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生态城市设计伍业钢,[美] 斯慧明 著生态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对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指导意义。本书收录了淮北市生态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洛阳市伊洛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设计、萍乡市麻山新区山水林田湖与美丽乡村设计、长春市合心镇新型城镇化设计、宁国市宜居城市及产城融合综合体设计、青岛市琅琊组团生态与产业空间格局设计、大连市庄河新区生态基础设施设计、绍兴市水城改造及滨海城市设计、天津蓟州区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综合体设计、秦皇岛市抚宁区特色小镇设计十个代表性项目,涵盖了产城融合设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水系设计、美丽乡村建设、矿山生态修复、特色小镇等当前城镇化建设所面临的典型问题,阐述了对于生态城市设计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成熟的见解与设计思想。
-
中外城市规划与建设史李合群 著《中外城市规划与建设史》主要包括:中国原始社会村落规划与营造,夏商西周时期城市规划、建设与布局, 东周时期城市规划、建设与布局 ,秦汉时期城市规划、建设与布局 第五章 三国、魏晋、隋唐时期城市规划、建设与布局 ,宋元时期城市规划、建设与布局 , 明清时期城市规划、建设与布局 第七章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与布局 , 西欧中世纪时期城市规划与建设 ,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城市规划与建设和近代资本主义时期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城市形态、土地利用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对这些共性、特点和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意在从专业基础学习出发,强调对基本概念与理论深八浅出的分析与介绍,注重对专业学习的辐射与启发作用。同时,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图文资料和许多的前沿性资讯,供学生学习使用。
-
城市规划与设计教程[日] 小嶋胜卫 著本书共分为8个章节,分别为: 第1章城市的概况、第2章城市规划的概况,介绍城市规划的相关定义和基本概念; 第3章近代城市规划发展,介绍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是18到20世纪的重要人物和流派; 第4章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介绍总体规划级别的各项规划内容; 第5章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介绍城市级别的景观规划与城市空间营造; 第6章城市更新和城市开发,介绍解决“城市病”的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开发案例; 第7章城市规划相关法律制度,介绍城市规划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的制定; 第8章未来课题的展开,是未来城市规划发展方向的展望和预测。 本书是: 系统的入门基础知识书、学生的专业参考书; 城市规划发展历程及各种专业数据的速查书; 可了解日本及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策略及实践经验的案例书; 通俗易懂,案例生动,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阅读的科普书。
-
教你打造成功的特色小镇杨文海,刘明海 著本书从特色小镇的背景及基本概念入手,深入阐释了特色小镇的发展状况、创建培育、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政策及申报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对如何运用PPP模式打造特色小镇进行了论证,同时结合国内外特色小镇的经典案例,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及发展。 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策划到运营,逐层分析、详细解读,紧扣时代脉搏,把握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及热点,为相关城乡规划设计单位及人员提供了实用的特色小镇打造攻略。
-
中国北方寒冷缺水地区海绵典范“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创新实践”课题组 著本书主要介绍何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白城模式”?简而言之,便是立足中国北方寒冷缺水地区的自然生态本底,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方式,科学系统构建人水和谐的城市水生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同时融合以人为核心的旧城改造完成城市更新,继而沿“一带一路”输出北方寒冷缺水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模式和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生态白城”智慧。
-
住宅产业化论李忠富 著本书论述了中国发展住宅产业化的意义和必要性、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发展目标、途径和模式,探讨了住宅产业化组织结构演变规律、发展关键,分析了住宅产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带动性。住宅产业化是以住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材、轻工等行业为依托,以人才科技为手段,通过将住宅生产全过程的设计、构配件生产、施工建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从而实现住宅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通过工业化方式生产住宅,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应以政府政策为引导并加大扶持力度,依托大型企业成立住宅产业联盟,加大技术研发投资投入,积极宣传改变传统观念,推动产业化住宅为消费者接受。
-
建筑模型制作[英] 尼克·邓恩 著实物模型是建筑师工作中的必备工具。尽管CAD等数字化工具可以创造出复杂的计算机模型,但这些虚拟模型并不总是能够清楚地表达出建筑的三维感。《建筑模型制作》一书详尽介绍了模型制作过程中所有令人振奋的建造可能性。 本书探讨了模型在不同的环境中是如何被使用的及其建造原因; 本书按照不同模型材质的序列逐步探索了它们的制作工艺; 本书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整理技术和3D打印、激光雕刻等数字制作技术;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加了270多幅图片。
-
太湖石与正面体方海 著此为一本以世界视角反思中国园林的著作,撰写源头为王昀教授《中国园林》一书, 书名中太湖石与正面体分别象征中西文化。书中作者以崭新的观察视角和犀利的批判眼光,从东西方园林的对比研究入手,探索设计科学的形式规律。从园林到博物学,作者通过对比东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和图像表现传统,展现设计科学的渊源;从博物学到自然科学,作者将探索的视野扩展至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医药学、工程学、宇宙学和广义的设计学等,揭示设计科学的内涵。园林研究所引发的醉z同音伟大的成就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作者追述艺术与科学的渊源,动物的设计智慧,大自然的色彩,以及从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到阿尔托,从富勒、帕帕奈克到诺曼所发展出来的设计科学的理论建构,醉z同音后结合中国自身特点,为中国设计科学的建立提出创新性理论性。并指明,中国园林既需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也需要与世界其他园林系统进行更广泛的对比交流,需要跨思维、跨领域研究构建中国设计科学。
-
街道与城镇的形成迈克尔·索斯沃斯,伊兰·本-约瑟夫 著尽管本书聚焦于美国的街道经验,但是这些涉及街道规划和设计的内容在全球范围内适用,尤其适用于正在发展与修建新街道的地方。今天,中国的许多新城镇是依照已经过时的或者缺乏因地制宜观念的西方模式设计与建造出来的。 我们在此强调本书中的以下几点: ·街道是为城市生活而搭建的公共框架,它们远不只是仅供车辆穿梭的交通通道,而是必须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者——行人、骑行者、出租车、公交车以及更多的使用者。尽管汽车主导着街道的设计,但这种主导必须权衡并臣服于其他共同享用街道的使用者的需求。 ·在新城市的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创造出适应行人和骑行者共同需求的街道网络,用以维系居住区的宜居性。 ·街道设计标准必须对自然与历史环境、社会生活与文化具备灵活性和灵敏的反应。尽管统一的街道设计标准对塑造城市具有强大的力量,但未能切合一个场所及其文化的标准,则能导致巨大的破坏。 ·规划师和城市设计师们能够通过研究老城镇的传统街道式样学到很多东西。传统街道可以根据当前的需求进行保留和改造,它们能为新的街道设计方法激发灵感。街道建设的目标是创造出功能完备、适宜居住的街道,而且要使得这些街道关联所处的自然与历史背景,支持所处社区的社交生活,并且对使用者而言它们既舒适又安全。
-
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与层积刘祎绯 著“城市历史景观”是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领域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先提出并推行,是可用于指导历史城市在面临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时,采用的一种整体性的方法。《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与层积:认知和保护历史城市》借鉴地标-基质模型,搭建锚固-层积模型,并以英国城市卡迪夫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三个阶段细分锚固-层积效应。鉴于如今绝大多数历史城市都已进入第三阶段,而城市遗产的周边环境是该阶段中矛盾聚焦的重要空间,直接影响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与管理,《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与层积:认知和保护历史城市》对我国与英国的城市遗产及其周边环境制度展开综合评述与比较研究,并建议加强对周边环境管理制度的建设,以保障城市历史景观在持续性的锚固-层积效应中保持良性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