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读易见天心 庚子辛丑《周易》日历暂缺作者《读易见天心:庚子辛丑日历》由刘震主编
-
《论语》与孔子之道再认识黄怀信 著《与孔子之道再认识》分上下篇,上篇《其书》为成书篇、文本篇、词义篇;下篇《所见孔子之道》为思想概念篇、思想主张篇、思想观念篇、总结篇,又以《附录》考订孔子名字、生年、形貌及思想等。
-
诗经靳瑞刚 编《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在先秦时代被称为《诗》或《诗三百》。现存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宴会乐歌;“颂”多为庙堂祭祀乐歌。本书选取了其中的五十九篇进行赏析,让读者徜徉在经典诗歌中,获得美的享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尔雅中文刘谦功 著本教材以话题为线索编排,每个话题一般包括热身活动与教学目标、课文、生词与文化点注释、练习、口语表达等板块。课文涉及当今中国的17个热门话题,如“高铁”“就业观念”“手机文化”等,这些话题也比较契合当下的时代背景,能够广泛引起讨论,因此学生学习时能有话可说;生词包括拼音、注释和典型例句,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词汇量储备,生词后并配有专门的文化点注释,体现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练习部分主要检查学习者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口语表达包括讨论、演讲和辩论三种方式,并且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旨在培养学习者高层次的口语表达能力。 本教材既重视学习者阅读方式的培养和锻炼,也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建立,是在融汉语的输入与输出为一体方面进行的新尝试与新探索。
-
流沙河讲诗经流沙河甄选八十一首《诗经》代表作进行详细解读,让你轻松快速把握《诗经》精华。《诗经》之美,在山川草木之描画,在文辞表达之典雅,更在世情人心之呈现;真正读懂《诗经》,是不仅懂得字面意思,更懂得文字背后的诗意与情感。由于古今隔阂,《诗经》三百零五篇并不都适合普通读者,现代人读《诗经》的首要问题就在于选择。流沙河先生矢志于中国古典的研究与普及,《诗经》更是他着力*深的终生课题,在书中他将文学、历史、社会学、文字学等知识融入平易风趣的口语讲述,凿通社会世情与文字语言的古今隔阂,引领读者进入文字背后的诗意世界。本书底稿源自流沙河先生面向公众的系列讲座,嬉笑怒骂、旁征博引,避免了僵化的注释和生硬的翻译,让读者在沉浸式的阅读中身临大师课堂、重温《诗经》中的千年悲喜。
-
樊登讲论语樊登 著《论语》共二十篇,多以每篇起首二字作为篇名。 《樊登讲论语:学而》以《论语》开篇“学而”二字为题,解读上半部《论语》。“学而”代表了终身成长的价值观。 《樊登讲论语:先进》以《论语》下半部首篇“先进”二字为题,演绎下半部《论语》。“先进”意味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力量。《论语》是对樊登人生影响Z大的一本书,没有《论语》就没有现在的樊登!他捧着《论语》反反复复地研读了20年。《樊登讲论语》是樊登的心血之作。 樊登在为大家深度戒赌了300多本书之后发现,《论语》中的理论并不过时,它几乎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烦恼。 本书的特色,是用Z通俗的方式解读《论语》。樊登结合现代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育儿知识、教育学、创业方法、领导力解读论语,让每个人都能在轻松读透论语的同时,把论语用起来!
-
孟子陈虎 编,房伟 译《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孟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重要资料。《孟子》现存七篇,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篇分为上下两部分,共十四卷。《孟子/国学经典藏书》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题解部分概括了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及中心思想。注释部分针对生僻字词、多音多义字注音,对人名、地名、典故、官职、制度等进行解释,简明精准。译文部分力求平实晓畅,通俗易懂。本版《孟子》不仅可为一般读者提供学习、阅读上的便利,亦可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一些思索和参考,是一部雅俗共赏的注本。
-
《论语》智慧赏析张艳国 著该书从《论语》的语录体风格出发,采取逐段解析的方式,提炼各篇主题,予以凝练概括,拟就的一些小标题,不失原义,又用语鲜活,富于时代性和感染力。书稿打通时空隧道、连接古与今,多用笔墨于孔门师徒言说的时代条件,又指出这些言说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如何“常释常新”,通过“与古人对话”,发现先哲的现代启示,作者还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融入篇什,如关于“三月不知肉味”“久矣不复梦见周公”“老而学《易》”等段落的分析,入情入理,展示了新的学术视角。采用释读古籍的一般模式(原文+注释+译文),而是立足于原文本意开掘,把原文所蕴智慧提炼出来,分别作专题式申发,体现一种学术张力。读者在展阅《论语》原文之际,参酌张君评析,引动感悟与思维,或能别有会心。
-
诗经大工 编《诗经》是我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间的社会面貌。它是我国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为我国的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共305篇,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乃民间歌谣,共160篇,总称十五国风;“雅”乃西周京都正音,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为官吏或文人创作;“颂”乃王侯在宗庙祭祀时用的乐歌或舞曲,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合称“三颂”(共40篇)。《诗经(全译注音版)/新编盛世经典国学普及文库》无论是在体裁形式、语言技巧上,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简言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
论语珍藏版于立文 编《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南宋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 《论语》的核心思想为“仁”,提倡“仁”“义”“礼”“智”“信”,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其内容广泛深邃,其风格隽永含蓄,对后世起到了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