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近代上海英文文献选编《近代上海英文文献选编》编委会 编本书是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的有关上海租界的英文出版物的汇编。目录数量约286种史料,包括书、刊、报告、条例、规则、通告、指南等等,五花八门,其内容涉及上海租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堪称近代上海社会史的大汇集。这些材料基本在上海租界出版、印刷,亦有若干在国内其他地方出版或国外出版而反映上海租界史实者。
-
近代日常生活文献叢编郭晓勇主编本书收录对象主要为近代日常生活文献,共收录59种图书,共计76册。全书采用影印的方式,保持了民国时期日常生活相关文献的原始风貌,对于近代史研究,尤其近代社会史、风俗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
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吴元丰是记述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业绩的编年体史籍,集中反映清太祖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文化等不同方面的重大活动及事件,是清太祖实录的初撰本。
-
昆山志〔明〕吴祺修 ,〔明〕顾潜该书为《苏州全书》丛书甲编中的一种,以影印版形式呈现《〔弘治〕昆山志》。《〔弘治〕昆山志》,明顾潜编辑,是一部介绍明代时期昆山各方面情况的志书。顾氏秉性伉直,为刘瑾所不容,出任马湖知府,未到任而罢归居乡,辑此志。全书共十四卷,内容涉及建置、分野、疆域、城池、山川、乡保、户口、赋税、土贡、土产、市镇、坊巷、桥井、古迹、公署、学校、祭器、县令、学官、坛壝、祠庙、坟墓、宫室、园池、寺观、进士、举人、岁贡、荐举、名宦、流寓、封建、文学、孝友、贞节、文、诗等多方面,文字颇为简洁,取材也较精严。有些记载不见于史籍。
-
日知录〔清〕顾炎武该书为《苏州全书》丛书甲编中的一种,以影印版形式呈现《日知录》。《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该书是一部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积三十余年心力编次而成,内容大体可划分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以明道、救世、资治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遍布经世、警世内涵,“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
-
民国年鉴集成·银行年鉴林丛本书是民国时期银行年鉴资料汇编影印。是书汇编影印自1921年至1949年国内各种银行的年鉴,如1921至1922年出版的《银行年鉴》、1934年至1937年出版的《全国银行年鉴》、1947年出版的《中国县银行年鉴》等。民国时期政局动荡,经济亦经历了波澜起伏的坎坷,是书内容较为完整,其出版对了解当时中国的银行业发展和变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是一种工具书,更是一份珍贵的史实资料,对研究民国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四库存目青囊汇刊 14(清) 戴礼台 著;宋政隆 点校本书据《四库存目提要》,一一收集馆藏或私藏原本,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辑录出纳经典籍的子部相关著作,简体横排,参阅诸本,点校整理,以便于当今学者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是书规模宏大,征引丰富;图文并茂,收录广泛;结构严谨,体例完备;分类详细,便于检索。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本册为第十四册《地理辩证图诀直解》。
-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第52卷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系参照国家针对汉文古籍实施“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做法,以影印方式编纂出版的*套完整的大型民族文献古籍丛书。它以“善本再造”的方式真实还原了各少数民族古籍珍本,为研究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而新颖的实物原形资料,有利于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繁荣与发展。本卷为纳西族卷,收录了纳西族典籍31卷。
-
小墨妙亭覆宋淳祐本四书(宋)朱熹 集注,(民国)孙多巘 覆刻本书影印之底本为民国十五年(1926)孙多巘覆刻内府宋淳祐本四书的重刻本,为民国精刊本,书后附有《宋淳佑本四书考异》一卷。牌记题“寿春孙氏小墨妙亭刊于京师”。陶湘考证为清内府影刻本,开本敞阔,字大如钱,具有较高价值。
-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撰《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纂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融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本味篇》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文中记载了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鲁迅认为这是中国现存早的一篇小说。不仅如此,本篇还保存了世界上古老的烹饪理论,提出了一份范围很广的食单,记述了商汤时期的天下之美食。它所提出的烹调理论,所列举的各地名产是有一定依据的,它部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了解我国烹饪发展的历史有一定帮助。本书由《吕氏春秋(本味篇)》的《译注》和《比义》合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