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四库经部泰山集成刘慧,叶涛《四库经部泰山集成/古籍书系·中华泰山文库》作为《中华泰山文库》古籍书系的一部分,主要是从《四库全书·经部》中搜集、整理、标点与泰山相关的内容,所用底本为文渊阁本。此后,还将陆续搜集整理《四库全书》子部、集部中与泰山相关的文献。对《四库全书》中有关泰山文献的整理和搜集,致力于形成系统的、全面的、有深度的泰山古籍文献材料,为泰山历史的发扬、泰山文化的传承、泰山文献的保护、泰山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四库经部泰山集成/古籍书系·中华泰山文库》对泰山文献在古籍资料中的搜集,也能促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接续。
-
论语简释石锓 著《论语简释》研究历来很受重视,著作有两千多种。相应而来的是,对《论语》许多语句的解释歧义太多。石锓著的《论语简释》的特色是回归本原,回到孔子时代的语言、回到孔子本人的生活、回到早的注家解释来理解和解读《论语》,尽量还《论语》以本来面貌。
-
十三经精解刘松来 编,余光煜 注《仪礼》是儒家经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记载了先秦社会有关冠婚丧祭、朝觐聘问等各种礼节仪式,内容非常详细,是我国现存早的有关古代礼仪制度的汇编。孔子删订《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其中的《礼》就是指的《仪礼》。《仪礼》在汉初就被立于学官,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初置五经博士。据班固《白虎通》载,“五经”是指《易》《尚书》《诗》《礼》《春秋》,其中的《礼》即《仪礼》。《仪礼》是三礼之中成书早,也是先取得经的地位的。到了唐代,科举考试选定“九经”;及至宋代,有“十三经”,《仪礼》都在其中。《仪礼》是儒家经邦治国的重要典籍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
-
诗经音释林之棠 著诗经学专著,林之棠著。据一九三四年商务印书馆刊本影印,三册,首有自序、例言,末有后记。由“韵读”“纂诂”两部分组成。每首诗篇正文之后,列有“韵读”,并附注音,注音反切与直音间用。“韵读”之后列有“纂诂”(即训诂),对疑难词句作简要的解释。
-
语言接触与湘西南苗瑶平话调查研究胡萍 著本书在对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宁县、绥宁县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境内以苗族(青衣苗)为主体,包括新宁县的两个瑶族乡的群众所使用的一种既无法与当地汉语沟通,又不同于典型苗瑶语的——“苗瑶平话”进行多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力求全面、细致、深入地反映苗瑶平话的语言面貌,揭示其语言演变规律,探讨语言接触对湘西南苗瑶平话的影响,评估其语言活力和濒危层级。本书为少数民族汉语方言及濒危方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份具有扎实语料、鲜明观点的新成果,堪称这领域的一份力作。
-
中庸(春秋)子思《中庸》乃儒家经典之一,是有关人生哲学之书,是修己用世的道德标准,是指导人们进行人生时间的理论教科书。 中庸》的核心是中庸之道,即忠恕之道,其行为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从而达到“中庸”的和谐境界。 \n
-
大学(战国)曾参《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便成了“四书”之一,是讨论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让百姓仁爱敦睦、明理向善。\n
-
反经(唐)赵蕤《反经》是一本实用性韬略奇书,由唐代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汉族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是丰富、深厚的汉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
诗经译注[春秋] 孔子 等 著本书收录作品三百余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风俗与婚姻、压迫与反抗、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这部传世经典名著,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对每篇作品进行了注释、白话,让广大读者能够轻松愉悦、全面的了解这部传世巨著,获得很好的阅读效果。
-
礼记质疑(清)郭嵩焘清郭嵩焘著。据清光绪十六年(1890)思贤讲舍刊本影印。四十九卷,卷首有陈澧《序》、潘祖荫《序》、郭嵩焘《后序》《自序》。依《礼记》四十九篇为序,分为四十九卷,形式为札记式,该书体例是先列经文作标题,下列郑《注》和孔《疏》,再加案语,或为疏释,或为驳难,辩驳郑、孔之说多达千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