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城市信息模型(CIM)工作导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
当代城市规划约翰·利维(John M. Levy)《当代城市规划》是美国很多大学使用至今的一本很流行的教科书。第1版是1988年出版的。已经被翻译成4种文字。人大出版社2003年翻译出版了本书的第5版。第11版增加了很多新素材、新问题、新争议,更准确地反映了当前美国规划界对新世纪城市问题的新视角、新认识、新观念、新选择和新方法。相比前版,第11版增加了很多新素材、新问题、新争议,更准确地反映了当前美国规划界对新世纪城市问题的新视角、新认识、新观念、新选择和新方法。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抗震设计典型案例分析韩玉珍本书围绕轨道交通工程抗震问题,选取典型工程案例,重点介绍轨道交通工程中常用抗震方法的计算思路及内容,概述地下结构减隔震措施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等,并探讨地上地下一体化复杂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土层液化分析,标准站抗震计算,换乘站抗震计算,风险穿越工程抗震计算,不良地质条件区间抗震计算,地上建筑与地铁车站组合结构抗震计算,基于Push-over法的地下结构弹塑性抗震分析,地下结构减隔震措施。本书可供轨道交通行业相关结构设计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
彩钢板建筑群与城市杨树文 等本书引入彩钢板建筑群数据,辅以其他数据详细研究,阐述了彩钢板建筑群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本书首先研究了彩钢板建筑信息遥感识别提取的方法和技术,构建了深度学习样本集和模型。其次,分别对城市彩钢板建筑群时空分布特征、彩钢板建筑群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大型彩钢板建筑群与产业园区关联性和彩钢板建筑群火灾风险评价及消防救援优化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彩钢板建筑是部分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该城市的发展阶段和存在问题。
-
隧道超前探测方法与应用周黎明,付代光,张杨,周华敏本书系统地介绍不同的超前探测方法及应用:不同探测方法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不同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隧道空间地震波正演、隧道空间电磁波正演、隧道空间地震波数据处理方法和隧道空间最小二乘法地震波反演技术;野外工作方法、工程实践与应用和最近的研究进展等,并指出相关领域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本书内容主要涉及探测方法及其仪器、地球物理、信号处理与解释技术,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成果专著。
-
城镇住宅太阳辐射利用设计导则研究陈景衡 武玉艳本选题针对新建及加建、改建城镇居住建筑的绿色性能提升目标,以西部城镇居住建筑为例,展开采暖季优先利用太阳辐射,减少采暖用能需求的辐射利用模式及其绿色设计措施研究。以我国西部主要省份和气候区的典型代表城市为例,基于建筑建造实况和太阳辐射热利用实况,提炼出居住建筑空间模式及其辐射利用特征,探索居住建筑太阳辐射热利用潜力以及辐射热与用能需求匹配利用的规律,从居住建筑空间设计和形态构造设计两个环节探讨了辐射利用模式,提出相应绿色设计措施,并进行示范性设计应用探索。
-
城市水系统规划建设技术研究与应用王立秋等 著本书依托“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承担的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相关领城课题的研究成果,从城市水系统规划建设的研究背景、科技需求、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典型城市应用案例、规划体系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适合相关专业管理部门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
建筑 市政 公路工程模架图册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著本图册为模架工程工具书,主要内容涵盖了建筑、市政、公路工程各类现浇混凝土结构不同模架体系的施工应用,涵盖了各类新型模架体系。各类模架工程施工图均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相关节点的构造详图。常用施工工艺的模架工程的规范化设计,有助于提高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模架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水平,减少技术人员的重复劳动,对提高模架工程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图册贯彻执行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积极吸收采用新型的模架技术和产品,紧密结合工程施工实际,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条件下,力争做到技术优选,可操作性强。可供施工企业、模架专业公司编制模架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指导施工生产、组织技术培训等参考使用。
-
城际铁路可达性与城市群空间网络许劼本书稿为两个省部级科研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国家博后基金面上项目)的成果之一,面对的读者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学生。本书以“流空间”和“中心流”理论为依托,长三角城市群的沪宁、沪杭走廊地区为实证案例,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构建客流矩阵,对比分析了城际铁路开通时和开通数年后各站点所在城市的可达性变化和空间网络的变化,探究城际铁路对空间网络的影响。本书以区(县)级行政区为二级节点,分析它们与核心(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一级(地级市中心城区)节点的空间网络关系;对可达性计算方法及影响模型进行了改进,综合考虑车内时间、接驳时间和服务频率,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可达性影响的要素,使可达性指标更全面地反映节点联系活动的便利性。
-
北京城市规划李浩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前十年是首都北京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现代城市规划奠基的重要阶段,本书以间援华苏联规划专家的技术援助活动为切入点和考察视角,对1949—1960年北京城市规划工作进行了历史研究,系统梳理了1953年首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1957年版、1958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制订背景、规划工作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其实施情况,揭示了首都城市规划建设活动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矛盾性,展示了首都城市规划工作者的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949—1960年间援助北京城市规划工作的苏联专家,前后共有4个批次,本书内容遵循历史演进的时间逻辑予以编排,首先对苏联规划专家来华的整体情况作概略性的回顾,然后将全书划分为4大板块,对4批苏联规划专家的技术援助活动分别进行相应的解析与讨论,最后进行简要的总结。由于北京城市规划及苏联专家技术援助的内容相当广泛,本书的讨论主要限于城市总体规划层面。本书可供城市史、建筑史、城市规划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者参考,以及关心城市工作和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的广大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