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日常都市主义[美] 约翰·雷顿·蔡斯,玛格丽特·克劳福德,约翰·卡利斯基 编,陈煊 译《日常都市主义》于1999年首次出版,再版于2008年,已成为讨论城市和现实生活的经典之作。结合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理论和实践,本书探究城市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必须对日常生活和邻里关系作出的积极反应,并且提供在社会和政治的城市框架内如何进行分析和工作的方法。 编著者们将美国近半个世纪以来规划干预的城市项目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现代化城市普遍面临的新挑战。该书在美国的出版引发了业界巨大的反响和广泛共鸣,道格拉斯·凯尔博将“日常都市主义”视为当代城市主义的三大主流范式之一。日常都市主义提出了一个似乎出人意料,又与大多数人有关的概念——日常生活,这更大的意义在于其映射的一套新的城市设计价值观。如果说日常都市主义仍然指定一种设计策略,那么它已成为一种描述已被接受的、积极的日常城市空间和活动的术语。 本书编者约翰·雷顿·蔡斯、玛格丽特·克劳福德和约翰·卡利斯基将这一理论带入了21世纪,探究这一方法面临的挑战,并且对其未来应用进行了批判性地再创造。
-
城镇供水管网系统模拟理论与工程实践舒诗湖 著《城镇供水管网系统模拟理论与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了供水管网系统仿真模拟的技术理论,包括数学模型、优化算法和不确定性分析理论等;详细描述了管网建模的技术过程,包括模型系统构架与顶层设计、数据采集与录入、现场测试、水量分配、参数设置、模型校核、模型应用和模型维护等;重点介绍了管网水力模型在规划设计、运行调度中的应用案例,分享了世博园区供水管网水质模型建设与应用探索。
-
公共空间更新与再生[日] 马场正尊 著,张美琴,赖文波 译公共空间更新与再生的根本在于个体汇集下的自发组织力量对社会未来的参与和承担,社会可以给个体如此大的可能性用行动完成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期盼。基于当下社会背景,本书探讨了公共空间该有的样子以及针对“公共”这一概念的未来思考。本书分别从公园、政府机关、滨水空间、学校、航站楼、图书馆、住宅小区几个方面,介绍了公共空间改造过程中的思考、成功案例以及改造构想等内容,同时书中还收录了艺术策展人森司和制作人清水义次的两篇访谈。全书内容兼具理论、实践与创意与一体,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新时代城市管理精细化执法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中介空间李珺杰 著《中介空间:建成环境的被动调节(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首先遵循形态解析-作用探索-效果验证的途径,解析利用建筑空间进行被动调节的理论、实践的类型和发展演变。其次,基于400余份建筑可持续观调研问卷,200余幢大型公共建筑的相关数据整理和30幢建筑长期深入的调研测试,研究将影响中介空间的被动调节作用的因素归类为建筑空间信息参数、使用者满意度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物理环境的舒适度三个方面,并确立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框架。
-
城市热带风约纳斯·莱福(JONAS REIF) 著,杨振尧 译来自德国众多的应用案例和实施向全世界展示了绿色是可以在枝繁叶茂(甚至是热带植物景象)的城市发挥作用的。约纳斯??莱福为明天的绿色城市收集了众多充满灵感的想法:绿植是否可以种在屋顶上,在死气沉沉的后院里,在建筑物的某些地方。 40 种特别适合城市生活的植物,通过对它们做相应的了解后,便可以将它们安置在*小的面积上。
-
公民现实主义[美国] 彼得.G. 罗 著,葛天任 译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和塑造蕴含着社会、政治和历史的种种要素,正是这些要素使得城市公共空间既属于每一个人,又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人。彼得??G. 罗指出,城市规划师在塑造公民场所时需要跨越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藩篱,才能既避免国有场所的威权特性,又抵挡住私营场所的排他特性,从而使得公民场所具有真正民主的价值倾向。
-
城市既有建筑改造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图解程晓青,尹思谨,李佳楠,左杰 著《城市既有建筑改造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图解》针对城市既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改造项目编著相关导则配套图集,借鉴国内外性能化设计的先进理念,考虑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效果,更加侧重于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参考集成,而非提出限定性指标。本书寻求对于城市既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改造项目给予重点环节的有效指导,对于当下改造项目全面缺乏指导的现状,将有很好的补充效用,将极好的满足对于此类参考的迫切需求,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改造项目的发展贡献力量。读者对象为养老服务设施改造工程的组织、管理、设计、施工、运营、使用等各环节的相关人员。
-
功能性国际城市张健 著张健,山东青岛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高新技术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重量城市群内二三线城市开始承担部分优选城市的功能,走向“功能性靠前城市”。当前我国正着力打造三大优选性竞争力的城市群,研究城市群中数量众多的二三线城市以“功能性靠前城市”为导向的城市战略定位和战略功能平台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书章阐述了功能性靠前城市的研究背景,包括概念界定、研究理论基石,优选化和国家战略背景;第2章重点阐述了战略功能空间平台的构建,包括战略通道空间、泛中央公园区、中央文化区、战略创新区、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泛城市区域的靠前化功能平台等6大类型空间平台,这部分论述采用了数个国内优选城市的案例分析;第3章是功能性靠前城市定位和平台构建的实践部分,包括秦皇岛西港区构建品质的靠前旅游功能性城市的中央功能区、邢东新区构建邢台功能性靠前城市的战略大平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区崔寨科学城片区的战略创新空间规划、山东临沂高新区构建城市靠前化功能引擎平台的规划实践。所有这些规划实践都是作者本人的规划项目。
-
创新型街区王峥 等 著为了全面审视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发展新思路,构造以创新型街区为代表的开放式功能单元,《创新型街区:评价与发展模式》建立了包含创新经济、城市活力和空间形态的概念框架,筛选出创新型街区的发展质量评价重点指标。针对纽约曼哈顿硅巷、伦敦国王十字区、费城大学城、悉尼韦斯特米德街区和麦格理公园创新区等案例,《创新型街区:评价与发展模式》分析了不同发展背景下各城市强化自身资源优势、弥补短板培育创新型街区的举措和经验。*后,《创新型街区:评价与发展模式》立足高等教育资源带动、金融资本推动、多元文化融动三条路径,提出了融合产业园区、大学校区、居民社区、商业办公区和城市街区的北京创新型街区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