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材/教辅
-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李希贵本书作者把36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如实地记录下来,作者完全沉浸在哥大教育学院民主教育的浓厚氛围里,近乎贪婪地寻找着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营养。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美两国教育精髓的极好的视角。 本书为李希贵先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访学期间,和美国教育专家、教师一起分析课堂,碰撞教育智慧的经历。在这36天里,作者完全沉浸在哥大教育学院民主教育的浓厚氛围里,近乎贪婪地寻找着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营养。这36天是智慧激荡的36天,也是作者深入思考、审问的36天。这些思考极有价值,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美两国教育精髓的极好的视角。本书特别适合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工作者阅读。
-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秦林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透过筒孔,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身躯,看到别人的形象,看到无处不在的机会和陷阱。人生如棋局,机会如棋子。所以我们不能光依靠卒子过河般亦步亦趋,还要让子子各显神通;不但要在你的心眼中把握好每个棋子的潜能,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惟有此,你才能处处取得先机,事事赢得胜算。你才能出手不凡,卓尔不群。本书教你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把握好每个棋子的潜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凡事多一个心眼就能获得十倍的机会。
-
维尼角落的家(英)A.A米尔恩小熊维尼是小男孩克里斯朵夫·罗宾的玩具熊,也是一只爱吃蜂蜜的熊。罗宾和这只熊住在一个叫“百亩森林”的地方,这里还有许多动物邻居,小猪皮杰、野兔、老毛驴咿呦、猫头鹰、袋鼠妈妈、袋鼠小豆……在这片充满神秘的森林里,在充满了同情心、惹人喜爱的小熊维尼及他的好朋友之间,一个个动人有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
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齐景泉 主编人大附中培训中心高考复读班是享誉京城的培训机构,它正规、守信、优质、显效,近几年为清华、北大等高校输送了一千多名高素质的毕业生。以2005年为例,高考成绩达到600分以上的就有42人,考入清华、北大的30人,算得上成绩辉煌。《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反映的就是人大附中近几届理科班管理、教学以及学习的情况。高考复读生和应届毕业生无论心态、学业、应试经验都有明显的不同。现在图书市场上指导应届毕业生备考的书比比皆是,而指导复读生复习的书却未曾见到,《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的主编齐景泉老师是几届理科(1)班的班主任,她从教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带班和教学经验。她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她带的班班风正,成绩好。她平时注意收集材料,这次又积极组稿,于是便有了这本书。《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收录了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文章,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这本书反映了复读生的心声和状况,是了解人大附中高考复读班的一个窗口,对其他复读生及其家长无疑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指导作用。 我们认为这本书有三个看点: 一是班主任如何带班。复读班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有本市的,也有外省市的,他们个性不同,想法各异。把这样的几十个人捏合成一个团结友爱、和谐上进的班集体,班主任要具备高超的治班艺术。从书中可以看到这个班的班主任凭着爱心、智慧和艰苦的工作硬是把这个班带好了。班主任引导学生把做人放在首位,纠正了一些学生只奔成绩忽视做人的偏差,班主任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心上,尤其注意学生不良心态的出现,发现问题及时疏导。班主任还下力气培植良好的班风,营造刻苦、多思、好问、互助的学习氛围,利用主题班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谈心及表扬、批评等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性德育教育。 二是教师如何指导复习。复读生对教师很挑剔,他们原来的学校配备的都是最优秀最得力的教师,他们也适应了这些教师的教法和风格。到复读班后,他们要求这里的教师比原来学校的要好,否则就会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人大附中的教师强手如林,很快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杰出的才学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折服、尊敬和爱戴,很快把学生导入人大附中高考复读班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有据、有理、有方、有效。有理就是以考试说明、教学大纲、新课标为据。考试说明把命题和做题统一起来,教学大纲把教材和高考内容联系起来,新课标则帮助学生了解高考改革的方向和走势。有理就是以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和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理念指导复习。有方就是有科学、灵活多样的教法,能因材施教。有效就是有显著的效果,成绩能不断提高。这“四有”使人大附中复读班的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 三是学生怎样复读。复读生在学习上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是已经有了一年备考的基础和一次应试的实战经验。不足是掌握知识、运用能力或学习习惯和方法存在缺陷。前者使他们受到鼓舞,后者使他们底气不足。复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首先平衡心态,然后反思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在学习上来一番“革命”,以全心全意投入取代三心二意,以透彻理解取代囫囵吞枣;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变粗心大意为细心严谨;变知难而退为知难而进。他们牢固掌握知识点、常考点,夯实基础;多练必考点,把握重点;多解巧解难题,突破难点。 复读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需要学校、家长以至整个社会的理解关爱和帮助,我们希望这本书也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
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齐景泉 主编人大附中培训中心高考复读班是享誉京城的培训机构,它正规、守信、优质、显效,近几年为清华、北大等高校输送了一千多名高素质的毕业生。以2005年为例,高考成绩达到600分以上的就有42人,考入清华、北大的30人,算得上成绩辉煌。《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反映的就是人大附中近几届理科班管理、教学以及学习的情况。高考复读生和应届毕业生无论心态、学业、应试经验都有明显的不同。现在图书市场上指导应届毕业生备考的书比比皆是,而指导复读生复习的书却未曾见到,《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的主编齐景泉老师是几届理科(1)班的班主任,她从教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带班和教学经验。她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她带的班班风正,成绩好。她平时注意收集材料,这次又积极组稿,于是便有了这本书。《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收录了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文章,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这本书反映了复读生的心声和状况,是了解人大附中高考复读班的一个窗口,对其他复读生及其家长无疑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指导作用。 我们认为这本书有三个看点: 一是班主任如何带班。复读班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有本市的,也有外省市的,他们个性不同,想法各异。把这样的几十个人捏合成一个团结友爱、和谐上进的班集体,班主任要具备高超的治班艺术。从书中可以看到这个班的班主任凭着爱心、智慧和艰苦的工作硬是把这个班带好了。班主任引导学生把做人放在首位,纠正了一些学生只奔成绩忽视做人的偏差,班主任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心上,尤其注意学生不良心态的出现,发现问题及时疏导。班主任还下力气培植良好的班风,营造刻苦、多思、好问、互助的学习氛围,利用主题班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谈心及表扬、批评等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性德育教育。 二是教师如何指导复习。复读生对教师很挑剔,他们原来的学校配备的都是最优秀最得力的教师,他们也适应了这些教师的教法和风格。到复读班后,他们要求这里的教师比原来学校的要好,否则就会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人大附中的教师强手如林,很快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杰出的才学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折服、尊敬和爱戴,很快把学生导入人大附中高考复读班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有据、有理、有方、有效。有理就是以考试说明、教学大纲、新课标为据。考试说明把命题和做题统一起来,教学大纲把教材和高考内容联系起来,新课标则帮助学生了解高考改革的方向和走势。有理就是以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和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理念指导复习。有方就是有科学、灵活多样的教法,能因材施教。有效就是有显著的效果,成绩能不断提高。这“四有”使人大附中复读班的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 三是学生怎样复读。复读生在学习上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是已经有了一年备考的基础和一次应试的实战经验。不足是掌握知识、运用能力或学习习惯和方法存在缺陷。前者使他们受到鼓舞,后者使他们底气不足。复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首先平衡心态,然后反思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在学习上来一番“革命”,以全心全意投入取代三心二意,以透彻理解取代囫囵吞枣;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变粗心大意为细心严谨;变知难而退为知难而进。他们牢固掌握知识点、常考点,夯实基础;多练必考点,把握重点;多解巧解难题,突破难点。 复读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需要学校、家长以至整个社会的理解关爱和帮助,我们希望这本书也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
不可不知的30所中国名校金玫本书精选百年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所大学,以大量权威、翔实的资料和图片展现名校过去与现在的辉煌与荣耀。举凡各大名校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学科特点、所涌现出的名师高徒,乃至当下的专业设置与教学特色、综合实力等,皆在书中有全面且生动的叙述。读者在近距离感受中国名校特殊魁力的同时,定能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得到启迪与激励。
-
奔向华尔街(美)妮科尔·里韦奇 著,王子红,刘建周 译在全球翘楚的沃顿商学院里,今日的常青藤联盟学子将被培养成为明日的商界领袖。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本科商学项目排名全美第一。许多财富500强企业的巨头都是从这里起步的。每年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只有500 名最优秀的学生被精选进入这里,开始四年严格的课业,而金融界的许多人都认为这四年的课程足以与一个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相媲美。在四年级的秋季,学生们将开始为期十周的紧张求职过程,以验证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否值得。他们在竞争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如高盛和麦肯锡)中的宝贵职位,可能得到六位数的年收入以及能立即拿到的一万美元签约奖金。《奔向华尔街——沃顿商学院学生求职实战》一书通过对沃顿商学院七位学生种种经历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求职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作者全程跟随采访,和他们一起走过紧张的招聘季节,目睹了求职者在种种盛大的场台与招聘人员侃侃而谈;也目睹了他们在持续一天之久让人筋疲力竭的面试中承受各种问题的轰击,接受智力与毅力考验。 本书记叙了美国最好的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毕业生的求职过程,并透视了华尔街最有名的投资银行和咨询事务所的招聘程序,对于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求职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妮科尔·里奇韦让你见识了沃顿商学院顶级毕业生的求职经验,他们坚强而具有竞争力,为学院教授和MBA学员建立了一种标准。如果你想寻找美国在全球经济中强盛的原因,这本书是再好不过的答案。
-
高等教育的经济分析与政策(日)矢野真和 著,张晓鹏 等译《高等教育的经济分析与政策》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大量的统计图表和调查数据,从社会必要和个人需求两个方面,对日本高等教育政策的成败及其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高等教育的经济分析与政策》堪称日本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政策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与通常的理论研究不同,《高等教育的经济分析与政策》作为实证研究,非常强调要为制定可实际操作的政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并从经济学角度探讨高等教育政策问题,着重考察高等教育与家庭及社会的关系,得出了一些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结论,其独特的方法论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日本高等教育所走过的道路,所经历的挫折和失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也正在经历。深入了解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从中获得的智慧运用到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去,无疑将有助于我们避免今后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
-
毛泽东家风孔祥涛 主编文家也是农民之家。文七妹的祖父是个贫苦农民,积劳成疾,27岁就去世了。坚强的祖母历尽磨难,把三个儿子养大。儿子们给有田之人做长工,打短工。母子四人辛勤劳作,节衣缩食,购买了一些田地和一栋房屋。为此,他们甚至从不吃夜宵。兄弟三人成家立业,发展成了一个有20多口人、140亩地的大家庭。人均土地有7亩。文七妹的父亲是三兄弟中的老二。他有三子三女,文七妹是姐妹中最小的。这个人丁兴旺、生活富裕、读书人多的大家庭,不仅是文七妹出嫁后生活和感情上可以依靠的“大本营”,也是石三伢子眷恋不已的温暖之乡。与文家相比,毛家人少。文七妹17岁那年,即光绪十年(1884年),婆婆病逝,家中只有祖父、公公、14岁的丈夫、两个年幼的妹妹和她,很冷清,也很贫穷。文七妹在家当姑娘时,虽不是养尊处优的富家小姐,但也生活安适,只做些轻微的家务活儿,从未下田劳动。而嫁到毛家,里里外外什么农活和家务都要做,辛苦许多。从当姑娘时天天与兄弟姐妹一起热热闹闹,变成当媳妇,天天侍候老祖父和公婆,照顾弟妹和孩子,下田劳作,她很不习惯。年轻的文七妹经常回娘家诉苦流泪,抱怨毛家人少,又在一个山冲里。她在娘家一住就是很长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石三伢子的出生,这位年轻的母亲渐渐习惯了她的角色和命运。她将全部的爱心放在了孩子、丈夫身上,并施及周围的人。光绪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1893年12月26日),毛顺生和文七妹,一个23岁,一个26岁,有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石三伢子。此前出生的两个男孩都夭折了。两个男孩的相继夭折,给这个农民家庭留下了不幸的阴影,成为这对正式结婚已8年的年轻夫妇心头巨大的伤痛。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文七妹成了虔诚的佛教徒。她终日祈求佛祖保佑她给毛家再添后代,保佑她的孩子平安。她的诚心似乎感动了神明,她平平安安地生下了石三伢子。毛家有后了。上屋场里有了祖孙三代人。盼子心切的毛顺生,对石三伢子的出生喜不自禁。向来不信菩萨的毛顺生,按照当地风俗,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摆盛宴宴请亲友们。族里的文化人按毛氏宗族的辈字排列,给这个新生婴儿取名“毛泽东”,字“润之”。“泽”是他这一辈男孩们的辈字。几十年后,这个名字被陕北农民套用信天游曲调,编人了《东方红》一歌,响彻东方。满月之后,文七妹抱着婴儿回到娘家。娘家嫂、妹多,可以帮她带孩子。再者,她还有一个考虑:毛家人气不旺,毛顺生是单传。自己过门后,祖父和婆婆先后病故,两个男孩也先后夭折,而文家四世同堂,人丁旺盛,“福气”大。托他们的福、借他们的光,能够把儿子养大成人。
-
美丽英文艾柯 编译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震撼心灵的世间真情。生命短暂,人生是一个找寻爱的过程,有苦涩也有甘甜,是一念之间也是永远。本书精选了百篇经典温馨的亲情爱意故事,让你落泪,让你难以割舍,既是人生感悟,又是生命激励。爱在左,情在右,人生路上因爱而美丽,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人生漫漫长路,将点缀得花香弥漫……如果你是一名大、中学生,阅读本书可以提高历史和文学素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如果你是一位英语爱好者,阅读本书可以一睹这些杰作的原文风采。如果你是一位翻译爱好者,阅读本书可以将原文和译文对比推敲,欣赏佳译。如果你是一名文学爱好者,阅读本书可以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最真挚、最纯洁的感情,从而思索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