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街道设计指南美国国家城市交通官员协会 著《城市街道设计指南》概述了城市街道设计的各种原则,使街道安全而富有魅力,吸引人们在城市环境中步行、购物、停留以及驾驶,这些原则旨在创造真正为人所用的城市街道空间。 《城市街道设计指南》,以动态且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阐述了新一代城市街道设计的原则和愿景,反映了新时代的城市街道。街道是我们共同的生命线,是城市经济的基础。街道占有80%以上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促进商业活动,为居民提供休闲庭院空间,并为人们提供四处游玩的安全空间,无论是步行、骑自行车、驾驶汽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设计需要考虑街道在城市中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面面俱到才能有效激发城市活力。
-
饶平石壁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陈蔚辉 编饶平位于广东潮汕旅游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潮汕地域文化特色,《饶平石壁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对饶平石壁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该规划具体包括风景区总体规划背景、发展现状分析,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景区发展目标与市场定位、功能分区,旅游产品规划与营销策略制定,旅游设施、旅游环境建设与保护,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饶平石壁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科学、细致,可行性较强,对其他城市旅游规划项目的开发具启发意义。
-
工业园区规划刘建文 著《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工业园区规划》一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工业园区规划概述,包括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概述、工业园区构成及规划设计基本要求和工业园区建筑规划设计与布局。第二部分工业园区系统规划,包括工业园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工业园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第三部分工业园区规划案例分析,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案例分析、经济开发园区案例分析和生态工业园案例分析。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规划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从事产业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的建筑师、规划师的参考用书。
-
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评价与辅助决策胡云锋等 著《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评价与辅助决策:中原经济区》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结合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目标及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采用时空格局变化的分析方法,开展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不同时期国土开发、城市环境、耕地及生态保护变化特征与分阶段区域差异的分析,清晰刻画出不同功能区和不同时间段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及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契合程度,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未来规划提出决策建议。
-
海绵城市概要崔长起 金鹏 任放 杨天民海绵城市的内涵应是城市“海绵体”的组合,做到下雨时吸水,干旱时释水的技术措施的共同认知为:低影响开发基础设施、城市排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和城市水利防洪保护系统相互协作完成雨洪管理。本书依此展开对海绵建设的组合因子架构的技术关键节点和基础理论与实践进行归纳分析和探讨。
-
西方城市管理陈松川 著本书力图通过甄别归拢国内外现有的城市史、城市问题、公共管理、城市规划等多学科专著和期刊的史实、理论、政策点滴,并进行重新串接,从历史演变、理论体系和政策模式三个方面对以欧美为主体的西方城市管理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概括,明确西方城市管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城市管理学体系轮廓。
-
2018首届郑州国际城市设计大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学会 著本书是配合首届郑州国际城市设计大会的成果图书,书中收录了国内外建筑学界、城市设计界产、学、研等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结合大会的主题和平行论坛议题的主题论文70余篇,充分展示了契合“提升城市品质、创建宜居环境——跨学科、多领域协同的城市设计”会议主题,值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互相交流学习。本书适用于建筑行业、城市设计等专业从业者、相关单位负责人、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科技工作者、院校师生阅读。
-
北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孙宝芸 著本书以北方海绵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海绵城市理论和设计方法予以介绍,并对北方地区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及方法予以研究。通过对北方城市的自然条件和暴雨内涝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北方地区发展海绵城市的限制条件并给出建议,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指南提出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设施的北方适用性。最后,针对大连庄河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予以分析,从规划体系、总体路线、空间格局、海绵创新点、管控分区、道路系统、景观系统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北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设计方法。 本书适合城市规划及设计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大学生、科研机构工作者使用及参考。
-
古城新迹胡莹,王孟永 著本书记录了苏州科技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烟台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六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联合毕业设计——“古城新迹:历史街区中的地域性城市更新——苏州古城丰备义仓地块建筑方案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相关的思考。课题包括城市研究与建筑设计两部分,学生从整体区域研究出发,通过现场调研、问题分析、项目策划,梳理城市公共空间、提出建筑设计框架,并基于此完成建筑单体方案的设计,同时对建筑细部节点构造有一定的表达。
-
城市弹性的测度与时空分析蒲波 著中国正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此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这要求逐步降低城市脆弱性、提升城市弹性。城市弹性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城市基础建设、城市社会和城市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应对不确定性风险与灾害的能力。当城市系统及其子系统在发展中具有一定弹性并相互协调发展时,城市及区域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弹性如何测量?子系统间是否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规律如何?这些问题的解答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市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城市弹性的测度与时空分析:以四川省为例》构建了城市弹性测度模型,实证研究了四川省21个市州城市弹性及其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具体而言,一是提出了城市弹性测度框架。在分析城市弹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弹性综合测度体系。即以城市经济、工程、社会、生态子系统及其耦合协调发展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弹性综合评价体系,包含4个子系统和21个具体指标。此外,从城市系统协调发展角度,构建了城市四个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模型。二是实证分析了四川省城市弹性的空间分异与动态演变。分析得出:2003-2013年四川省城市弹性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梯度化空间分异特征;空间分布集聚程度逐渐增大。此外,四川省城市经济弹性、工程弹性和生态弹性呈现出集群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城市社会弹性空间分异特征不明显。三是实证研究了四川省城市弹性协调度的空间分异和动态演变。研究得出:2003-2013年四川省城市弹性静态与动态协调度均有所下降。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导致静态协调度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四川省城市弹性静态协调度空间分异特征不显著,而动态协调度则呈现出集聚化的特征。在时空演变上,四川省城市弹性静态协调度呈现出弱空间异质性,动态协调度则表现出弱空间同质性。四川省城市弹性经济与社会静态协调度在空间分异上呈现出分散化的特征,并在时空演变上具有空间异质性。四是实证探讨了四川省城市弹性及其协调度的时空过程。分析得出:2003-2013年四川省城市弹性重心向辖区西北方向移动、展布范围显著扩张、密集性水平显著提高、方位逐渐偏离正北方、形态呈圆化趋势;四川省城市弹性静态协调度重心波动较大、展布范围轻微收缩、密集性水平起伏不定、方位变化趋势不明显、形态呈现圆化趋势。五是提出了一种包含时序数据和截面数据的城市弹性及其协调度三维判定模型。运用时间、城市弹性及其协调度构建了三维判定模型,并对四川省21个市州进行了演化特征分类,进而就提升城市弹性及其协调度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由于笔者能力和水平有限,拙作中有些材料未及时更新,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有些论证不够全面,有些论点有待进一步商榷。书中也难免有失当谬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