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我就要自由佐野洋子 著佐野洋子的全新作品集,在这本书中,几乎所有作品都是她生前从未公开发表过的。 在佐野洋子去世10年后,她未发表的作品陆续被家人发现,内容除了她最为擅长的儿童故事、儿童戏剧和生活随笔外,还有一份关于自己的纯手绘的“服装变迁史”和记忆相册,有她创作的剧本,以及她与诗人谷川俊太郎的爱情婚姻生活故事。 幽默、自在、随性的日本宝藏奶奶,谷川俊太郎深爱过的妻子,让我们通过这本书发现不为人知的佐野洋子。
-
洋食小川小川糸 著能够平静安稳地度过每一天,这种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请记住这份难能可贵的幸福。小川糸以 50 余篇随笔串联起寻常而细腻的生活片刻。 人生多少有些重担要背负,有的无法轻易向人诉说,有的令自己懊悔,有的让自己愧疚。活下去,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多时候都没法如愿以偿。 整整一天,不去刻意做任何特别之事,仅仅因为美食、歌声、舞蹈、沉默,还有谈笑,内心就能被填充得满满当当,无比幸福。日子亦是顺着这些微小的幸福,慢慢经营出来的。 卸下肩上的重担,去目睹原先一味逞强的自己没法看见的风景。 一如既往地过日子,才是对残酷世界最为有力的抵抗。
-
托尔金传[英] 汉弗莱·卡彭特 著 牧冬 译, 戴故秋 校不读卡彭特,不识托尔金。J.R.R.托尔金,现代奇幻之父,《霍比特人》《魔戒》的孕育者,中洲世界的缔造者。托尔金幼年失去双亲、寄人篱下;少年与初恋被迫分离又重聚;青年在“一战”战场经历九死一生,失去人生知己……战后,他把所有对母亲、对妻子、对失落的家园、对挚友未竟理想的爱与激情,都倾注在对中洲世界的想象与描绘里。汉弗莱·卡彭特采用朴素的线性叙事,让托尔金日复一日的“静”,成为栩栩如生的“动”。他是唯一见过、采访过托尔金本人的传记作者;他能不受限制地查阅托尔金家族文献;他与多位托尔金亲友交谈;他对托尔金满怀爱意,又保持着批判性距离。
-
齐美尔论艺术[德国]格奥尔格·齐美尔 著,张丹 编译格奥尔格·齐美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德国学者,作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述广泛涉及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诸多领域。本书精选齐美尔论艺术、社会与美的20篇经典论文,主题多样,不仅包括他对米开朗琪罗的诗歌、达·芬奇的绘画、罗丹的雕塑等的趣味性探讨,也包括他对艺术的形式、风格、法则等的更具理论性的美学反思。齐美尔的这部文集是艺术哲学乃至生命哲学框架下不可忽视的重要思想结晶,在人类个体的和普遍的特性之中寻找艺术的火光,是艺术社会学领域的根基之作。
-
寄外梁祝徐春林,韩汤本书是一部具有时代性的诗歌作品集。诗歌从现实出发与当下人文生态和生活格调紧密联系起来,写出了青春与时光的重要性,对现实生活呈现出变幻莫测的奇遇,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与寻根的渴求,更是社会对创新型发展成果的展现。
-
海子的诗海子海子诞辰 60 周年纪念诗集。他是众人追捧的天才诗人,也是一地鸡毛的普通北漂。他以梦为马热爱着祖国的河岸、雪山和稻田……也有一个夜晚,只想她。他是青春和梦想、诗和远方,他也是母亲的守望。他诉说着人间珍贵,也用短暂的生命提醒着我们该何去何从: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年油菜花开时,都有人去海子故居。春天,去看“十个海子全部复活”,也在海子的家乡,诗意地栖居。六十岁快乐!谢谢你,海子。以后许许多多日子许许多多告别被你照耀
-
诗人的诞生韩东本书是当代先锋诗人、“第三代诗歌”标志性人物韩东,四十年诗歌创作实践与思考倾囊相授过程的全纪录,根据其教授四位学生写作诗歌的课程录音增补修订而成,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操作性,是一本指导诗歌写作的“战地手册”,也是一部展现当代诗歌的“导游地图”,为学习现代诗歌写作的人所BI备。书中内容涉及诗歌观念、诗歌流派、诗歌理论等诸多方面的讲解,但更多是立足对学生创作文本的分析、对共性及个性问题的答疑探讨,传授实实在在、可实践应用的创作方法,为热爱诗歌、渴望了解诗歌、学习及提升诗歌写作的人提供了最直接可感的材料,书中谈及的诸多创作观点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随书附赠“韩东推荐的阅读清单”及新年年历海报。
-
故事形态学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 著,贾放 译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弗•雅•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1928年)是整个叙事学领域里的一部里程牌式的著作。在当今文艺创作领域和书评领域依旧享有盛誉。在写作课越来越大众化的当下,是众多写作爱好者呼唤的经典参考书。《故事形态学》的写作初衷是为了“在民间故事领域里对形式进行考察并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作者根据对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所做的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了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即31个功能项,以及这些功能项的组合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这部作品被20世纪中期欧洲结构主义理论学家们奉为精神源头,其影响远远超越了民间故事研究领域,成为人文学科众多分支学科的经典。。
-
未完的五四陈平原 著陈平原教授是当代主要的五四讲述者之一,他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和学术追求融入五四研究,不仅将五四视为中国 20 世纪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将其看作一个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学术话题。作为“五四研究”三书之一,本书偏向陈平原教授的“有我之学”,它并非立论谨严的史著,追求的是能够“具有某种内在精神力量”。本书共分五辑,并有附录。文章长短及体例不一,有论文,有随笔,也有答问,只是在将五四作为思想的磨刀石这一点上,取共同立场。答问部分夹杂个人阅历与感受,明显带有主观性。可即便是专业论文,也都是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相互缠绕。
-
大地上的家乡刘亮程“这里的岁月清晰可数,让你活得如此明白、如此清静。我在这个村庄,一岁一岁感受自己的年龄,也在悉心感受天地间万物的兴盛与衰老。我在自己逐渐变得昏花的眼睛中,看到身边树叶在老,屋檐的雨滴在老,虫子在老,天上的云朵在老,刮过山谷的风声也显出苍老,这是与万物终老一处的大地上的家乡。”菜籽沟村堆满了故事:鸡鸣中醒来,日出而作,且耕且读,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看树上开会的乌鸦,等一只老鼠老死,做梦的气味被一只狗闻见;想象开满窗户的山坡,关心粮食和收成,在一棵大树下慢慢变老。这些飘在空中被人视若寻常而熟视无睹的故事,都是他的生活大事。世界也是一个更大的菜籽沟村。远路上的新疆饭慰藉的是旅人疲惫的身心;一条长达三百多公里的牛羊转场道路,每年有数百万牲畜浩浩荡荡行走其间,绵延数千年;藉藉无闻的老人,一生中所有的礼仪,似乎都是为樶后盛大的葬礼所做的预演……心安即是归处,花开花落,死生忙碌,我们樶终都会活成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