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北京老旧小区更新研究黄鹤,钱嘉宏,刘欣葵,张璐 著在北京当前减量发展、既有存量住宅小区成为承载城市居住主体的背景下,面对量大面广、建造时代不一、基础设施不同、居住状态复杂的老旧小区,如何能统筹推进治理更新,进一步完善各项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绿色低碳、激发城市活力,如何能够保证老旧小区中的居民安居乐业,是全社会长期面临的任务。本书依托北京老旧小区更新的大量实践,系统梳理了北京住区发展的历程,从历史演进的脉络中研究老旧小区更新的需要与特征,并侧重老旧小区的物质环境更新,对其构成进行了分类梳理,辅以政策法规与技术规范。本书采用了技术指引加实践案例的编写方式,配合以大量的图片、照片,使得老旧小区更新中的众多工作得以生动呈现。
-
城市共创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未来·家园之城市共创”组委会 著两个月筹备、五十家单位、上百个项目、十五天展期、十余场活动、近千人次线下参观、数百条观众留言、十余家媒体采访报道、两万人次线上浏览量……第一届城市建筑双年展——2021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共创”主题展,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展览完满收官之后不久,本书随之孕育成熟并如愿面世。书中不仅呈现了规划人严谨而系统的专业禀赋,更展示了公众富有情感及创见的城市憧憬。作为北京首届城市建筑双年展“城市共创”展的总结与回顾,本书以“共创”的视角看待规划研究与试点实践,以“共创”的理念吸纳来自公众的意见与愿景,意欲促进城市规划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成为公众参与的又一次深度探索。 本书编辑出版得到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等政府机构、行业团体和社会组织的鼎力支持。感谢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的学术指导,感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弘都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规划展览馆的倾力合作,感谢二十一人策展团队和十六人学术团队的精心策划,感谢超过五十家规划单位、公益组织、科创与媒体机构的热情付出。希望本书开启的“城市共创”话题,源远流长, 恒久永续。
-
可持续的智慧[瑞典] 乔纳森·梅茨格,艾米·雷德·奥尔松 著,刘溪 等 译本书讲述了斯德哥尔摩环境发展的历史概况,讨论了斯德哥尔摩实践背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一些跨学科主题,介绍了斯德哥尔摩独特地位背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这些研究可以输出到其他地方和环境中。当然,瑞典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念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搬到中国的土壤中,但是仍然希望这本书能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向中国的城市规划从业者介绍斯德哥尔摩的可持续城市发展实践,加深他们对斯德哥尔摩城市规划背景和语境的理解。 在“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等发展理念此起彼落的今天,瑞典人百年如一日的“可持续城市”理念不免显得落伍。然而瑞典人在关注细节、小处着手的同时,始终坚持从大处着眼,从顶层设计入手,以制度设计为纲,既保持了政府的引导作用,也注重激发全民的可持续意识,使得斯德哥尔摩成为欧洲“zui环保” 的城市。 本书以斯德哥尔摩为例,探讨了可持续城市环境发展和规划的核心问题。选材并不囿于具体的技术或某一方面的政策,而是为读者深入细致的描绘了一幅涵盖城市规划和建筑、交通规划、土地使用监管、建筑、废物管理、区域开发、水管理和基础设施工程等交叉领域如何通力协作的图景
-
变革与创新 中规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优秀规划设计作品集Ⅱ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著本书汇集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自创建以来,业务主创团队完成的微观层面优秀规划设计作品。内容涉及的领域包括:城市更新、城市双修,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等。计划分为更新、保护、设计三个篇章,全方位展示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微观规划与设计层面进行的探索。这些规划设计作品代表着公司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积极开拓进、谋求创新发展的最gao水准。作品集对当前我国规划行业所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解决方案,可为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岗位从业人员提供第一手的技术资料,从而为他们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
公园城市陈强,李涛 等 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大城市病……这些问题引发人们思考应该如何处理人类生存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我们的城市应该如何发展。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强调了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性,明确了城市发展的预期。本书梳理了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建设方法与近年来的优秀案例,内容涵盖城市生态、人性化设计、城市更新、海绵城市、韧性景观等理论探索,以及大型公园、滨水绿道、街头游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案例,使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当代城市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适合景观设计师、建筑师、相关专业院校师生,以及对城市公园和城市生态建设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复杂城市系统中的规划原理赖世刚 著城市是不折不扣的复杂系统,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城市理论革新的一个契机。运用复杂理论研究当今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城市科学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有效的理论基础,更可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科学视角。 本书不仅是移植国外相关理论,主要贡献在于整合城市复杂理论及城市规划理论,解析了规划行为与城市复杂性不可分的关系。本书研究内容的本土原创性使得本书十分适合国内规划情境的应用,是城市规划科学中重要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读物。
-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区域空间规划第九届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编委会,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编第九届“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以“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区域空间规划”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国内外规划、地理、经济、管理等多领域知名专家与学者发表学术演讲。这本论文集的内容是本次会议所遴选出来的优秀论文。本书包含了县域城镇化与国土空间规划、超大特大城市更新与空间品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三个专题,其中包含了,基于“反规划”理念下喀斯特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生境质量时空演变;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武汉“十四五”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城乡融合视角下乡村生活圈研究——以黄梅县为例等内容。
-
村镇低碳社区要素解析与营建导控朱晓青,李爽,范理杨,裘骏军,邱佳月 著低碳社区是实现低碳经济、建设低碳村镇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基本单元,社区尺度的碳减排具有“自下而上”的易操作性和灵活性优势。本书以低碳社区的视角出发,审视当下村镇发展建设与生态管控之间的矛盾关系,对环境共生下的村镇低碳社区进行规律性的辨析与划分,进而加以可操作的营建导则,实现地区人居可持续的目标,协调村镇社区的“三生”关系。本书以村镇聚落的宅地“元胞”为切入点,探索碳要素的识别与低碳化适应性,进而指导村镇社区空间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的低碳化建构。其研究理论成果具有更强的在地性。研究内容紧跟学术前沿,受到与本书内容紧密相关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同时具备翔实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证基础,皆为团队近5年的新研究成果。本书核心内容包含村镇低碳社区图谱建构、动因诠释与营建导则三部分,对低碳社区由传统静态现状分析,转向动态趋势预测的积极探索。研究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穿插与交融,并在量化和图示低碳社区特征格局上有独到创新。
-
步行城市葛天阳 著英国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是步行优先理念全面实践的杰出代表。选题以解读英国城市中心区步行优先的空间组织与更新为总体目标,在英国人口20万以上的27个城市中选取22个进行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调研,搜集了百年以来的历史地图2000余张,综合采用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特征归纳、结构剖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剖析英国城市中心区步行优先的更新趋势、空间结构和规划手段,具体包括: 英国城市中心区总体更新趋势研究。从空间趋势、总量趋势、类型趋势三方面,对百年以来英国城市中心区的步行化的总体特征进行定性解读和定量分析。 英国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模式研究。从空间结构、功能结构、交通结构及其相互耦合的角度,对英国城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模式进行结构剖析与特征概括。 英国城市中心区结构更新途径研究。对英国城市中心区结构的更新历程进行系统梳理、阶段划分、模式概括以及机制分析。 建筑街区一体化步行体系规划研究。从中心区总体层面到建筑单体层面进行跨尺度的步行体系研究。 步行优先的细部空间优化案例研究。研究了London Oxford Circus地段的更新改造案例,解读了其细致多样的细部空间优化手法。
-
设计拯救地球杨经文 著本书主要为理论图书,阐述如何用生态设计方法的问题,包括9章:1.重塑人类创造的世界 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2.重新定义包含生态学的设计:生态中心城市的原则3.通过经济模仿改造建筑环境4.生态设计作为多种生物融合的设施:生态设计的“四和弦”5.基于自然的基础设施:地球的生命支撑系统6.水文学基础设施7.技术基础设施8.人类为中心的基础设施9.与自然融为一体。书中涉及是生态建筑和生态建筑理论,在“生态中心城市”优先考虑自然基础设施在生物承载力和弹性的范围内设计,以生态科学为基础:建设“生态中心城市”的原则,再造环境为模拟自然的环境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