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翻译跨学科研究许明本书汇集了多位学者在翻译跨学科、翻译理论、翻译技术、翻译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共收录13篇论文。本文集跟踪翻译跨学科研究的学界动态,关注翻译与语言学、阐释学、交际学、符号学、传播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引领翻译跨学科研究的未来发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现代汉语诗歌机器英译赏析黄建滨本书选取了现当代中国著名诗人的诗歌近百首,采用最新的基于深度学习和基于预训练架构的机器翻译算法将其翻译成英语,不同于普通文本的翻译方式,在算法设计过程中兼顾了译文的内容准确和语言的形式美感。本书采用对照方式,内容包含汉语原诗、由机器翻译的英语译文和经过英语专业翻译人员校正的英语译文。本书可供国外爱好中国诗歌的读者阅读,使他们可以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之美,也可供汉语诗歌英译爱好者、英语、翻译和相关专业师生等赏析。同时,本书对机器翻译技术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
武英殿仿相台岳氏本五经·周易陆德明音义 著,[魏] 王弼,韩康伯 注清高宗乾隆帝得元代岳浚刊刻《易》、《书》、《诗》、《礼记》、《左传》五经,依照原样摹刻,故又称作《相台五经》,对研究我国古代的经文、经义皆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原本毁于昭仁殿大火。此为其中《周易》经注本,今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影印。
-
案例教学法在MTI口译教学中的应用姚斌《中译翻译文库 案例教学法在MTI口译教学中的应用:理论、实践与反思》这本书剖析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MTI口译教学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案例教学模式中的一些核心要素,如教学案例采编、教学原则和流程,同时提供了多个教学案例样本和教学过程实例。原理和要素的阐释为案例教学法系统地应用于MTI口译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案例样本和教学过程实例额展示则为广大口译教学同仁探索和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实践指南。冀以本书引起翻译界对案例教学模式的关心和重视,为翻译教学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
用100关键动词学好英语易人外语教研组 著《用100关键动词学好英语》采用双格漫画对照的方式,剖析误用率超高的常见动词用法,帮助学习者有针对性地学习动词。看完漫画后,相关的英文概念就会变得清晰,只要灵活运用关键动词,就能变化出外国人每天都在讲的超地道表达,就可以与外国人自信交流。本书特别搜集常用的动词,学习在精不在多,提升英文能力就从基础学习开始。每个动词的常用用法均附生活例句,从例句摸透动词用法,真正将所学融会贯通,让学习者不再为英语动词的复杂多变而烦恼,轻轻松松打好动词基础。
-
楚乐器研究邵晓洁 著《楚乐器研究》搜集、整理出土楚乐器及文献记载楚乐器,对楚乐器的形制、纹饰、造型、铭文、音乐性能、组合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以礼乐文化为背景,勾勒出楚人礼乐生活的基本轮廓,着力探讨楚乐器与楚人礼乐生活的密切关系、音乐在楚人礼仪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楚乐器在礼乐制度兴衰过程中的状况以及由此所反映的文化现象等内容,丰富楚文化和先秦音乐研究的内涵与外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注音全译老子王晓玮 著这是一部关于《老子》的译注作品,主要内容包括《老子》原文、拼音、注释、译文、延伸阅读(王弼《老子道德经注》和苏辙《老子解》)。 老子其人,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史记》记载,老子见周王室衰落而辞官,归隐途中,受关令尹喜所邀而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故《老子》又名《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是自然之道和修行之道的统一;“德”是修行者所应具备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
安徽省歙县博物馆等三十七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安徽省歙县博物馆等三十七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委会 编古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珍贵宝藏。古籍编目是古籍保护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它的作用在于正确揭示和反映图书馆馆藏古籍,让读者能及时共享古籍收藏信息,了解并准确利用古籍,让蕴藏在古籍中丰富而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得到充分利用。国务院于2007年提出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迄今已有15年。在此期间,我国图书馆古籍编目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出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更是将古籍保护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近年来,黄山区图书馆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将古籍保护工作纳入全馆的重要业务工作抓紧抓实。在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的精心指导帮助下,通过《全国古籍普查平台》顺利完成了黄山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录编目工作。本册为《安徽省歙县博物馆等三十七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一书,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负责出版。
-
沂蒙精神艺术形态研究沈颖,杜安迪 著《沂蒙精神艺术形态研究》是在继承前辈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沂蒙精神艺术形态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对艺术史来说,有完善和丰富之功用,深化从艺术的视角认识沂蒙文化,弥补相关专题的不足;对社会文化史而言,以沂蒙文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为切入点探析社会的文化意义,给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一份力量。在此前提下,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沂蒙文化研究体系,也对塑造红色文化的审美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挖掘沂蒙文化的育人价值,以科研成果来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南怀瑾先生讲中国智慧系列南怀瑾 著这是一套南怀瑾先生讲给当代人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按主题分为三本书:《中国有文化》《人生无真相》《正道的谋略》,分别对应南怀瑾作品中与当下普通读者关系密切、适合入门的板块。 《中国有文化》意在呈现南怀瑾先生对于中国文化总体脉络、特色和价值的概述。可以让读者快速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核心价值,了解古今社会在组织方式、经济、教育、政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获得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认知。 不论古今中外,对个人来说,一生重要的事无非立身、处世、做事、安心,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遗产。《人生无真相》这本书就将南怀瑾先生讲述的相关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希望对于读者看透人生的规律、面对人生的困境、实现人生的价值有所帮助。 《正道的谋略》关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做人成事策略的话题,侧重于传统谋略智慧对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启示,包括原则与目标、规律与手段、道德与利益、言行与举止、先学做下属、再学做领导以及用人七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