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弹性的测度与时空分析蒲波 著中国正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此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这要求逐步降低城市脆弱性、提升城市弹性。城市弹性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城市基础建设、城市社会和城市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应对不确定性风险与灾害的能力。当城市系统及其子系统在发展中具有一定弹性并相互协调发展时,城市及区域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弹性如何测量?子系统间是否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规律如何?这些问题的解答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市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城市弹性的测度与时空分析:以四川省为例》构建了城市弹性测度模型,实证研究了四川省21个市州城市弹性及其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具体而言,一是提出了城市弹性测度框架。在分析城市弹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弹性综合测度体系。即以城市经济、工程、社会、生态子系统及其耦合协调发展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弹性综合评价体系,包含4个子系统和21个具体指标。此外,从城市系统协调发展角度,构建了城市四个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模型。二是实证分析了四川省城市弹性的空间分异与动态演变。分析得出:2003-2013年四川省城市弹性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梯度化空间分异特征;空间分布集聚程度逐渐增大。此外,四川省城市经济弹性、工程弹性和生态弹性呈现出集群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城市社会弹性空间分异特征不明显。三是实证研究了四川省城市弹性协调度的空间分异和动态演变。研究得出:2003-2013年四川省城市弹性静态与动态协调度均有所下降。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导致静态协调度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四川省城市弹性静态协调度空间分异特征不显著,而动态协调度则呈现出集聚化的特征。在时空演变上,四川省城市弹性静态协调度呈现出弱空间异质性,动态协调度则表现出弱空间同质性。四川省城市弹性经济与社会静态协调度在空间分异上呈现出分散化的特征,并在时空演变上具有空间异质性。四是实证探讨了四川省城市弹性及其协调度的时空过程。分析得出:2003-2013年四川省城市弹性重心向辖区西北方向移动、展布范围显著扩张、密集性水平显著提高、方位逐渐偏离正北方、形态呈圆化趋势;四川省城市弹性静态协调度重心波动较大、展布范围轻微收缩、密集性水平起伏不定、方位变化趋势不明显、形态呈现圆化趋势。五是提出了一种包含时序数据和截面数据的城市弹性及其协调度三维判定模型。运用时间、城市弹性及其协调度构建了三维判定模型,并对四川省21个市州进行了演化特征分类,进而就提升城市弹性及其协调度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由于笔者能力和水平有限,拙作中有些材料未及时更新,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有些论证不够全面,有些论点有待进一步商榷。书中也难免有失当谬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小城镇的可持续性[美] 保罗·L·诺克斯,诺克斯,[瑞士] 海客·,迈耶 著全球化进程正在威胁小城镇的独特性和活力,但城市规划的讨论却集中于大都市区、巨大区域和世界城市。基于此,本书作者强调了研究小城镇潜力的必要性。向我们展示了小城镇是如何应对快节奏的全球化世界的。基于案例研究、运动、计划和战略,他们呈现了有效和持续提升传统和认同的地方文化。小城镇在区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成为区域、国家和全球经济的稳定支点,可以显著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第二版增加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和韩国最近的蓬勃发展。同时,作者也讨论了最近全球经济危机对小城镇和“慢城”运动的影响。
-
转型期上海工业集聚区的空间发展研究潘斌,彭震伟 著本书在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全球城市与服务经济、城市产业转型趋势、城市产业空间重组三个角度对现有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形成了本论文的主要理论基础。本书借助工业集聚区这样一个“空间对象”,建立“产业转型—空间效应”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通过产业转型的直接作用、因素变化的影响作用、城市政府的能动作用三个方面来进行工业集聚区的空间发展的机制解析,包括空间演化机制和内部空间变化机制。
-
南阳城市空间营造研究李瑞 著全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研究内容、主要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第二、三、四、五、六、七、八章)是论文的研究主体,系统的研究了南阳历经先秦、秦汉至五代、宋元明清、1859-1919年、1919-1949年、1949-1979年、1979-2009年各个阶段的自组织与他组织影响因素的特点、城市空间营造特征与营造要素、城市空间营造影响过程、自组织与他组织的互动关系。第三部分(第九章)在前面阶段性研究城市空间营造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营造机制的总结性研究,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提炼南阳城市空间营造的深层机制。第四部分(第十章)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发展的条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南阳城市空间的未来发展策略。
-
赣州城市空间营造研究叶鹏 著本研究把古代赣州城市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时期。研究重点集中在赣城的三个历史时期的突变点,论述城市发生的变革,阐释推动其变革的逻辑和驱动力。这三个时期分别为:(1)秦汉-南朝城市选址和迁址时期;(2)唐宋城市变革时期;(3)宋、明的“盗乱”和“王化”时期。
-
新城市前沿[英国] 尼尔·史密斯 著,李晔国 译本书是一部有关城市重构和转型的重要学术著作,它从阶级分析的视角解读了西方主要城市在20世纪的转型努力。传统观点认为,士绅化是新中产阶级出现的结果,是城市生活的一种需求;而本书认为,士绅化是20世纪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巨大转型的一部分。作者巨细无遗地记录了士绅化所造成的新城市前沿的冲突,探讨了城市政策、投资模式、驱逐和无家可归之间的相互联系,并由此得出结论:自由主义的城市政策已然失败,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繁荣也已结束,20世纪末的城市变得更加黑暗和危险。城市的公共政策与自由市场联合起来,共谋反对少数族裔、劳工、穷人和无家可归者,这是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在新兴的恢复失地运动者之城,士绅化已成为这种复仇政策的一部分。
-
城市缩小时代的再开发方向[日] 木下勇,[瑞士] 汉斯·宾德,[日] 冈部明子 著本书首先反思了诸多现代城市空间同质化,记号化,全球化的问题,充分解析了地域识别性(包含可视性,场所感,空间生存性)和可持续性(含环境,社会,经济三层面)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崭新缜密的分析结构基础(第1章),然后客观比较了瑞士和日本两国城市更新的实例(第2,3章),并加入了瑞日城市规划各立场人员的采访,深入剖析了实例的开发过程中地域识别性与可持续性的关系(第4章),最后通过作者缜密而系统的总结梳理(第5章),论证了利用国家及地域的特性进行城市更新,进而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城市规划恢复人的主体性,让人们真正感受到统合时间和场所的,感受到在可持续发展性城市空间中的幸福感。
-
东京的美学芦原义信 著芦原义信将东京与欧美的城市做比较,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美学的观点来描述东京的特质。巴黎和纽约是在从城市整体的角度进行思考后所做的城市规划,与其相比,东京是将各部分叠加起来而形成的城市。乍看之下,混沌的过密城市——东京为什么可以达到如此程度的经济发展和文化革新呢?作者一边着眼于看似一片混沌之中所隐藏的秩序,将东京与西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做对比,一边思考新东京和新日本美学。
-
城市广场设计欧阳丽萍,谢金之 著本书主要讲述城市广场的设计、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全书采用图文混排及图解的形式,深入浅出,便于广大设计者掌握知识要点。全书分为六章,主要包括城市广场的概念、国内外广场设计的发展历程、广场设计形式、城镇广场的设计、城市广场环境设计、城市广场与环境设计等内容,较为全面地讲述了城市广场对我们现代人生活的意义,展现出城市广场设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本书既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基础设计课程的教材用书,也可作为广大设计爱好者、城市建筑设计者及相关专业设计者的参考用书。
-
地下空间评估与勘测顾国荣,杨石飞,苏辉 著全书针对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的岩土工程评估和勘测问题,按照开发、 建设到管理的时间顺序, 分别介绍了前期地下空间环境评估、建设前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与岩土相关事故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案以及后期运营阶段重新利用评估和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地下空间评估和勘测的手段和方法。 全书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反映了当前地下空间开发、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并通过大量工程案例阐述了当前地下空间开发全过程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