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
-
经典通诠潘文国“六经”是中国文化之源,“四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纲,从“六经”到“经史子集”,是一个“以文化之”的过程,是一条中国文化形成、发展的主线。秉持“三原”主张(回到原构、厘清源流、精读原典),《经典通诠——经史子集的文化释读》以时序、类别为经纬,以思想、文化为内核,以贯通、诠解为导向,为读者徐徐展开了一幅传统四书的别样画卷。书后附有“古籍书目五百种”,一则作为全书的引文出处和参考书目,二则是基于本书提出的一份国学的“蕞低书目”。
-
离家的国宝陈文平 安夙 著文物,承载长久延绵的文明,是中华民族根魂所寄。上海大学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陈文平教授,历时30余载踏访全球,寻踪觅迹,追索中国文物一个半世纪的流散历史。本书上篇以文物流散的10个重大事件为线索,钩沉国宝曲折流失真相:圆明园文物、敦煌莫高窟、昭陵两骏、殷墟甲骨、清宫宝藏、天龙山石佛、宋元名画……下篇精选108件海外遗珍,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于清,述及敦煌文物、书画、陶瓷、铜器、玉器、漆器、雕塑、甲骨石经等,解读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色彩细节、造型美感、图案寓意,范围包括数十家海外机构的精品收藏,领略难得一见的中华珍品。文物光华,彪炳世界,一念在兹,万山无阻。寻踪离家的国宝,祈盼国宝回家。
-
三十六计孙建民,黄朴民,马瑞《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一部集历代兵家诡道之大成的兵书,总结了以往战争中施计用诈的实践经验,包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时至今日,它已经突破了军事领域,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和国内外家喻户晓的著作。本书为“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之一种,以“原文 导读 注释 译文 战例”方式诠释传统兵书经典,帮助普通读者学习军事思想。
-
论语义疏(萧梁)皇侃撰暂缺简介...
-
一读就懂的《道德经》李富强本书以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对《道德经》进行了解读。作者所写是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接人待物的问题,无论是在生活中、职场上,还是学习等方面,这些由《道德经》衍生出的智慧的方法论,这些作者的所想所悟,都将是帮助读者解决现实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本书区别于其他《道德经》译本的地方在于,书中的内容多是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及体悟而写的箴言,语言生动且接地气,道理通俗但打动人。
-
国学日历2024李阳泉暂缺简介...
-
中国饮食文化散记逯耀东《肚大能容》和《寒夜客来》是台湾历史学家、美食家逯耀东先生的两部饮食文化随笔,汇集了的有关中国传统饮食文章若干篇。《肚大能容》一书,作者结合历史文化考察和自身探索美食的经历,在描写这些佳肴的制作和味道的同时,注重追寻美食背后的文化和美食的形成与流变,将油盐柴米酱醋茶提升到文化的层面,将饮食、生活、文学、文化、历史融合,借学养之力,追求大羹玄酒最深醇的至味。不只停留在”吃“的层面,更是在探索中国人的“吃”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寒夜客来》则记述作者在全国各地多次寻觅古早饮食,探究民间美食的变迁的经历。他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结合历史、文学等相关知识,叙述美味佳肴的形成与流变过程,分析时代和环境在其中的影响,述说其中的典故与趣味。这些文章谈味道的同时,更注重每一味菜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不是单纯地介绍美味珍馐及做法,而是对民间俚食抱欣赏赞许态度,体悟百姓的生活情趣。
-
中国屏风上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919—1920年,45岁的毛姆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旅行:溯长江而上,由水旱两路,途经重庆、成都、北京、沈阳、上海、香港等地。本书便是他此行后的杰作,共有58篇小文。但该文集不能算作传统意义上的游记,而是一种建构于白描之上的思考。毛姆自己也说“用可以写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毛姆笔下,交织其间的东西方文化交融、争鸣、障碍、冲突,足以引领我们开启深沉思考。他拜访了光耀学坛的哲学泰斗辜鸿铭、戏剧学者宋春舫、沉浸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汉学家和那些游笔于青山绿水的仕子文人。他也亲见了身份尊贵的政界首脑、生如驮兽的劳苦大众、自命不凡的驻华官员和悲天悯人的天主教修女。他震撼于中国画家笔下羽翼震颤的嘤嘤鸣雀,沉醉于山野乡间清淡雅致的牌坊浮雕,对最贫穷村庄里寻常可见的镂雕窗棂赞不绝口,他描写苦力的段落让人心痛不已,而当他遭遇某一刻的共鸣,或者被这东方的不适摆弄得心情沮丧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肯特郡的绿地与莱茵河的原野。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熊爸老黑 著洛克菲勒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一位充满智慧的创造者,还是一位慈祥、教子有方的父亲。他知道,能带给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和良好的生活习性。在今天,经历了人类历史100多年的洗礼,绵延了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是这个世界上富有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孙之所以能将家族的辉煌与成功延续至今,和他们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
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马塞尔·葛兰言葛兰言的《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是译介、研究《诗经》的一部极具影响力的著作。葛兰言从“国风”中选译出 68 首歌谣为例,以年鉴派社会学方法方法,考析了《诗经》中爱情歌唱与古代中国季节和节日的礼仪习俗关联,运用中国古哲“阴阳说”作哲学观照。由此向世人指出这些爱情歌谣“是古代农民村社青年男女在季节性的节日期间赛歌时的男女轮唱”,进而试图阐明农民与贵族阶层的风俗之间的对立,并联系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流传至今的对歌比赛进行比较论证,来支撑其论点,从而对这些爱情诗篇作出了全新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