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水城共生戴德胜等水是生命的摇篮,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孕育滋养着城市的发展,水城关系的进化方向决定着城市的健康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水城共生:城市水环境空间发展理论与实践》根植于人的需要层次并结合大量实践总结,思考人-水-城关系的整体系统并进行理论研究,在韧性、生态、活力、特色、共生5个层面构建具有普适性的水城共生理论体系和实现路径,为广大读者提供城市水环境空间建设的发展理念、策略和具体技术方法。
-
地下水与海绵城市孙颖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地下水与海绵城市建设到底有什么关系?地下水在城市建设中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
-
超大跨径钢桁梁桥施工关键技术姜旭宁波三官堂大桥及接线工程是连接宁波市高新区院士路与镇海区明海大道的主要过甬江通道,项目主桥上部结构采用三跨连续钢桁梁,跨径布置为160+465+160=785m,是世界上跨度大的连续钢桁梁桥。本书稿详细介绍了该超大跨径钢桁梁桥的施工关键技术,其具有以下特色: 1. 首创“世界第一”的三跨连续钢桁梁超大悬臂拼装施工技术,采用桁上吊机整节段超大悬臂安装施工技术,在桥下、桥上净空均受限的严苛施工条件下,有效解决了施工过程通航及船撞风险等难题; 2. 三官堂大桥钢结构采用整节段水上运输,同时该项目跨甬江受潮汐水域影响大,首创了一种适用潮汐水域的大型构件滑移卸船施工技术方法,并成功申报发明专利; 3.基于该桥连续钢桁梁的结构形式,为减小施工现场焊接工程量,首创了一种适用于钢桁梁桁片快速定位安装及精确调整的施工方法,可实现桁片安装快速定位、数字化调整,有效降低了施工引起的残余应力,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小了工程措施成本,并成功申报发明专利。
-
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效能与布局优化李和平,刘志随着全球性的“城市时代”来临,高密度发展既是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环境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提高城市空间效能,促进城市空间集约化、生态化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效能与布局优化》以山地城市空间布局为研究对象,揭示影响空间效能的主要因素,提炼空间布局效能优化的评价因子,建立空间效能分析模型,提出空间效能评价的方法和分析技术。基于系统论、协同论和控制论三大理论,结合山地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发展中集约化与生态化的内涵,提出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的概念、目标及方法,以指导山地城市的空间布局优化。并以重庆市渝中半岛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实证分析。
-
山岭隧道性能化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林志,闫磊,陈相《山岭隧道性能化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系统介绍了作者十余年来在隧道工程抗震减震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山岭隧道性能化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隧道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现状、公路隧道震害调查分类与影响分析、隧道结构主流的抗震计算分析方法、隧道结构动力响应与破坏机理、基于性能的隧道抗震设防标准、隧道衬砌结构抗震性能水平与指标、典型隧道结构抗震计算算例,以及隧道结构抗断设计方法及应用等。上述主要成果已纳入作者主编的《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G 2232—2019)(我国本有关公路隧道抗震设计的规范)。
-
欧洲空间规划体系与实践[德] 马里奥-赖默(Mario Reimer), [希腊]帕纳约蒂斯-格蒂米斯(Panagiotis Getimis)本书是空间规划专业的学生和规划师的理想读物。书中讨论的欧洲一体化的规划议程和区域政策形成了系统的、结构性的分析框架,以此解析欧洲各国规划体系的演变。本书的目的是呈现欧洲各国规划实践中连续性和变化并存、融合和分歧并存的局面。12个欧洲国家和地区空间规划专家基于自身研究,强调了规划演变过程中特定的且与历史文脉相关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其聚焦于:·规划变化的主要目标;·变化背后的推动力,以及主要阶段和转折点;·主要议程的制定者和参与者;·在不同的“政策和规划风格中”反映出的不同规划模式和工具。本书由方法论框架、12个国家和地区的案例以及比较研究结论构成。案例中包含了欧盟国家中种类丰富的规划体系。依据《欧盟空间规划体系与政策纲要》(EUCompendium)界定的四种“理想类型”的规划体系,本书在每种规划类型里至少挑选出两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析:·区域经济类型(法国、德国);·城市设计类型(希腊、意大利);·全面/整合类型(丹麦、芬兰、荷兰、德国);·土地管理类型(英国、捷克、比利时/佛兰德斯)。本书还纳入了两个额外的研究案例。一个是东欧国家波兰,另一个是南欧国家土耳其,介绍了它们的规划体系在近期的发展与变化。
-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理论与规划实践王海鲲等为了有效避免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影响,全球碳排放必须尽早达峰,并在21世纪中叶左右实现碳中和。城市贡献了全球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70%以上,同时居住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聚集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固定资产和经济活动,使得城市既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和受害者,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理论与规划实践》聚焦气候变化减缓与应对的关键因素——城市,系统介绍低碳城市发展理论和研究方法,城市的碳排放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以及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实践,并且结合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经验,对我国未来低碳城市建设提出展望。
-
城市设计王建国..
-
活力·韧性北京建筑大学 著全国城乡规划专业七校联合毕业设计是同类联合毕业设计中历史*悠久的教学活动,参加高校包括北京建筑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七所院校。2021 年的全国城乡规划专业七校联合毕业设计由北京建筑大学承办,选取基地为首都北京功能核心区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天坛的北侧地块,选取地块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本科毕业设计来说,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本书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内容,分别为选题与任务书、解题(即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教学论文、教师感言和学生感言,具体包括课题的背景情况介绍、七所学校 20 多个小组的毕业设计作品展示,以及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比较全面地记录 2021年度七校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活动的实况,是难得的教学参考资料。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综合技术指南张佳丽,刘杨,刘玉军本书包含了三大部分和12个章节,结合了多个城市老旧小区建设的经验,同时也是编者们近年来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的总结,为读书快速了解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施工以及如何推进这项工作提供参考。本书部分是改造背景篇,主要阐述了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背景和现实需求,梳理了国外相关理念的发展以及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城镇老旧小区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从理念、机制、规划、技术等层面提出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解决路径。第二部分是技术创新篇,主要围绕顶层设计、系统方案、项目设计、施工工艺、长效管养和产业体系6个方面探索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技术创新的方向和具体做法,包括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顶层谋划、前期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后期管养全过程的技术工作,并从城市视角提出了建立老旧小区产业链的思考和建议,为全国各级政府和城市开展老旧小区技术工作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第三部分是典型模式篇,归纳总结了我国多个城市的经验做法,涵盖了省级与市级、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发达与欠发达等不同类型,为全国其他同类型城市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及具体项目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