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水经注疏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扬州画舫录[清] 李斗 著《扬州画舫录》的许多版本会省去工段营造录这一章,本版本以原貌全部保留,是全本的权威珍藏本。
《扬州画舫录》是李斗历时30年写就的扬州奇书,被尊为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扬州百科全书。朱自清先生最推崇的明清笔记体奇书。朱自清说: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有念过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象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扬州画舫录》内容丰赡、包容极广,涵盖城池水系沿革、山川园林、寺观庙坛、市肆文物,备载风物掌故。此书是清代鼎盛时期扬州文明的实录。李斗于乾隆二十九年开始为《扬州画舫录》搜集资料,于乾隆六十年成书刊行,前后历时三十余年。全书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共分十八卷。 -
宪章录校注[明] 薛应旂 著;展龙,耿勇 校《宪章录》共46卷(一作47卷),记载了洪武元年(1368年)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150多年的历史,所载史实共5400余条,内容涉及明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史料价值较高,可补《明史》等史料之未及。《宪章录校注》此次整理以万历二年(1574)46卷刻本为底本,以万历二年47卷刻本、明重刻本为校本,参考了明代实录、宝训、野史笔记、碑铭等文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校勘分析,附录诸书所载《宪章录》作者薛应旂的有关传记、碑铭、行状及相关评价等资料。
-
人类文明史1S.J.德拉埃,A.H.达尼,J.L.洛伦索 等 编《人类文明史1:史前与文明的开端》写人类文明的出现及人类早期的历史。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并被命名为“露西”的300万年前南方古猿遗存,证明最早的人类可能出现在非洲。书写文字的发明和5000年前统一大帝国的建立标志着本卷的结束。《人类文明史1:史前与文明的开端》包含了人类历史上跨度最长的一段时间,到《人类文明史1:史前与文明的开端》结束时,世界各地文化发展的进度已经产生了分化。
-
中国历代暴君荀伟东,张帆夏桀暴虐无道;商纣穷奢极欲;周厉王残暴不仁;高洋杀人如麻……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社会当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暴君,他们欺压下层人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广大的人民完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命和财产没有任何保障。《历史的天空:中国历代暴君》通过真实客观地讲述,为你再现古代暴君的丑陋嘴脸和罪恶行径,让你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珍惜和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
齐白石研究王明明,北京画院《齐白石研究(第2辑)》是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2014年齐白石研究论文集。2013年出版了第一辑,2014年,推出第二辑。书中收录了中心研究员及相关研究者关于齐白石研究的新研究论文约15篇,并对2014年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工作进行综述和总结。
-
中国书籍国学馆中国书籍国学馆编委会 编《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中国书籍国学馆:史记精华(套装共4册)》共130篇,52万余字。记载了中国上古传说中的皇帝时代至汉武帝共三千年的历史。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造出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传世经典·文白对照陈桐生 译《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国语》以其历史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并重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独树一帜,历来为后人所重视。《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国语》作为各国史料汇编,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及习俗等各方面的历史,勾勒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阶段的时代轮廓,对我们研究上古社会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
关于《资治通鉴》的100个故事欧阳文达 著;张颢瀚,汪兴国 编《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关于<资治通鉴>的100个故事》一共分为四篇。
第一篇讲述的是帝王与权臣。
在这些“一把手”中,雄才大略者如汉高祖刘邦和魏武帝曹操,混蛋白痴者如汉灵帝刘宏和晋惠帝司马衷,野蛮血腥者如赵暴君石虎和大军阀董卓……权力能改变人性、扭曲人性、消灭人性,喝了不受制衡的权力毒酒,美女都会变成青面獠牙。遗憾的是,我们已经对这样的历史习以为常了,并没对此做出太多有价值的反思,而是把这些惨剧淡化成了一个个狭隘的英雄主义的审美行为。
第二篇讲述的是名将与名士。
他们或风流倜傥,或耿介自守,拥神武英勇之力、凌云万丈之才,或拯救危亡,或放浪形骸。
历史因为有了这些人,才有了真性情。
第三篇讲述的是女人与政治。
政治意味着征服。一个女人通过征服一个男人征服世界是值得骄傲的。翻开《资治通鉴》,能留名青史的女人大多与政治有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掌权治政的秦宣太后芈八子,女人中的最强者吕后,给天下女人订规矩的史学大家班昭,北魏第一“辣妹”冯太后,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差点成了女皇接班人的太平公主……这些“有幸”在政治舞台上亮相的女人们,也因政治光辉的照耀而千古留名。
第四篇讲的是阴谋和阳谋。
翻开《资治通鉴》,除了杀伐,就是谋略。怎样排除异己?怎样消灭敌人?用鲜血写成的经验教训历历在目。资治通鉴> -
白话史记[汉] 司马迁 著;杨燕起,陈焕良 译《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历史影响范围极广,因为它是我国的第一部通史,而在它之前都是以年代为次的“编年史”。《白话史记(套装上下册)》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在汉武帝为巩固封建统治而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政策的年代里,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渐趋沉寂,许多作家或皓首穷经,或歌功颂德,其作品多显得思想贫乏或流于一般。唯有司马迁超世拔俗,格调独标,以他的反抗精神和创造精神,写成一部彪炳千古、辉耀百代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这就是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从而开创了纪传体史学和传记体文学的光辉范例,也奠定了司马迁在史学和文学领域中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龙门(今陕西韩城)人。他的一生基本上是与汉武帝相始终的。
司马迁生在一个有治史传统的家庭中,他的先世都是周代的史官。其父司马谈是汉武帝时的太史令,学识渊博,见闻颇广,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谈写过一篇《论六家要旨》,把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之学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并逐一对这六家的思想进行评述。对于前五家,司马谈多取分析批判或排斥的态度,而对道家则多所褒扬,并作了更多的肯定,认为它兼有各家所长而无其所短。司马谈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在《论六家要旨》中表现出的敢于与正统的儒家思想相抗衡的批判精神,对司马迁的人格发展与思想成长,无疑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幼年时司马迁跟父亲住在家乡,“耕牧河山之阳”,后随父至长安,曾就师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
司马谈作为朝廷史官,有接触“天下遗文古事”的方便,曾立志要撰写一部为“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作传的史书,但一直未能如愿。公元前110年,司马谈去逝。临终前,他嘱咐司马迁说:“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激动地表示:“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史记·太史公自序》)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职为太史令,便开始为《史记》的撰写搜集材料,准备写作条件。约在公元前104年,他正式开始了《史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