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大学》《中庸》正音诵读鲍鹏山,周缨 著鲍鹏山、周缨编校的《大学中庸正音诵读》,采用朱熹底本,精注精校,全文注音,四色印刷,对生僻字、通假字以及易读错字,均特别标出,人名地名加专名线。随书附赠《大学》《中庸》临摹手抄字帖,在诵读经典的同时,还能练习书法,学认繁体字,是满足青少年和广大国学爱好者诵读经典需求的一本好书。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鲍鹏山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含《论语正音诵读本》《孟子正音诵读本》《大学中庸正音诵读》《道德经正音诵读》《庄子正音诵读》,并均有“导读本”配套陆续出版。
-
《说文解字》通识讲义梁光华 著《〈说文解字〉通识讲义》一书是其在高校多年讲授《说文解字》专业课的讲义,讲述《说文》作者,编纂体例,训释、注音方法,主要成就和不足,流传与影响等问题,其中颇多创新研究成果,对普及推广文字学、《说文》多有裨益.
-
清华简《尚书》类文献笺释冯胜君 著该书是作者对清华简《尚书》类文献的全新笺释。绪论部分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对《尚书》的今古文之别、《尚书》的真伪问题、先秦时期《书》类文献的样貌、清华简《书》类文献的价值和意义等做了重新探讨,厘清了《尚书》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正文部分,对《尹至》《尹誥》《程寤》等14篇文献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和笺释,而在字形考释、文字训诂、断句编联等方面尤见作者功力,其中不乏新见。该书为学界提供了一个相对可信的清华简《尚书》文本,集中反映了**的学术研究成果,非常便利于学者使用。
-
魏晋南北朝易易学思想史曹晓伟 著本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易学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为研究基点,通过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厘清魏晋南北朝时期易学思想的内在发展理路,探究易学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性影响。
-
西方科学与晚清维新儒学的建构苗建荣 著维新儒学,不仅为晚清时期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指导,也在西方科学传播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在其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思想中均有着生动的体现,这使得维新儒学成为了研究儒学与西方科学关系的好素材。作为晚清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儒学形态,维新儒学的建构过程很大限度地体现了儒学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这种包容性与开放性表明:儒学不会排斥西方科学,更不会阻碍西方科学。儒学与科学的关系,可见一斑。
-
春秋朱夏楠 著“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王朝一统寰宇、睥睨天下的气象,到了春秋时期,已衰颓难见了。所可见的,是“王臣”们的异心,是“王土”的裂痕。一个个人物,就在这裂隙之中行列而来:鲁隐公的温吞与犹疑,息夫人的智慧与隐忍,晋国谋士士蒍(士会的祖父)的谋算与洞见,周襄王的短视与轻率……这是诸侯竞相崛起、争霸中原的张狂岁月,王侯将相、美人奇士,金戈铁马的春秋时代有一种别样的繁盛。
-
马大勇讲说马大勇 著本书以“一座难求”的马大勇教授系授课内容为底稿整理而成,是一部通俗易懂的有关儒家文化的讲稿。全书共分为二十八讲。从儒家文化的源头孔子讲起,至清代结束。除了选取中国历朝历代比较典型的文人、政治家、哲学家,如孔子、孟子、宋仁宗、包拯、苏轼、朱熹、、顾炎武、金圣叹、袁枚等外,还对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儒学的重点学派宋代的洛学、明代的**等做了文学的通俗化的解读,通俗浅显,把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讲得深入浅出,明了易懂。同事,也从儒家文化的角度,选取了话本或小说中的人物,如明代短篇小说集《三言》中的蒋兴哥、金庸小说中的韦小宝、《儒林外史》中的王玉辉等人物进行分析举例,厘清儒家文化发展的脉络,流变。为读者带来一段独特的儒家文化史“探寻之旅”。告诉你这样的儒家文化史,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同名音频内容,正在喜马拉雅客户端热播。声音讲述转瞬即逝,文字读本历久弥新。
-
周易内传校注[清] 王夫之 著无
-
春秋阙疑[元] 郑玉 著,张立恩 校中唐以降,新经学思潮兴起,经学家普遍倡导舍传求经、以意解经。虽然程朱学派的兴起对这一新经学思潮做出了回应,尤其是朱子对经典的注解几乎成为宋元经学解释的典范,但由于程朱于《春秋》无成书,因而对于之后的《春秋》学家来说,接续程朱以重建《春秋》诠释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其为学之首务,郑玉《春秋》学正是就此而发。《春秋阙疑》体例乃“因朱子《通鉴纲目》之例,以经为纲,大字揭之于上,复以传为目,而小字疏之于下。叙事则专于《左氏》,而附以《公》《谷》,合于经者则取之。立论则先于《公》《谷》,而参以历代诸儒之说,合于理者则取之”。郑玉《春秋》学颇为后儒称赏,《四库总目》称其解经“平心静气,得圣人之意者为多”,周中孚《郑堂读书记》亦称其能“平心察理,不拘拘于门户之私,故能发明圣人之旨居多”。尤其是贯穿其经解始终的基于以理性分析和考证事实的阙疑精神更为难能可贵,徐大年《与郑子美先生论春秋阙疑书》称“世儒说《春秋》,其病皆在乎不能阙疑而欲凿空杜撰,是以说愈巧而圣人之心愈不可见也”,并认为郑玉《春秋》学“只‘阙疑’二字,所见已自过人”。
-
春秋释例[晋] 杜预 著,徐渊 校《春秋释例》十五卷,西晋杜预撰。《春秋释例》与《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皆为杜预撰著,二书一经一纬,互为表里。杜预认为《春秋经》的条例应当以《左传》为准绳,《左传》的义例当以“凡例”为旨归。《左传》称“凡”的一共五十例,其中不同的有四十九例,这些都是周公留下的文法,是鲁国故史遗存的旧章。孔子根据这些凡例而删削《春秋》,从而使得《春秋》成为上下条贯、微言大义的通代之典。《左传》中称述的“书”“不书”“先书”“故书”“不言”“不称”“书曰”之类,都是用来引出与鲁史书法不同的新文例,发覆《春秋》大义的语辞,所以称之为变例。另有鲁史没有加以记录,但合于孔子之意的事例,《左传》也记录下来,以此发明孔子的旨义。《春秋释例》先罗列《春秋》中的经、传数条,以此来包举其他同例的经、传,然后以传文所述的“凡例”系于其后,再申述杜预本人的意见。在对《春秋》“凡例”说明之后,杜预将《春秋》地名、谱第、历数,按部接续在《释例》之后,以此构成《春秋释例》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