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黄亚平 著针对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社会效益”虚化的现状,《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以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作用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交互关系为联结点,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城市规划调控机制构建为重点,系统地探讨了如何增强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作用这一核心问题。《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主要运用多学科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借鉴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多层次、多侧面、多视角地分析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联,剖析城市规划社会绩效弱化的原因,并为城市规划调控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全书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设置了“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社会发展作用弱化的原因”及“城市规划调控策略”三个板块进行研究。在第一个板块“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中,作者以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借鉴,界定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目标的概念内涵,提出了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并且根据空间与社会相互建构、相互融合的关系,提出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文中揭示了城市规划的社会性特征及社会作用机理,归纳总结了城市规划对相关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在第二板块“城市规划社会发展作用弱化的原因”研究中,作者通过分析中国当代城市规划技术(工具)理性的主导地位及其片面化发展、价值理性及制度理性缺失的特征,以及转型期城市规划制度框架中激励与约束、利益补偿与社会监督机制的缺失,制度环境与社会发展目标偏离的特征,揭示了城市规划社会绩效弱化的认知原因及制度原因。文中特别强调指出,城市规划制度机制的缺失是城市规划社会绩效弱化的根本原因。在第三板块“基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调控策略”研究中,作者重点探讨了有助于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规划调控机制构建及策略措施。研究认为,增强城市规划社会绩效的基本途径可分为两个层面:在技术层面,规划应在辨析城市各种空间环境的社会促进或社会损害作用基础上,就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各主要领域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技术性调控策略;在制度层面,针对转型社会中普遍的制度短缺及制度设计不足问题,规划应根据当今社会整体制度变化的趋势,建立起能体现规划核心价值、有助于社会发展目标达成的规划制度框架,并加强规戈。制度环境的塑造。结语部分总结了全书的基本观点,并指出本研究可以从社会发展视角,为亟待进行的中国城市规划改革提供技术及制度两条改革路径的指引。
-
绿道规划·设计·开发(美)施瓦茨 编,弗林克,罗伯特,西恩斯 著,余青,柳晓霞,陈琳琳 译绿道——在城市、郊区和乡村地区,能够保护和修复自然状态的线性开放空间——被证明是近十几年来最具创新性的土地保护理念。由于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方面的多样性,绿道成为满足美国人对未来开放性空间需求的聚焦点。《绿道规划·设计·开发》一书能够帮助相关专家以及城市运动主义者来解决绿道规划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书中所含内容包括:绿道物质方面的建设;从规划和设计到管理和实施的角度,对公共资源进行组织;在公共机构、私人团体、市民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志愿者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生态设计原则,包括湿地修复、水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问题。本书提供了一些导则,以帮助你了解绿道创建的全过程,并尽可能地提供建立过程中的每一细节。书中汇集了大量宝贵的信息来源,并提供给专业和非专业的规划人员以专业的建议、指导、警示和帮助,以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绿道的规划建设。
-
历史环境的再生之道常青 著本书以八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篇章,从历史环境对象的性质、特征和具体的约束条件出发,以作者所主持和主创的典型设计方案(内含上海外滩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复原、豫园老街改造、杭州来氏聚落再生、日喀则“小布达拉”重建等国内外知名项目)为例,结合理论分析方法和实践操作途径展开讨论,涉及了对历史建筑的分类认识、处置方式和再生策略选择,充分体现了保护与再生的时代主题、国际视野、历史眼光、地方特色,以及设计者的独创性观点和手法。书中所涉主题和相关成果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亚太建筑金奖”、“上海市优秀建筑创作奖”、“优秀勘察设计奖”等。作为相关研究背景之一,作者同时也承担了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之一“历史建筑可持续利用与适应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的任务。本书所探讨的有关历史环境再生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主题,对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城市管理者,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都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
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新论胡存智 主编暂缺简介...
-
中国城镇化之路曹宗平 著《中国城镇化之路:基于聚集经济理论的一个新视角》在准确把握聚集经济深刻内涵的前提下,紧密结合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第三产业壮大的现实情况,通过系统分析三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城镇化战略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探究,明确指出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分布极不均衡的中国来说,小城镇作为一定地域的经济增长极,在我国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
理想空间当代行政中心区规划设计王耀武,管娟 主编本期“主题论文”中,从城市发展的策略上分析政府对行政新区建设的决策分析,从空间设计手法上探讨行政中心公共空间上如何体现民主性特征,从类型学角度来研究行政中心的设计手法。“专题案例”从城市规模、行政办公类型及新区建设三方面将收入案例划分为五类:“大城市行政中心区规划与设计”、“中等城市行政中心区规划与设计”、“小城市行政中心区规划与设计”、“园区行政中心区规划与设计”、“新区建设与行政中心搬迁”,这些项目案例都包含了设计师在规划实践中结合实际对行政中心规划设计展开的多方面思考。“他山之石”中介绍了伦敦市政厅的设计理念与特征,对当前中国行政中心区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广场尺度(美)詹金斯 著,李哲 等译收录了世界范围内七十八座城市一百个开放空间平面,描述了每座城市中面积大小相同(0.5平方公里)的空间区域。平面图附加的照片、图表和文字为设计师阐释了平面或城市空间中的本质内容。不同于单纯的历史性描述,《广场尺度:100个城市广场》尝试探讨了在城市背景下人们建设城市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10《广场尺度:100个城市广场》对城市设计进行了比较和重新诠释,对于那些想从现存城市和城市空间设计方法中学习知识的人来说,这种形象化的编排方式是帮助理解的绝佳资源。《广场尺度》是一本以相同比例尺度绘制的城市空间的平面图集,《广场尺度:100个城市广场》旨在通过提供独立而准确的城市平面,回答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这些领域中的师生们的一些基本问题。
-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刘佳燕 著《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针对当前国内物质空间规划中“见物不见人”的突出问题,构建我国特定转型背景下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研究框架,旨在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重新引入城市规划的核心领域,为规划工作从理念、程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提出系统性的改进策略,并就框架中的若干核心技术要点展开深入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作为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学交叉领域研究成果,可供城市管理和决策部门、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的工作者、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以及城市规划、建筑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阅读参考。
-
明日的城市(法)柯布西耶 著,李浩 译《明日之城市》一书,是世界著名建筑与城市规划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一部经典著作。在该书中,柯布通过对20世纪初的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社会问题的关注、思考和研究,提出关于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设想,即“现代城市”理想,希望通过对现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柯布主张关于城市改造的4个原则是:减少市中心的拥堵、提高市中心的密度、增加交通运输的方式、增加城市的植被绿化;基于这些最基本的原则,柯布以巴黎市中心为实例进行了300万人的“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
-
城市环境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张长江 著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关于城市“色彩污染”的呼声日渐趋高,如何管理好城市色彩,作好规划与设计,成为摆在城市设计者、城市规划者和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遵守色彩设计的“规范”,要对色彩设计加以“限制”,制定景观法以及编制在法律意义下的导则、指南等是《城市环境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论述的主要问题。《城市环境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全面总结20年来人居环境色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为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提供一个对于区域空间、街道景观以及建筑单体设计等科学的资料性的重要参考。2005年6月,日本《景观法》实施,为世界城市色彩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城市环境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附有日本熊本县景观色彩规划的图文指导文件,为景观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成熟的借鉴与参考。为了充实《城市环境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的内容,另附有光盘,光盘内容请见《城市环境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后的图书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