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中国经学学术编年吴国武 著;郑杰文 编赵宋王朝(960-1279)三百余年,是传统经学变古创新、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经学,以名家辈出、要籍丰厚、流派纷呈和义理深广著称,在我国乃至东亚古典学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典范的意义。
-
中国经学学术编年刘爱敏,梁涛,曹峰,赵琳 著;郑杰文 编《中国经学学术编年》以时间为经,以相关传世文献资料和出土资料的编排为纬,以编年形式来全面反映西周至清末三千年间的经学史面貌和规律走向。其主要内容有五大方面:一、经学著述资料(依据其影响程度分“重点”和“一般”两类,收录时前详后略),如儒家原典的萌生、经典化过程资料,及其后历代注经解经乃至改经的著作提要等,含经书校刻、流布等资料;二、经生经师资料(亦依其影响程度分“重点”和“一般”两级收录),如经生经师的生平大事、性格思想、师法家法,以及经学传授系统等资料;三、经学事件资料,如历代王朝的经学政策诏令、“焚书坑儒”之类历史事件资料,特别是历次古今文经学斗争等资料,并含礼乐制度、馆阁校书、科举、书院等资料;四、经学思潮资料:在上述资料之外的可反映历代经学思潮的资料和反映经生经师学术思想的资料;五、经学背景资料:与经学相关的各朝各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民情等资料。
-
中国经学学术编年李梅,郑杰文 等 著本编年逐年排列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建立统一帝国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称帝共441年间经学发展、演变的历史。汉代是经学发达的时代,故皮锡瑞《经学历史》对西汉与东汉分别冠以“经学昌明时代”与“经学极盛时代”。
-
说文解字注[汉] 许慎 著;[清] 段玉裁 注;许惟贤 整理《说文解字注(套装上下册)》由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获得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出版资助,是南京大学徐惟贤教授重新标点排印,繁体竖排,为《段玉裁全集》之一。南京大学许惟贤教授,以最早的经韵楼原刻本为底本,对《说文解字注》进行全面的标点整理,核对引文,订正不足,附注有一千二百多条。许惟贤既充分肯定段玉裁注本的学术贡献,也尽力弥补段注的不足,以便读者较完整地利用和认识段注的学术成果。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字典,是传统语言学的经典之作。清代段玉裁的注本最为精深、全面。清代王念孙誉之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王力也称赞说:“在《说文》研究中,段氏应坐第一把交椅。
-
中国经学学术编年孔德凌,张巍,俞林波 著;郑杰文 编在隋唐五代时期三教合一、兼容并蓄的统治思想之下,隋唐五代的经学家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以发展经学,既实现了经学统一,结束了异说纷纭、用本不一的局面,也在经学推陈出新上实现了经学自身的突围,发挥了其经世致用的作用,还以儒家“道统”对抗兴盛的佛、道二教,开启了经学新风,引领了宋学的发展方向。
-
中国经学学术编年周春健,吴国武 著;郑杰文 编辽(916-1125)、金(1115-1234)、元(1271-1368)三个朝代,分别是由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无论政治方面还是文化方面,在中国历史上都有其特殊性。
-
周易德经柯可 著《周易德经》把卦德放在首位,深入浅出,兴趣盎然,简明扼要地回答了易学疑问;阐明了易经作为“修身学道妙典,审时通变明鉴,为人处世指南,精神文明规范,知往察来神卷,明哲保身真经”的奥义。
-
中国经学学术编年杨峰,张伟 著;郑杰文 编《中国经学学术编年》以时间为经,以相关传世文献资料和出土资料的编排为纬,以编年形式来全面反映西周至清末三千年间的经学史面貌和规律走向。其主要内容有五大方面:一、经学著述资料(依据其影响程度分“重点”和“一般”两类,收录时前详后略),如儒家原典的萌生、经典化过程资料,及其后历代注经解经乃至改经的著作提要等,含经书校刻、流布等资料;二、经生经师资料(亦依其影响程度分“重点”和“一般”两级收录),如经生经师的生平大事、性格思想、师法家法,以及经学传授系统等资料;三、经学事件资料,如历代王朝的经学政策诏令、“焚书坑儒”之类历史事件资料,特别是历次古今文经学斗争等资料,并含礼乐制度、馆阁校书、科举、书院等资料;四、经学思潮资料:在上述资料之外的可反映历代经学思潮的资料和反映经生经师学术思想的资料;五、经学背景资料:与经学相关的各朝各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民情等资料。
-
诗经冯慧娟 编《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被称为《诗》或《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汉时,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于是,《诗经》成了同政治、道德等紧密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
-
中国经学学术编年甄洪永,孔德凌 著;郑杰文 编《中国经学学术编年(第七卷):明代经学学术编年(套装上中下册)》主要内容包括:朱元璋论礼法为先务、省臣以所定官制班次图进、三月己巳,句容儒士戎简求见、三月庚午,令有司选民间有学识才干者辟赴中书,与年老者参用之、三月丁丑,朱元璋论仁义、明太祖与孔克仁等论汉代兴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