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师生命历程研究教师群像研究课题组本书以2010年至2022年在高校、职教、中小学、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学校涌现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历程理论,从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视角,通过对“楷模教师”群体的事例进行梳理、提炼和反思,对其生活轨迹进行了深入描述和理论阐释,比较全面、客观地总结了不同“楷模教师”群体的成长轨迹、专业特质,可以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推广的经验和启示,能够增强社会对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对教育工作者的尊重度,更好地宣传和弘扬积极的价值观,为各学段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激励广大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培养以及教育事业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国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 科学家卷洪彦龙 著陈建功、苏步青、华罗庚、吴有训、童第周、杨振宁、李四光、竺可桢、王淦昌、钱学森……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犹如星辰闪耀于近代中国的夜空。这些世界级的科学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们又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家国情怀、守正创新、上善若水等精神品质凝聚成优秀的家风与家训。我们讲述科学人之贡献,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领悟科学人之精神,让更多的人去传承;理解科学人之家庭教育,让更多的人去实践。
-
产业变动、组织变革与资源集聚张振林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学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积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随着转型深入,要求专业对接产业,专业集群发展,形成专业链,以对接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在此过程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原有专业,如何按照“专业对接产业”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支撑条件等方面进行重构,行动者是谁?组织变革过程如何?不同专业重构模式的差异及其根源何在?本书以原产业转移(退出)、新产业进入、产业转型升级三种典型产业变动情况为主线,选择中西部地区3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3个专业,进行案例研究。以资源依赖理论和“三螺旋”理论为基础,构建“环境变化—组织变革—资源聚集”的专业重构分析框架并划分了专业重构的高校驱动、政府驱动和企业驱动三种模式。通过再现三种专业重构的“故事”,深度分析了生性依赖是专业重构发生的根本逻辑,组织变革是专业重构的行动策略,具有跨界能力的学术骨干是专业重构的重要行动者,产业基础和学校学科基础是专业重构驱动模式差异的根源。由此,地方应用型高校面对不同的具体环境,要采取不同的组织战略,如差异化竞争、产业聚集地办学、“引企入教”、建立产业学院或行业学院战略等,通过专业重构,对接产业和产业链,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
中国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 国学家卷张佳昊 杨敏 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本书选取了十五位国学名人名家的家庭教育实景,回望近现代中国国学家的家庭教育思想与实践,以社会学视角下家庭教育的三个维度——时代维度、社会维度和人生维度为逻辑框架,将近现代家庭教育的巨变置于整个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坐标图中,探索这一阶段的社会变革与家庭教育变迁,勾画出家庭教育朝着民主、平等、科学方向发展的时代镜像,同时也为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家庭教育提供借借鉴与指导,以爱践行初心,以文化润泽心灵,赓续“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的家风家训,烛照中国家庭教育的嬗变与创新之路。
-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报告王彦伟《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报告(2021-2022)》是以关涉国际中文教育及孔子学院相关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形成的年度系列成果。本报告从教学、发展、影响、政策与机构等四个维度,对2020-2021年度相关文献进行集成梳理,对研究现状开展综合分析,呈现国际中文教育及孔子学院的研究发展脉络、洞悉其发展规律要义、判断其发展动态导向,以使国际中文教育及孔子学院在社会语境和学术语境中获得相应的定位和意义空间,获得功能与价值的确认与诠释。
-
农家历曾强吾本书编排了2024-2033年农家历,同时介绍了天文历法知识、民间历表历项内涵、各月气候与农事、农家实用对联,并附有增广贤文。本书知识丰富,历表项目详细、准确,适合农家日常生活参考。
-
改变世界的发明与创造张顺燕《改变世界的发明与创造》这套书向孩子们介绍了人类历 的一些重要发明和创造,从古代的发明,如轮子和火,到近现代的科技创新,如计算机和互联网,涵盖了众多改变世界的伟大创新,以及这些发明与创造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深远影响。作者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实例,带领孩子们了解科技的发展,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翻开这套书,让我们共同探索发明和创造的奇妙吧。
-
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发展汪后继,彭诚信本书国绕“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发展”展开,涵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法律专业博士培养”“新文科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数字法学”“新时代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四大主题,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道路,推动法律专业博士培养项目的建设,回应新文科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数字法学的快速发展,发展和完善新时代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不断推动法学教育前沿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与创新。
-
上海法学研究上海市法学会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性技术,正在重塑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相较于其他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因其特有的算法黑箱性、数据依赖性等技术特点,导致其过程难以解释、行为更难预测、结果更不可控,正在触发如算法偏见歧视、个人隐私泄露、侵犯人格尊严、冲击就业格局、危害公共安全等社会问题。本书主要内容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产品、数据财产权、网络知识产权的有关问题,均是目前学界对人工智能领域引发问题讨论度最高的话题,具有前沿性和引领性。
-
上海检察研究龚培华《上海检察研究》是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组织编写的,为更好地服务检察业务决策和司法办案而公开出版的专业法学研究成果,是检察院调研成果的汇集,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在全国检察系统具有较高影响。本书主要包含新时代检察改革、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民事检察、检察理论与实务、公益诉讼检察、研讨会传真等方面的内容。本书旨在以理论研究引领实践发展,以实践之行促理论创新,对司法办案实践和检察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贡献上海检察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