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太平御览(宋)李昉编;任明,朱瑞平,李建国校点《太平御览》是我国宋代一部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赖编纂,妈于太平兴国二年,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备天地万物之理,政教法度之原,理乱废兴之由,道德性命之奥”,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而其中十之七八己经散逸,这就使本书显得尤为珍贵,被称作辑佚工作的宝山。这次点校横排出版,采用简体字,选择最佳底本,合册编定目录,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阅读和查检。《太平御览》保存的大量古书遗文,十之七八今已亡佚,其中汉人传记百种,旧地方志二百种,更是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故被人们誉为辑佚工作的宝山。
-
古本小说集成《古本小说集成》编辑委员会编;(明)研石山樵订正;(清)废闲主人校阅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规划重点项目。
-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钱仲联等撰写《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近代)》选收的是清代等诗人的部分诗作,原则上采用一首诗一篇赏析文章,也有少数作品几首合在一起分析,望此工具书的出版能给喜爱诗歌的读者带来一点的帮助。《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近代)》为本社系列性鉴赏辞典,有先秦诗鉴赏、汉魏六朝诗鉴赏、唐持鉴赏、唐宋词鉴赏等
-
清代笔记小说类编陆林主编;汤华泉选注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
-
清代笔记小说类编陆林主编;江庆柏选注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
-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此书为作者基於以下信念而写成。一、「文明」「文化」皆指人羣生活言。文明可传播与接受,文化则必由羣体内部精神累积而产生。二、人类文化大别不外游牧、农耕、商业三类型。游牧、商业型起於内不足、需向外寻求,文化特性常为侵略的。农耕型可自给,无事外求,文化特性常为和平的。三、人类文化终必以和平为本,故领导者必以大型农国是赖。四、中国为举世农耕和平文化最优秀之代表,緜延五千年之久,若能配合新科技之装备,而依然保有深度之安足感,则於世界人类文化和平必有大贡献。五、欲改进中国,使中国人回头认识自己已往文化真相,则为绝要一项目。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故应从全部历史之客观方面来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
-
清代笔记小说类编陆林主编;王星琦,曹连观选注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
-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钱仲联等撰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元明清诗继唐宋诗之后,继续向前发展,推陈出新,历久不衰,涌现了许多第一流的诗人和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本书以选收艺术性较强的名篇,突出大家,兼顾小家,不因人废诗。 本书是本社诗词鉴赏系列中一部,为与此前的《宋诗鉴赏辞典》衔接,特在前面选收辽、金两代诗歌。为与已出版的《新诗鉴赏辞典》衔连,后面选收近代诗歌。本书以选收艺术性较强的名篇佳作为主,突出大家,兼顾小家,不因人废诗。以律、绝短诗为主,兼收少数长篇名作。本书选收辽、金、元、明、清、近代430位诗人的诗作共1322首。本书正文中作家作品的排列,大体以时间先生为序,并分为“辽·金·元诗歌”、“明代诗歌”、“清代诗歌”、“近代诗歌”四个部分。
-
三侠五义石玉昆《三侠五义》内容为:武侠小说作为一种类型的小说,拥有广大的读者。从司马迁笔下的游侠到《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古典武侠小说的风靡一时,再到以金庸、梁羽生等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速派迭出,异彩纷呈,其间,反映着中国文化一个意味深长的侧面,值得探究。有人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侠客以武行义,惩恶扬善。其粗豪旷达,刚烈英勇的男子汉品格,不能不说是一种略带梦幻色彩的人格希冀。这与中国近代史上,国家积弱的状态有一种深层的关系。为了给广大武侠爱好者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读本,我们选取了几种影响较大的中国古典武侠小说,重新组织点校,订正了旧本的若干错讹,补了若干的脱字,删去若干的衍字,使之较为容易阅读。这次校点所选的底本,均为清末民初间刊行的版本。
-
黄帝内经徐岩春 编辑《黃帝内經》是先秦時期防治疾病經驗總結和理論的升華,代表了這時期醫學的最高水平。它作為中醫藥翠的第一部經典,構建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醫學基礎,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養生保健知識,是醫家的臨證之書,更是古代的百科全書與中華傳統化的瑰寶。兩千多年來,中醫學的各項成就,幾乎都是在《黃帝内經》的理論原則指導下,經代醫家的實踐逐步創造的。豐富多彩的中醫各流派的學術思想,大多是在《黃帝内經》理論的啟下發展起來的。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黃帝内經》為中國人民的保健養生、防病治病,中華民的繁衍昌盛做出了積極的貢献。直至今天,仍然對中醫學的研究、臨床起着指導作用。 《黃帝内經》由《素問》和《靈樞》兩部分組成。《素問》又稱《黃内經素問》,以黃帝與岐伯、雷公等君臣問答體例討論了攝生、藏象、病因病機、色脈診法、治則方藥、刺方法及有關疾病的治療内容,將人的生命活動置於自然界的運動變化中加以考察,於探討人與然的關係中充分汲取了中國古代哲學、天文學、地理學、物候學、數學士日律等學科的先進思研究成果,創建了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精氣神等各種醫學理論,不僅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統一以人體内外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整體觀念,而且確定了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辨證施治原則,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学理論體系。並強調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保健養生防病原則,從順應四節氣、情志調攝、起居勞逸等各角度闡述了保養生命的各項具體措施。《靈樞》又稱《黃帝内經樞》或《靈樞經》,亦曾稱《九卷》《針經》等。與《素問》编寫體例一,學術内容互為補充,互相聯繫,语言文字相近,堪稱姊妹之篇。不僅闡述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以及陰陽五行、臟腑血津精,人與自然等醫學理論,更側重闡述了經絡理論和針刺方法,包括經絡的生理功能,循行起,病理變化,以及腧穴的部位,針刺的原則和方法,為後世醫學,尤其是針灸學的發展奠定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