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明本释》校注陈广胜 著《明本释》是一部南宋时期的儒学类著作,原名《明本》。书中从“以何为本”立论,因采用“正文举其要,子注尽其详”,以先贤时人的言论和事迹解释正文的观点的编撰形式,故又称为《明本释》。本书为其校注,分为上、中、下三卷以及一个附录。
-
周易之门李华平 著《周易》是一部集科学、人文哲学与预测学原理于一体的经典之作,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框架。如果从中国文化典籍中寻找一部代表中国思想的作品,《周易》是当仁不让的选择。本书通过虚拟对话的方式,对《周易》中的哲学观、人生观、道德观的思想进行解读,展示其中包含无尽的智慧,以对读者思辨和体味中国文化提供指引。
-
十三经提纲唐文治 著本书是“传统文化修养丛书续三”中的一种,本书作者为民国时期国学名家,编纂有巨著《十三经读本》,本书是其中的提纲部分,书中对《周易》《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13部儒家经典做了提纲要领的论述,逐一阐明其思想与内容的重点,疏通经学义理。本书曾被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列为教材,供初学者了解经学典籍和传统文化基本要义。整理出版此书,对于了解儒家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助力民族复兴,都有积极的意义。
-
大学中庸讲读王锟 著本书力图通过经典今读,向读者展示其积极的一面,全书结构分为原文、注释及讲读,注释精准翔实,通俗易懂,讲读慧心妙语,深入浅出,让读者在阅读古典文学的同时,了解先贤的智慧,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先哲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与反思,进一步激起阅读古典文学、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
-
一日一论语焦玉萍 编孔子的人格与思想,辉耀了中华文化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论语》集中展现了他身体力行的教育智慧。本书基于《论语》的文化张力及原文本义,借以朱子、张居正、杨伯峻、钱穆所著版本为核心,展示孔子的政治主张,理论思想、道德观念、处事方法及教育原则等,并详解相关成语280条和相关的故事链接,于365日内把握《论语》精要。是一部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理解《论语》的辅导读本,对于青少年进行国学教育、掌握《论语》内容释义精要有一定帮助。
-
教化儒学的思想历程华军 著本书以李景林先生多年来倡导的教化儒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对儒学教化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不同阶段的特质进行了梳理与总结,追溯了儒学教化精神的历史渊源,讨论了“儒家教化的哲理系统”“儒家教化与当代价值观建设”“儒学系统重构的当代尝试”等问题,探究了教化儒学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宋、明、清等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内涵、精神特质以及发展脉络。
-
周易集义何京东 著《周易》是以周文王为代表,稽上古伏羲等,以占龟、卜蓍记载之事,收编其文献,汇集其典章,至春秋,以孔子为代表,系统诠释和论述增补原文,继而成书于战国,乃如今我们所见的《易经》文本。历代注疏《周易》者颇多,浩如烟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研究《周易》时,以传述古圣先贤的精要,慎选自汉代至清末时期诸家对易学的言论,阐明易学象数和义理的关系所在,有象才有形,有形才有理,有理才有学,有学才有论。本书是供读者学习的路径,认知《周易》中象数与义理的关系,从深浅之中理解和研究《周易》变化的本质,微言之大义,日新而至诚,通晓人与自然共融的和谐发展。
-
诗经心解何京东 著《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先秦时称为《诗》,也称为《诗三百》。《诗经》在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孔子曾概况《诗经》宗旨为“无邪”。本书作者沥多年之心力,引清人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同时也采纳集合前人之说,取其精要,传“思无邪”之义,扬诗歌之神韵。朴实简约之解文,使学《诗经》者可择其文意考量探究之。
-
《周易》之 诗与 思黄玉顺自古以来,人皆以为《诗经》是中国部诗歌总集;殊不知,《易经》里隐藏着一部更古老的诗集。我们知道,成书于战国的《易传》是对《易经》的诠释;却不知道,成书于周初的《易经》本身又是对一种更古老文献的诠释,这文献乃是殷周歌谣,其诠释才是占辞。正如《易传》是对《易经》的哲学化解说,《易经》占辞又是对殷周古歌的神学化解说。《易经》隐含了一部比《诗经》时代还早的诗歌总集,它的发现和开掘,将使我们不得不改写中国诗歌史的章!本书为黄玉顺易学论文集,黄玉顺先生为山东大学教授,从事哲学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工具书,主编学术丛书等多部,系当代中国“儒学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建构了“生活儒学”及“中国正义论”体系。
-
先秦儒家知识论研究宗超 著本书对先秦儒家知识论的探讨循着先秦儒家求知的脉络对其本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挖掘和阐释,旨在清楚地阐明先秦儒家追求的优选真理是什么、源于何处、由谁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基于此,笔者在本书中特别关注如下两点:其一,先秦儒家知识论思想的来源与承继过程;其二,先秦儒家知识论整体的、深层次的有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