。
-
两宋寿州吕氏家族著述研究杨松水 著在两宋时代,兴起了许多学术家族,其中吕氏家族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从宋代开始学者们就十分关注这个家族的学术发展,著录或收藏这个家族的著述。《宋元学案》为这个家族学人设立了4个学案,人传者22人。《四库全书总目》有这个家族著述提要达到29部。这个家族的发展,如果从它的先辈吕梦奇算起到吕祖谦的后代吕克顺等人为止,先后经历了13代学人的学术积累,俨然成为中原文献之传的重要流派之一。因而,进一步梳理这个家族的学术著述对于了解中国传世文献的渊源流变以及传统文化的学术精神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于认识处于两宋社会背景之下的学术人的一些基本特质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本文正是把吕氏家族的著述作为切入点,试图以微见著,探索两宋时代的学术特征。在绪论中,本文回顾了学术界关于吕氏家族著述研究的基本现状以及尚待研究的一些学术问题,尽管学界对吕氏家族的著述已经有了一些整理与研究,仍然存在诸多的缺失,尚待研究的空间还比较大,笔者的研究正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再一次延伸与拓展。
-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提要湖南图书馆 编湖南图书馆编写的《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收录的宗教文献于此类史迹记载丰富。本书还收录大量记载湖南各地扶危济困、积谷赈灾、恤贫助学、惠老育婴、义渡义桥等慈善乐捐文献的书目,为了解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社会民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信息。
-
罪惟录(清)查继 著这是一个王朝的余音,这是一个书生的抵抗。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明朝大势已去。这一年,一个书生举起了笔。此后经年,江山易色,生灵涂炭。国破家亡,而史不可亡,铁笔如椽,汗青心祭,洋洋百卷,有明二百余年数千人物是非功过,怆然笔底。《罪惟录》,原名《明书》,为明代史事纪传体史书。《罪惟录》的史料,有作者亲历者,有耳闻于当事人者,亦有采自庄廷鑨《明书》以及明纂国史和实录者,多有清廷官修正史所未录者,于史迹人物,亦有品评臧否,可谓存心之作。该书写成后,即复壁深藏,秘不示人,冀以免祸。原稿涂抹殆遍,不可卒读。辛亥革命后,始见于世,藏于吴兴刘氏嘉业堂。1931年,张宗祥借得嘉业堂所藏原稿加以校补,原稿《帝纪》二十二卷,《志》三十二卷,《列传》三十六卷,重新厘定后共一百零二卷。1936年,商务印书馆据该藏本影印出版,收于《四部丛刻》三编中。浙江古籍出版社于19... (展开全部)这是一个王朝的余音,这是一个书生的抵抗。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明朝大势已去。这一年,一个书生举起了笔。此后经年,江山易色,生灵涂炭。国破家亡,而史不可亡,铁笔如椽,汗青心祭,洋洋百卷,有明二百余年数千人物是非功过,怆然笔底。《罪惟录》,原名《明书》,为明代史事纪传体史书。《罪惟录》的史料,有作者亲历者,有耳闻于当事人者,亦有采自庄廷鑨《明书》以及明纂国史和实录者,多有清廷官修正史所未录者,于史迹人物,亦有品评臧否,可谓存心之作。该书写成后,即复壁深藏,秘不示人,冀以免祸。原稿涂抹殆遍,不可卒读。辛亥革命后,始见于世,藏于吴兴刘氏嘉业堂。1931年,张宗祥借得嘉业堂所藏原稿加以校补,原稿《帝纪》二十二卷,《志》三十二卷,《列传》三十六卷,重新厘定后共一百零二卷。1936年,商务印书馆据该藏本影印出版,收于《四部丛刻》三编中。浙江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将《罪惟录》点校排印出版,在四部丛刊影印本的基础上又补校了一些内容,并对原书的个别错简进行了修正。本次出版,以本社原有排印本影印,并修正若干文字错漏。
-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王承略,刘心明 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11卷)》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阂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部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足史志日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丫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
史记韩兆琦 编著韩兆琦编著的这本书精选《史记》中二十五个比较重要的故事,力求体现《史记》的五大特点:“真实性”、“批判性”、“抒情性”、“文学性”以及这四个特点的高度统一。“注释”与“译文”力求简明、生动、通俗流畅、口语化。选配的“扩展阅读”资料,涉及的古书共十五种,有的取其不同人在相似处境所取行动的相同或相反,有的选取同一人物的其他故事,有的选取相关的理论著作与故事人物的行为表现相参照,有的是由此事连带想到与此相关联的另一事。可使读者彼此参照,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
列女传补注王照圆 撰,虞思徵 点校《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作者是西汉的儒家学者刘向。《列女传》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即出自该书。王照圆的注本是最有名的列女传注释,此次是第一次出版。
-
青少年品读国学精粹司马迁本书节选了《史记》中广为传颂的一些人物故事,例如卧薪尝胆的勾践、知错就改的廉颇、坚持理想的孔子……选材及改写立足于增长知识,同时力求启迪智慧,教人向善。
-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王承略,刘心明 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9卷)》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
资治通鉴司马光 著《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书精选资治通鉴部分经典篇目,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也通过精美配图给读者以感观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