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养小录(清)顾仲撰《养小录》为清代顾仲所编著。顾仲,浙江嘉兴人,字咸山,又字闲山,号松壑,又号中村。他对庄子的学说特别爱好,曾“著说庄千万言,剖从前之芒味”,所以人称“顾庄子”。著有《历代画家姓氏韵编》《松壑诗》等。本书共三卷,记载了饮料、调料、蔬菜、糕点等一百九十多种,内容丰富,制法简明。既讲究肴馔的实用性,又注意清洁卫生。在风味上,以浙江风味为主,兼及中原及北方的风味。可以说,在烹饪史上是较有影响的。《养小录》原收《学海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商务印书馆曾出过据《学海类编》本标点排印的本子。本书即是据商务本重新标点、注释和译文的。本书注释稿曾经由金家瑞审校。
-
食疗本草(唐)孟诜撰《食疗本草》是唐代中叶的一部重要食疗养生专著。作者孟选、张鼎在博采医学著作、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以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瓜果、菜蔬、草木、动物、米谷等为主要药用来源,阐述它们的药理作用、食用方法、炮制过程、治疗效果、服食禁忌、贮藏方法等,是一部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实际临床效果的中国传统食疗古籍。本书原已散失,今从可见的医方类、本草类、养生类等诸种书籍中,以及敦煌发现的唐人手写卷子、日本学者的诸种医药书籍中辑佚、整理,共得三百九十一种,尽量采用现代医药学知识加以注释,并以笔画排列成序,便于检阅。
-
鹏背集胡晓明 著本书为胡晓明教授近年五七言诗作的结集。全书共分十卷,依次为《记岁》《记人》《记地》《记亲》《记思》《赠答》《记时》《记书》《域外》与《北欧诗旅》。这些诗作虽多为作者生活之纪录,但也展现出文人学者关注民生民情的人文情怀,以及关注传统传承、居安思危的人文反思。
-
四书全译刘俊田 林松 禹克坤 译注《四书》又称《四子书》。四书中,只有《论语》从汉代即被尊为经典;《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不独立成书,跟《孟子》一样,并无特殊地位。隋唐时期,三书才逐渐受到重视;至宋,朱熹承袭“二程”(程颢、程颐)的观点和做法,大力推崇此三书,使之与《论语》并重。并从三十岁开始,朱熹“遍求古今诸儒之说”, 融通百家,注解《四书》。《大学》《中庸》的注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因为引用程说和他说较多,称为“集注”。1182年,朱熹正式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称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首次出现,并从此开创了汉唐崇《五经》,唐后重《四书》的时代。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教科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世界典籍中的瑰宝。“自朱子以来八百年,四书成为中国社会之人人书”,其精神内核已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各书简介《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记录下来,在战国初期汇辑成书的。《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体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重要思想――仁。这一思想贯穿他的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各方面,也贯穿于《论语》全书。《大学》传说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著。在唐代以前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到宋代,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非常重视《大学》,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重新编次,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大学》明确提出了“三纲领”,即“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又有“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纲八条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庸》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二程对《中庸》赞赏有加,再到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成了《四书》之一。《中庸》在儒家典籍中,是高层次的理论色彩很浓厚的著作。可以说宋明理学之所以能达到哲学高峰,和《中庸》是密不可分的。《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一书是孟子思想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在汉代,《孟子》已经成为重要思想著作,被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汉文帝为《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为十一经刻石,其中就包括《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
上博简《论语》类文献研究尉侯凯本选题为“上博简《论语》类文献研究”,研究对象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中与《论语》内容、体裁相似的文献,包括《民之父母》《子羔》《鲁邦大旱》《从政》《仲弓》《相邦之道》《季康子问于孔子》《君子为礼》《弟子问》《孔子见季桓子》《颜渊问于孔子》《史蒥问于夫子》12篇文献,内容涉及孔子、子夏、子羔、鲁哀公、子赣、季桓子、季康子、颜渊、宰我、子路、子游、史蒥等,均为孔子与弟子、时人的问答之辞,为总结和还原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地位等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本选题从微观(解决疑难字词和断句问题)、中观(分析简文主旨、人物思想)、宏观(探讨《论语》类文献的性质等)等角度对上博简《论语》类文献进行深入解读,首先,对这批文献中遗留的疑难字词和断句问题进行考释、修订,仔细疏通有关文义,把文本的释读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在此前提下,对其中的关键人物进行研究,深入探讨文本的内涵,提高对各篇文献主旨、思想的理解。最后,综合考察上博简《论语》类文献的性质、流传和影响等,辨析上博简《论语》类文献与《论语》的关系以及与《论语》成书有关的若干问题,考察它们在楚地的传播、影响等情况。
-
吴氏中馈录·本心斋疏食谱(宋)浦江吴氏 等撰本书是《吴氏中馈录》和《本心斋疏食谱》的合订本,附郑望《膳夫录》、黄庭坚《食时五观》、虞棕《食珍录》、司膳内人《玉食批》也是宋代烹饪史料。《吴氏中馈录》收于元人陶宗仪《说郛》,名为《浦江吴氏中馈录》。《绿窗女史》《古今图书集成》亦载。作者生平事迹不详。《吴氏中馈录》载录脯鲈、制蔬、甜食三个部分,共七十多种菜点制作方法,都是江南(主要是浙江)民间家食之法,有些至今还在吴越江淮流行。《本心斋疏食谱》是素食菜谱,一卷。被收入《百川学海》《丛书集成新编》。作者生平不详。原书署名“门人清漳友善书堂陈达叟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作者是一位名叫“本心”的老人,编者陈达叟是其门人。“疏”通“蔬”,指素食。所记二十个素食品种中,原料备品七种,菜品十三种。在对每一种菜品做简要介绍后,都附有十六字的“赞”。对于今天仍有参考价值。所附《膳夫录》《食时五观》《食珍录》《玉食批》,选自《古今图书集成》。所述食品名称及烹制法多不可考,但也做了简单注释及译文,为读者进一步研究提供方便。
-
传习录全译于民雄译注《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经典的入门书。◆ 心外无物:一切皆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心一旦无碍无物,便能心想事成。◆ 心外无理: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原本的声音。◆ 致良知: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不过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了;若能恢复并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 知行合一:人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本书对《传习录》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志诚等方面的人生智慧,从各个角度阐发蕴藏其中的真理,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传习录》中所包含的智慧,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
御倭军事条款·倭患考原·倭情考略(明)李遂 (明)黄俣卿 (明)郭光复《御倭军事条款》明李遂撰,又名《明代御倭军制》,一卷,明嘉靖刻本。李遂,字邦良,号克斋罗山,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卒谥襄敏。此书是李遂督抚风刚时所作,此书类似总督颁行予下级将领的军事规范守则,其中包括选将练兵之法 治军之法,战守集略,赏罚规则等,其中图文并茂,还有布阵图,是明代对外作战兵书的一种。非常具有军事史料价值,也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兵事上重要的文献补充,非常具有研究意义。《倭患考原》明代黃俁卿撰,二卷,清抄本。黄俣卿,福建人,明隆庆年间福建屡遭倭寇侵扰,为研究致祸之由,作者故撰是书。此书上卷溯自洪武初年遣使通倭,终至万历初年广东林凤攻打吕宋(今菲律宾)。下卷记宋应昌、杨镐东征援朝鲜之事。此书具有地方史料性质,叙述简明,年代详细,其中还有作者自己见解与点评,对于研究地史价值自然不言而喻,同时也是研究明代对外防御以及作战的重要史料文献,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也有重要的意义。《倭情考略》明代郭光復撰,一卷,明萬曆二十五年刻本。郭光复,武昌人,官至扬州府知府。明嘉靖年间,东南屡中倭患,而扬州当江海之冲,被害尤甚,此书正是为了知己知彼,研究对战方,以做筹备之术。此书内容上,首先对地形、地势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将倭国的事迹进行简略,第三部重点概述了历来的倭患,第五部分是对倭语的翻译,第五部分是对倭船的介绍。在不同的非常重要的方面都对倭方进行了分析,非常具有战略军事意义。是非常珍稀的明代倭患研究的史料补充,也对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万历三大征攷(明)茅瑞征《万历三大征考》明代茅瑞征撰,不分卷,明天啟元年刻本。万历一朝值得注意的大事,除了张居正与万历新政之外,莫过于万历三大征,即平定宁夏哱拜叛乱、东征御倭援朝、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在西北、东北、西南几乎同时展开三次重大军事行动。一方面显示了明王朝国力的强盛,颇有重整天朝雄风之气概;另一方面反映了万历朝关注边事,力图改变祖辈在边事上无所作为的倾向。因此尽管万历朝受人非议之处甚多,但万历三大征却是其受人赞许的政绩。茅瑞征根据亲身经历,综合公文、案牍,记载了万历二十到万历二十八年间的这三次战争,即万历三大征。并叙述战略、战法得失。史料价值极高,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幽梦影(清)张潮 著,宿磊 译明代后期到清代前期,是清言小品这种文体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像屠隆的《婆罗馆清言》、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吕坤的《呻吟语》、洪应明的《菜根谭》等一大批优秀之作。这类作品一般采用简洁的格言、警句、语录形式,表现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在经传、史鉴、诗文之外别立一体。张潮所著《幽梦影》也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幽梦影》主要着眼于以优雅的心胸、眼光去发现美的事物,可以说是求美的著作。书中没有强烈的、尖锐的批评,只有不失风度的冷嘲热讽。而这些不平、讽刺,其表现形式也都是温和的。《幽梦影》这样的书绝不是匕首投枪,而更像中药里的清凉散。为《幽梦影》作序的石庞说张潮此书“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