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程茂吉 著该书根据国家有关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要求,提出我国将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建立“五级三类”的规划体系。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一类中,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属于一个地区总体战略部署和刚性控制的顶层设计,在整个规划体系和国家空间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学界、管理界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和技术体系尚没有统一思想,处在探索过程中。结合正在编制的南京市和其他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实践,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系统梳理我国各类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基础上,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家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定位和规划体系设计,提出了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组织、技术思路、内容体系、技术重点、成果构成、实施机制等方面的要求,并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理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如何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了系统梳理阐述。
-
资源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理论与实证研究胡庭浩,余慕溪 著本书围绕“如何制定适用于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案”这一核心问题,综合运用了地理学、城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规划学等学科基本理论,对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特征以及构建方法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本底要素识别-绿色基础设施构建优先级评价-不同需求导向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的方法体系,并以徐州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与阐释。 本书内容包括:1.文献综述与研究述评,2.资源型城市GI的特征分析,3.需求导向下的资源型城市GI构建方法,4.资源型城市GI本底要素识别研究,5.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GI构建优先级评价,6.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导向下的GI构建策略。
-
区域高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研究蒋海兵 著《区域高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研究》系统地探究高速交通基础设施驱动下的区域可达性空间分异规律,透过可达性视角系统地揭示高速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城镇体系以及城市客运联系等方面的演变机制,阐明高速交通可达性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机理。《区域高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研究》分三个部分,第1~3章为区域交通可达性研究的理论部分,重点阐述区域交通可达性理论、研究进展及分析方法;第4~6章为实证部分,重点分析我国高速交通网络设施作用下的区域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空间效应、高速交通可达性对城市铁路客运联系的作用机制;第7章和第8章为总结部分,主要根据区域高速交通可达性规律研究,提出区域综合高速交通空间组织与空间优化的建议和对策。
-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张松 著城市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既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体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文化景观。保持城镇景观的连续性,保持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众多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和街巷形态,是维持一定地域的社区结构的物质基础,而这些历史环境和居住社区,又是联系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人们的精神纽带。
-
城市地下空间韧性建设研究郭翔,佘廉 著《城市地下空间韧性建设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年应急管理项目“雄安新区城市生命线系统风险评估与建设策略研究”(批准号:71741038)的研究成果。《城市地下空间韧性建设研究》基于韧性城市建设的角度,从雄安新区城市生命线建设的现实背景与未来风险管理的需求出发,系统梳理了韧性理论、风险理论与应急管理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城市韧性的基本风险结构及城市生命线开发风险分析框架,围绕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规划韧性、运营韧性及投融资韧性展开了系统性分析,并面向城市地下空间韧性的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田园城镇刘小虎,艾勇,刘晗 著在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乡村日益凋零,城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巨大课题,要解决其中的问题可能需要几代人、几百年的时间。本书是对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的思考,在总体上指出因城镇化而消失的上百万个自然村,是今日中国的文化乡愁。城镇与大城市应差异性发展,整合田园文明,建设有农业空间载体的田园城镇,并提出了田园城镇的多个策略。这些策略将笔者过去的研究作为案例分别纳入其中,可以说是笔者近十年关注城市与乡村发展的感悟。
-
海绵城市规划的武汉探索与实践武洁,成钢,姜勇,游志康 著(1)梳理武汉治水脉络,探寻前人治水营城规律 作为水网丰沛地区的典范,武汉市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人与水争地的历史,更是一部理水营城、努力实现人水和谐的历史。在武汉,人与水长期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两个对立课题,并不断循环往复:因水而盛,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因水而险,洪水肆虐,冲毁城市。以水城发展史,探索以武汉为代表的丰水城市在城市发展中的“水困惑”,研究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 (2)攻关降雨、下垫面、径流规律等疑难技术,建立武汉市海绵城市理论体系 充分发挥国家首批试点建设中的技术积淀优势,梳理武汉试点中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可借鉴的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技术理论体系。 (3)创新规划管控模式,构建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管控体系 借助海绵城市“由点拓面”的契机,在国家“放管服”背景下,归纳武汉市关于海绵城市的简易管控模式,并通过梳理管控的典型案例,总结海绵城市管控实践经验,提出可借鉴的海绵城市规划推进模式。 (4)着眼海绵城市的发展趋势,探索后试点时代的海绵城市推进之路 伴随城市对安全、生态、宜居的需求长期存在,相当长时间内,海绵城市的理念将继续落实与推进。研究如何真正通过海绵城市解决问题,如何通过海绵城市提升品质,如何避免将海绵城市仅仅做成了“锦上添花”,如何真正将海绵城市做成全社会乐于接受的事物,提出试点结束后,全面推进海绵城市的途径与模式。
-
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特征及胁迫效应陈利顶 等 著《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特征及胁迫效应》全面解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关系。《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特征及胁迫效应》共分8章,阐明了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时空演变格局与模式,识别了城镇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建立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模式研究框架与识别方法,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范式,阐明了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策略。
-
城市规划实施评估研究徐瑾 著本书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的研究。基于我国和英国的规划评估实践,尝试通过“要素-情景-方法-结论”的分析框架解析评估方法与评估要素的对应关系,提出事实监测、事实描述、价值评判、过程追溯和结论协商五个评估情景,并由此得出规划实施评估的方法选择范式。在高质量发展和规划动态转型的背景下,规划实施评估有助于监测城市发展,提升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和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将在规划体系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本书为拓展规划实施评估方法体系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规划评估实践提供了参考性指南,可作为规划管理人员、规划师及规划专业师生的参考文献。
-
教育建筑规划与设计杨凯,王丽丽,郭媛媛 著与几年前相比,设计者们的关注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幼儿园设计更加以幼儿园中的孩子们为中心点,优秀的设计项目是可以围绕此解决牵扯其中各项矛盾诉求的。在本书中,不仅可以看到不同规模的幼儿园设计创意,还会详细了解到设计师们是如何通过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去帮助贯彻不同背景下看不见摸不着的教育理念的。此外,还总结分析出为了幼儿园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希望读者能以更加积极、灵活的思维将所得运用到今后的设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