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北京首钢老工业区转型发展与规划实践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首钢老工业区于2010年底停产,至今首钢更新改造已取得瞩目的阶段性成效。为保障和引导首钢转型发展和综合复兴目标的实现,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2004年开始提前谋划首钢改造规划,规划实践历经十余年时间,在全过程引导首钢转型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钢规划实践不仅是规划设计的创新,也是新时期中国老工业区更新路径的创新,对全国老工业区更新起到全面的借鉴学习作用,也成为国际老工业区改造实践的典范。 本书由规划实践的牵头单位联合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主要参与设计单位共同编写,首次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首钢老工业区改造复兴全过程规划与实施情况。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转型-规划探索”为题,介绍首钢老工业区改造复兴规划历程、分阶段规划特征与规划引导内容、规划实施机制创新和先期建设的首钢北区规划情况;下篇以“复兴-规划实施”为题,按照首钢复兴的四个目标即文化复兴、生态复兴、产业复兴、活力复兴,系统介绍改造实施的代表性项目及其特色。
-
第三卷 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邓秀新,田北海《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研究》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基于在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变迁过程,分析了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及远景目标,剖析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瓶颈,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提炼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总结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建议。
-
传统乡村聚落性能化提升规划技术研究赵烨本书首先对我国传统乡村聚落的传统性和完整性进行了论述和系统建构,结合发展现状和村民调研,提出了围绕保护与发展的四大目标,建构了性能化提升规划编制的技术框架和路径。将“性能化”概念及其“合理性灵活”的技术理念从宏观思路转化为规划技术并融入整个规划过程。通过三次导入,分别从“宏观价值判断——中观项目集合——微观设计操作”对传统规划内容进行技术拓展,着重通过街巷网络的适应性和可达性提升优化、地块格局的二维及三维指标反馈,阐述了操作层面的主动调整与被动响应之间的互馈作用与意义。最后以福建武夷山曹墩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其进行了性能化提升规划,对产业发展、性能改善、环境保护、风貌存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反思。
-
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顾康康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而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全书分为三篇,共十章。第一篇为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基础理论篇,解读了生态学概论与基础原理、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系统和环境与城乡环境的基本概念;第二篇为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方法篇,介绍了城乡生态与环境要素分析和城乡生态与环境空间分析的方法;第三篇为案例篇,包括区域层面规划、省域层面规划、城市层面规划、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五个层面由剖析国内外优秀实践案例。
-
城乡规划需求分析与政策评价方法马晓甦新形势下,城乡规划问题愈发复杂,而城市建模等先进的定量分析技术为规划方案与政策优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这也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东南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最新的本科培养方案中,提出建立规划技术类纵向课程群体系,对核心设计课程形成有力支撑。本书作为规划技术类核心课程的教材,内容集合经典规划理论,融合近年来地理、经济、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在城乡规划实践中总结的技术与方法,系统地阐述城市系统运行规律,并结合大量当代国内外城市发展政策案例,教授学生通过直观易上手的建模方法与软件应用,进行政策评价与分析。本书面向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亦可作为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参考书籍。
-
应对气候变化顾康康本书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视角下,探讨城市形态优化的理论与方法,将研究范式推广到城乡规划领域,在此基础上形成能够应用于城市规划实践的新方法、新标准和新措施。同时,研究成果可望为我国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意义。以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污染作为城市气候变化的两个表征因子,以合肥市为例,从市区和街区两个层面探讨城市气候变化演变特征;宏观层面,从城市外部形态探讨城市形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微观层面,从城市内部形态分析城市形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明确空间形态如何有利于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形态优化策略。
-
跨界治理陈小卉 闾海 胡剑双 钟睿 国子健本书研究主要聚焦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中国区域治理从传统行政区模式走向新时期跨行政区治理的新模式,传统区域规划走向跨界协调规划的历程,对这一时期内城市群地区的跨界治理实践经验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对如何推进跨界治理的机制体制进行了重点剖析,以更好地探索促进跨界治理的规划方法和实施保障体系。全书分为三篇,上篇为理论篇,从跨界治理的理论、内涵、模式等回顾着手,并回顾总结了国内外跨界治理方面的相关实践经验,结合当前中国跨界治理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全面剖析跨界治理矛盾的根源,明确跨界治理的目标和内容重点。中篇为实践篇,主要是基于长三角地区的规划实践,重点聚焦于跨界协调规划的实践经验,试图通过对跨界协调规划的发展历程、概念、本质、类型和框架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跨界协调规划的典型实践案例的深入剖析,理顺跨界协调规划的体系和内容。下篇为机制篇,聚焦跨界治理机制,主要包括了“组织架构—协调政策—实施保障”3个维度,从跨界治理的参与主体的不同模式,到要素利益的协调政策,到跨界治理的各种实施保障方式。
-
大跨度隧道管廊共坑施工与数字化建造技术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承建的南京横江大道建设工程SG-2标,建设场地为淤泥质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低等特点,是基坑工程中典型的不利地质条件。在城市市区施工隧道和管廊共坑建造较为少见,基坑全长1.59 km,开挖宽度39~63 m,最大开挖深度16.18m,根据公开文献报道,在淤泥质软土地区施工如此距离和跨度规模的基坑尚属首次,缺乏基础理论,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难度大。基于上述背景,首先介绍在本工程中所采用的各种专业施工技术,包括施工组织、地基加固、支护结构施工、降水施工、基坑监测等内容;并且基于关键施工技术和难点科研攻关工作详细阐述本工程先进创新性成果研究情况。此外,将介绍BIM技术在工程前期策划阶段、过程紧跟施工进度针对重难点技术问题开展的系列应用,如BIM实施方案策划;驻地标准化建设;基坑开挖、换撑、顶管顶进等方案模拟与优化;可视化交底;VR教育等进行详细叙述,为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管理效率,在智慧工地建设展开详述,分别介绍BIM平台、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劳务和物料管理等多方面在本工程的应用;最后在品质工程创建模块系统介绍该种系统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基于上述内容的阐述,能够详实的再现整个工程建造过程,对于类似工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图文并茂,采用大量图表和数字资源,针对相关工艺和场景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借助二维码讲解技术,辅助专业基础薄弱的读者进行理解和体验,能够扩大读者范围。
-
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05董卫本书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会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第5辑。书中所载的24篇论文,主要是第10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高级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年会(2018)的会议宣读论文。内容围绕不同文明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跨界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文明视角下的规划理论等方面,涉及城市空间形态、跨界规划研究与实践、古代文明与规划、近现代文明与城乡规划、文明视角下的规划理论等方面。
-
传统小城镇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与营建林岩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