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尚书》真精神黄甜甜 著,廖名春 编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真精神/国学经典真精神五经系列丛书》,尝试在不同专题下,结合语言文字、文献和古史等多重方法,分别介绍出土文献所引发学界对多篇《尚书》的真伪、成文时代、文献源流和文本性质的研究,以求重新认识《尚书》背后的历史制度和思想文化。《真精神/国学经典真精神五经系列丛书》由三编构成。第一编介绍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学界对《尚书》诸篇在古书辨伪学和年代学上的新认识。第二编和第三编各章后面附录了或详或略的文本注释,注释注意吸收了20世纪以来“古文献新证”在《尚书》研究方面的成就,特别吸收了近十年来的学界新研究成果,以求为读者提供更为精准的《尚书》读本。同时,为了尽可能地向读者展示先秦时代“书”类文献的原始面貌,也选取了几篇出土文献进行注释,方便读者对比阅读。
-
孝经集传[明] 黄道周 著,李铁映,王伟光 编《孝经集传》是明末大儒黄道周后期的著作。该书提炼出《孝经》的“五微义”与“十二著义”,不仅每一章有黄道周自己的诠释,还分别以二戴记、《仪礼》、《孟子》等作为义疏,认为《孝经》是六经之本,体现了黄道周后期思想中回归六经、经世致用的倾向。黄道周一生学在《周易》,行在《孝经》,《孝经集传》的学术价值正与其伟大气节相互辉映。由于该书成书历时六年,推衍极深,深为后世推许,因而《孝经集传》不仅是黄道周思想研究的必要文本,同时还是中国孝经学研究的重要著作。
-
孝经郑注疏 孝经讲义[清] 皮锡瑞,宋育仁 著,李铁映,王伟光 编,常达 校《孝经郑注疏》为清代皮锡瑞著,中华书局2016年出版,吴仰湘校。郑玄是东汉经学大师,但《孝经》是否为孔子所著,郑玄有没有对《孝经》作过注释,历代都存有争议,作者皮锡瑞的态度是肯定的。他在严可均辑佚《孝经》郑注的基础上,补辑考校,征引群籍及郑玄他经之注,对郑注疏通发明,在还原郑注文本的同时,也抉发了郑注精义和古制古义,同时对《孝经》作了翔实的注释。并且爬梳汉以前征引《孝经》的文献,附于每条注疏之后,以证明《孝经》并非汉儒伪作。详于考证典章制度,举凡社稷、宗庙、丧服、祭享、朝聘、巡守、郊祀、明堂、辟雍、五等、五服、五孝、五刑,无不原原本本,是清代注释《孝经》的代表之作。
-
孝经郑氏注笺释曹元弼 著,李铁映,王伟光 编本书为曹元弼1935年写成,是曹氏孝经学的代表作。曹氏搜集郑玄《孝经》逸注,书中先列经文,其后考注,再为笺释。本书重构了《孝经》与六经的关系,并且以《孝经》学的“爱敬”之理贯穿统摄六经,建构了一个新的经学体系。今据民国二十四年刊本整理。
-
宋元孝经学五种李铁映,王伟光 编,曾海军 校宋代《孝经》学在朱子之前,有北宋司马光和范祖禹皆据《古文孝经》而为之注,后人将之合为一书,名《古文孝经指解》。朱子作《孝经刊误》,将古文前七章视为孔子、曾子应答之言,是“经”,其后是“传”,为齐鲁间陋儒所作,《孝经》之学随之一变。后世治《孝经》者,多受朱子之影响,而继承朱子之事业,为《刊误》重施注解,发明其义。其中影响较大者,有元董鼎之《孝经大义》、元吴澄之《孝经定本》、元朱申之《晦庵先生所定古文孝经句解》等。《宋元孝经学五种(经部孝经类)/中外哲学典籍大全》一并录之。
-
春秋师说[元] 黄泽 著,[元] 赵汸,李铁映,王伟光 编,张立恩 校《春秋师说》三卷,黄泽撰,赵汸辑。是书为赵汸辑录其师黄泽说《春秋》之文而成,文后附有吴澄、金居敬序跋及汸所撰《黄楚望先生行状》。是书主要阐述黄泽《春秋》学的基本观点,如在《春秋》观上,其主张孔子亲览国史以作《春秋》,故“经所书者,皆是史,先有其文,非是夫子创书,”但又反对经文实录说,而认为经文有正例、变例、义例。在诠释方法上,黄氏主张兼综汉宋,认为“《春秋》是事,须先考事实,而后可以求经旨。”但又反对经文实录说,而认为经文有正例、变例、义例。在诠释方法上,黄氏主张兼综汉宋,认为“《春秋》是事,须先考事实,而后可以求经旨。”
-
诗经日识安建炜 编《诗经日识:公历2021年农历辛丑年牛年(套装共4册)》是一本文创类图书,内容集诗经原文、风物图片、风物介绍、日历为一体,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将产品划分为四册,具备了阅读、赏画、识图、日历、记事五大功能。《诗经日识:公历2021年农历辛丑年牛年(套装共4册)》将诗经文化元素与实用性很强的笔记本和日历相结合,让文创产品真正的走进读者、融入生活。
-
新经学讲演录姜广辉 著上个世纪冯友兰先生提出“新理学”,贺麟先生提出“新心学”,熊十力先生提出“新唯识论”。当代,本书作者提出“新经学”。“新经学”的“新”在于将现代价值理论与传统经学结合起来,而成为一种新学术。其学术宗旨在于,经过现代诠释之后的经典理念能被今人理解和接受,并融入到现实的日常生活当中。换言之,即以“新经学”为平台,重建人文信仰。 这部书以讲述群经大义的形式呈现。共有十四讲。前四讲为综论,讲述经学概念的由来、经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六经”为中华文化之源、先秦大儒对于经典的传承等。后十讲为分论,实际是对“十经”的分别讲述,这“十经”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五经”加“四书”,再加《孝经》。最后有一个总结式的《编后语——以“新经学”为平台,重建人文信仰》。
-
孝经学曹元弼 著,李铁映,王伟光 编,宫志翀 校《孝经学》是晚清著名的礼学家、经学家曹元弼所编撰的《十四经学》之一,全书在《孝经》的文本与作者、微言大义、社会功用、《孝经》与群经关系、《孝经》研究的礼学化倾向等方面体现了曹氏独到的孝经观,其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孝经学》是晚清著名的礼学家、经学家曹元弼所编撰的《十四经学》之一,全书在《孝经》的文本与作者、微言大义、社会功用、《孝经》与群经关系、《孝经》研究的礼学化倾向等方面体现了曹氏独到的孝经观,其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孝经学》是晚清著名的礼学家、经学家曹元弼所编撰的《十四经学》之一,全书在《孝经》的文本与作者、微言大义、社会功用、《孝经》与群经关系、《孝经》研究的礼学化倾向等方面体现了曹氏独到的孝经观,其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
诗经里的中国关鹏飞 著周朝的建立是国家疆域意义上的中国成立的标志,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诗经》,则凝结着一个文学、文化意义上的活生生的中国。在这个中国里,先民们充满忧患而又浪漫的生活,都生动地保存在《诗经》古老而美丽的字里行间。《诗经里的中国》便以诗史互证的传统手法,通过周朝历史来深度解读、研究从周天子到采桑女、从宗周到国邦的各色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来欣赏他们心底里流淌出来的美妙诗篇,深入浅出,跟读者一起分享《诗经》里的中国故事,一起探索礼乐中国如何演变成文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