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城镇雨洪管理与利用李家科,卢金锁,李亚娇本书针对城镇化带来的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水经济等城镇水问题,结合城镇发展的新型理念,并且充分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的最新内容,系统介绍了城镇雨洪管理与城镇水文学基础理论、城镇雨洪管理的总体规划、海绵城市建设的三套系统(低影响开发系统、雨水管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城镇雨水调控系统的监测与模拟、初期雨水与合流制溢流污染特性控制、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城镇雨洪信息化管理等内容。
-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李宝昌暂缺简介...
-
城市热岛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及规划应对研究黄焕春本书主要针对城市局部气候小区域尺度下的热环境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分为如下几个部分:一,高温热浪对情绪健康的影响:收集高温热浪天情绪问卷调查及实测温度数据,利用GIS、SPSS和Matlab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探讨高温热浪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的负向情绪因子的影响。二,绿地对情绪健康的影响:收集归纳实地调研温度数据及其绿地实测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识别绿地空间、要素影响情绪健康的主要指标,建立主要绿地空间、指标与情绪健康的关系模型,并确定最佳参数区间。三,绿地改善情绪健康危害机制:结合高温热浪对情绪因子关键温度阈值及其绿地对情绪健康影响的参数数据,得到绿地改善高温对情绪健康危害机制。四,探索绿地改善情绪健康的规划设计策略:以北京大观园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实景模型和优化改善模型,验证绿地改善热岛导致的情绪健康影响机制,并构建多种园林绿地景观模型,进行多情景优化分析,为园林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范例。
-
面向微气候韧性的城市设计彭翀,李月雯,明廷臻 等《面向微气候韧性的城市设计》立足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以新技术应用和多学科交叉为支撑,系统论述面向微气候韧性的城市设计要素框架、方法技术和实践应用。《面向微气候韧性的城市设计》在厘清城市设计与微气候环境两者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首先提出面向风-热-污染耦合的城市设计多要素框架,然后构建微气候模拟技术方法体系,尤其是在传统CFD模拟技术基础上引入多孔介质快速模拟方法,最后借助若干城市设计理想模型和实践案例证明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给出面向微气候韧性的城市设计策略。
-
流域·交通·集群王鑫,吴艳莹,张盼盼传统村落既是历史脉络和地方文化的载体,也是村民日常生活的空间。近年来,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呈现从个案解析转向整体利用的趋势,为村落的更新提供了多元可能。本书以北京市西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空间边界,从流域、交通、集群协同视角切入,探讨村落与环境、村落单元之间的联系,发现历史文化要素和生活现象间的影响机制。京西地区历史悠远、水绕山环,永定河、清水河、京西古道、京门铁路等环境要素穿过其中,将一系列村落串接成集群。通过历史研究、田野调查、图文分析,归纳村落群形成和发展的信仰、文教、经济等影响要素,梳理文化形态的外向和内向特征。村落群享有共同的“大传统”,是地方流域文化的亚文化载体;各村落单元又体现出个性化的“小传统”,自发生长。外向特征体现于环境应对、组织运转,内向特征体现于日常生活,构成整饬的文化形态体系。在“城乡共进”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当代,村落的物质空间与社会生活面临来自城镇的双重冲击,导致空间形态混杂、文化内核暧昧、生活方式异化。旨在以京西传统村落的研究为引,为乡村地区的可持续更新、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提供有效方法。
-
计算式城市仿真探索与实践盛洪涛,周强,汪勰,熊伟主要从背景发展、理论概念和建设实践三个角度,提炼形成“计算式”城市仿真的探索之路及实践经验。1)背景发展篇。绪论着重介绍了城市发展、新型信息技术对城市带来的影响、当今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新时代城市发展要求。2)理论概念篇。包括城市治理与城市仿真、“计算式”城市仿真的框架构架,介绍了城市治理和城市仿真的探索、框架设计、建设内容和技术支撑体系等内容。3)建设实践篇。包括数据湖、仪表盘、仿真模拟和智慧决策。从数据、指标、模型、决策四个层面,重点阐述“计算式”城市仿真框架的建设思路、内容提炼、方法实践、工程建设等内容。*后,总结了“计算式”城市仿真探索和实践经验,为城市科学、智慧规划和现代化治理提供经验样本。
-
数字时代的城市规划尼古拉斯·杜埃(Nicolas Douay)技术变革往往产生重大的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在空间上得到了反映。今天,智慧城市即使不是太空生产的主要概念,也是城市规划领域必不可少的概念之一。这本书通过四个场景,反映了各地区可能存在的方向、问题和过程,呈现数字化对城市规划实践的影响。第一种情况是算法城市化,它更新了专业知识和理性的概念。第二个相当于伴随私人平台发展的城市化。第三种情况是维基城市主义,公民动员开发替代模式。*后,第四种情景是由负责规划的机构的实践转变而产生的开源城市主义。在对一系列案例研究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利用对欧洲和亚洲城市的深入了解,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义了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在数字时代当代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
城乡有机更新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陈志端,石炀,荣玥芳本书较为完整地汇集了近三年来北京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5年级毕业设计的教学成果,能集中反映北京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5年级的教学内容、理念、思路和方法,是对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与教研建设工作的总结。本书精选了近三年的优秀联合毕业设计作品,这些设计作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通过跨校联合和跨专业联合的团队组织,产出了优质的设计成果,集中反映了北京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理念、思路和方法,对城乡规划相关专业师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规划设计基础教学探索与实践顾月明,张颖异,杨震本书为较为完整地介绍了近三年来北京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1、2年级“设计初步(1)、(2)”和“建筑设计(1)、(2)”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总结了北京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近三年在规划设计基础课程上的教学理念、思路和方法,并且精选了近三年的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设计作品。这些设计作品思路新颖,基本功比较扎实,并且能集中反映北京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低年级城乡规划启蒙的教学内容、理念、思路和方法,对城乡规划相关专业师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乡村发展评价、分类与整治杨西宁,张晓瑞乡村发展评价、分类与整治是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实施的基础和关键,是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与焦点。本书从乡村在地振兴的视角出发,以乡村发展评价、分类与整治为研究中心,系统梳理了相关政策要求,提出了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的乡村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基于乡村发展综合评价的乡村分类方法和乡村土地整治策略,由此探索建构了乡村发展评价、分类与整治的技术方法和策略体系。同时,以安徽省休宁县、来安县乡村发展评价以及来安县乡村分类与整治为实证,进行了较系统的实践应用研究。作为一次探索,本书尝试从乡村在地振兴的视角提出了乡村发展评价、分类与整治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本书力求做到技术方法与实践案例的有机统一,可供从事乡村振兴、乡村发展建设、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实践工作者以及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