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中的资源均衡配置王哲 著在以市场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下,原本均质而缺乏活力的城市资源配置模式转变为了以经济理性主导的、注重使用效率与效益的市场配置模式,但不同利益主体对于城市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有着不均等的话语权,致使城市资源配置呈现出利益导向的非均衡现象,而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行使公共政策的重要工具,其在弥补市场导向下的资源配置失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城市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市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规划中的资源均衡配置》基于以上背景,创新性地将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交叉运用到城市规划中,以探讨城市资源均衡配置的有效路径。《城市规划中的资源均衡配置》以“宏观-中观-微观”为脉络,分别就城市总体发展模式及设施的均衡布局,城市重大资源周边用地的均衡性指标,社区规划中资源均衡配置的方式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并从资源均衡配置的角度对现行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优化展开探讨。
-
城市微更新李涛,孟娇 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成为非常稀缺的资源。为了使城市物质空间满足人们新的需求,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对城市空间进行局部、微小的改变往往能激发城市自身的能动性,避免了因大规模改变城市空间环境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后果。本书围绕城市微更新这一话题,以理论结合案例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近年来颇具代表性的城市存量空间设计与改造实例,包括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老旧工业建筑改造、老旧独立居住及办公空间改造、商业空间及商用建筑改造、城市广场改造、学校改造等项目类型,通过改造前后对比、局部初设图纸、高质量的实景照片,向读者全面展示项目改造过程。 本书适合建筑师、相关专业院校的师生,以及关注城市发展、对城市微更新感兴趣的人士参考使用。
-
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与生态修复王宝强,陈姚,刘合林 著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水安全问题逐步成为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有效地解决水问题、实现水安全,各城市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实践。当前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存在理论研究匮乏、重项目轻系统统筹的问题。本书遵循“研究源起——理论研究——模型构建——实证分析——策略提出”的逻辑思路,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探讨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模型理论构建、水安全问题识别分析、水安全问题导向的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策略等问题。理论构建部分,基于对水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解析,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水生态四个方面构建城市水安全评价综合模型,并明确了各系统评价的范围、指标、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对城市水安全状况进行分区、分级、分类问题识别,划分安全风险等级,识别出城市“水量-水质-水患-水活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水安全问题识别实证分析部分,基于水安全评价模型,采用襄阳市近几年的水文数据、地理统计数据、经济社会数据、网络监测数据,分别从市域、中心城区、次流域等空间单元对襄阳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水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和关键问题识别。水安全问题导向的水系统生态修复策略部分,基于对不同区域、不同流域的水安全主要问题识别,确定了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的目标和主要空间布局,分别提出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水资源高效利用机制、水资源保护意识提升的资源保障对策,源头控制、中间环节管控、末端治理等环境改善对策,防洪涝绿色基础设施、洪涝工程设施、水灾害安全相关设施建设等水灾害防治对策,河道综合服务效能提升、水生态保护意识提升两项生态恢复对策。
-
在四个出新出彩中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孟源北 著本书总结2021年广州如何高质量完成总书记交给广州的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四个出新出彩”重要政治任务的详细情况。2018年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提出的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靠前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出新出彩上做了重要指示。本书在内容上,充分整合理论思考、实践探索与典型案例,全面呈现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所应有的定位、担当和作用。
-
城市海绵绿地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徐海顺 著海绵城市是当前城市人居环境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城市绿地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绿地海绵体)。本书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为核心理论,将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机耦合,围绕绿地海绵体的雨洪管理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系统地提出多目标、多尺度的海绵绿地本土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结合相关实践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循环加速研究机制。全书包括背景篇、理论篇、实证篇三个篇章。背景篇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与功能,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耦合的模式与体系,并对国内外海绵绿地建设的相关理论经验与实践案例展开综述;理论篇系统提出了海绵绿地规划设计的本土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包括: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绿地规划理论、城市海绵绿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海绵绿地水文生态过程分析模拟,以及不同尺度的城市海绵绿地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实证篇针对不同绿地类型的海绵绿地规划设计实践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为“灰绿结合、蓝绿交融”的地域性景观生态海绵建设提供指导与借鉴。
-
建设工程精品范例集张宁宁 著本书是一本建筑设计施工行业的标准参考书。 作者甑选了多项建筑工程精品范例。对工程的招标、合同、预算、监理、控制、材料以及验收等。进行了纵深剖析,横向类比。集教、学、鉴、赏于一体。角度新颖,触点明确,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是建筑工程行业相关人士的佳选读物。
-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法与案例方程 著本书是新形态教材,以案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修建性详细规划各个阶段草图表达的目标、过程和方法,包括16个完整案例、120余张手绘图纸、18个设计过程动态视频。在理论部分,本书以手绘草图所涵盖的三个工作阶段进行讲解,包括规划设计分析、规划设计表达、与规划设计创新,并结合计算机绘图及“大数据”分析背景介绍了当前规划草图的表达重点及表达创新。本书还结合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四大规划阶段,即设计前期阶段、初步构思阶段、方案完善阶段与方案表达阶段,详细介绍了手绘构思的过程即如何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更好的规划设计创新。本书重点对居住区、商业区、度假区、大学校园、历史文化保护区、滨水区等实践案例的阶段性草图进行了分析,通过图纸和动态视频,向读者阐述各个阶段表达的重点与方法,帮助初学者及规划设计师在计算机及“大数据”时代更好地完成手、脑、计算机的协同创作。本书重点对居住区、商业区、度假区、大学校园、历史文化保护区、滨水区等实践案例的阶段性草图进行了分析,通过16个完整案例向读者阐述各个阶段表达的重点与方法。本书借助数字化表现手段,以绘图视频的形式向读者生动的展示设计和构思过程,用直观且具有过程性的影像弥补了纸质书无法呈现的动态效果。另外,本书还录制了案例建成后的实景视频,便于学习者建立从方案到建成实景的认识,更好的体会规划构思的实践效果,这也是传统教材无法达到的目标。
-
智慧城市综合管廊技术理论与应用张涛,戴文涛,丁宁 著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巡检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并开始在城市综合管廊中得到应用,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基础,尚未充分考虑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面向现场人员运维业务和管理的影响,局限在局部的智能化和体系架构研究上,无法支撑智慧城市综合管廊的可持续发展。在总结和分析了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并根据作者多年复杂系统设计与研发的工作经验编写了本书,全书共分7章,介绍了智慧城市综合管廊的基础理论、综合监控与智能分析、全寿命周期安全与经济分析、智慧城市综合管廊技术应用研究等内容,确保本书能为管理者提供参考,为设计者提供建议,为运营者提供思路。
-
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沙永杰 著本书基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视点,对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主要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和分析,为中国的城市治理决策、土地规划管理,以及城市交通、产业、环境和房地产等相关领域提供一份系统的对标城市深度案例。本书阐述的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经验包含城市(国家)治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两个层面,且自上而下,多方面兼顾,形成城市治理一体化的合理格局,切实发挥了规划的引领作用。本书重点阐述了值得中国城市分析和参考借鉴的四个方面——公共住宅、产业发展、环境(水资源和绿化为核心内容)和城市交通。这四个方面都是由政府保证的,在新加坡城市(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各个方面都有一套完整架构,又能在土地规划和建设实施上实现高度协调和相互支撑,体现出新加坡在规划上具有前瞻性和连贯性,而实施过程中又能保持动态调整优化的重要特点。
-
全球城市空间组织汪明峰 等 著全球城市是当前国际城市研究和中国城市建设的热点议题之一。《全球城市空间组织:新兴产业、行动者与网络》试图在城市研究与产业研究之间架起桥梁,厘清技术进步催生的新兴产业与全球城市空间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全球层面,对全球信息网络、全球创新网络、全球生产网络、全球消费网络等不同维度的城市网络做了系统研究;在地方层面,对新加坡、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案例进行介绍,特别对上海的物联网、软件、创意设计、时尚消费等典型产业案例做了深入分析。《全球城市空间组织:新兴产业、行动者与网络》还对全球城市和城市网络研究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与反思,从而辨明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全球城市发展的规划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