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
城市园林绿化对细颗粒物消减作用研究李新宇,赵松婷 著本书通过国内外文献查阅,综合评述植物滞留大气颗粒物的规律研究进展及方向,多角度分析了不同植物及群落的滞尘能力及影响植物滞尘能力的因素,旨在对进一步理论研究及园林生态建设提供借鉴意义。同时,为分析城市绿地对降低空气PM2.5浓度的作用,发挥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功能,对不同季节内城市典型绿地与裸地内空气PM2.5浓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空气PM2.5浓度情况进行偏相关分析。本书对天坛、中山、紫竹院和北小河公园4个公园内16种不同植物群落及北四环旁3处道路绿地进行了PM2.5浓度监测;最终对道路绿地与公园绿地的几种典型植物配置群落中大气PM2.5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评价了不同植物群落对消减大气中PM2.5浓度的作用,筛选出消减PM2.5的最佳种植模式,并建立了公园内绿地空气PM2.5浓度连续监测数据库,找出了影响植物群落对消减PM2.5的关键因子。
-
观念的演进沈榆 著中国现代设计是伴随着现代化现代进程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作者搜集资料十年,梳理、研究、写作五年,为读者还原一段真实的中国现代设计史。作者将研究坐标放在“设计”也是由设计师们的活动或行为所组成的,是一种人类活动。这样一种行为是在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而作者在研究设计观念史的时候,融入了社会学、科学、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在研究中,作者突破贴“标签式”的研究方法,在真实的设计实践与探索中反思,引出了许多有趣且深刻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关于中国现代设计思想资源的辨析一般认为“图案”是现代设计思想的重要来源,但从“共时”的角度来看,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与西方国家,特别是德国的技术合作及工业产品输入是另一支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市民阶层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这种思想资源的发育;2、中国建筑设计实践最早移植了国际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资源;3 、1949年以后,国际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主要依托“工程技术”与中国设计相联系,其“明言知识”与“意会知识”为其留下了空间,从“郑可系”师生谱系中发现“设计实践智慧”的价值。这种价值同样可以从“产品”的具体设计中得到印证;4、中国对外贸易需求的拉动,使得中国设计能够保留其客观作用,为以后中国设计的复兴奠定了基础;5 、20世纪80年代初在“品牌更新”与“生活品质提升”双轮驱动下的中国设计曾经试图通过国际先进技术购买形成的产品来刺激中国消费者的欲望,这种基于“工程”制度特征的设计改良所产生的市场效应只维持了短暂的时间,与此同时在南方却进行着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以南方工业设计事务所、青蛙工业设计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兴设计力量的崛起,带来了崭新的设计观念;。6、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随着派遣到国外学习工业设计留学生的归来,一场关于设计观念的大讨论持续了近10年时间。从表面看是关于“工业美术”与“工业设计”谁能主导当代设计的讨论,但实质上是一次“理论智慧”的大集聚。而港、台地区设计成功的经验也刺激了观念的拓展;7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哲学的符号学转向之风吹进设计领域,历经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洗礼的各种设计观念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设计师还通过参与国际设计竞赛来进一步检视自己的设计观念;8、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设计思想资源的积累使得中国设计走向观念的实验。
-
立体构成与设计应用李征,王欣欣 编“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大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高职高专、应用本科等课程中比较抽象难学的课程之一。编者针对学生立体构成基础薄弱的学情,根据艺术设计大类各专业培养基本目标提炼本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遵循职业能力培养基本规律,以“三维一体”为主线,即以培养学生立体构成的分析应用能力和设计制作创新能力、细致认真的工匠精神及团队协作职业素养为主线,将知识模块化,技能实训任务化,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共设置七个模块:模块一为认识立体构成;模块二为半立体构成与设计应用;模块三为多面体构成与设计应用;模块四为线材构成与设计应用;模块五为面材构成与设计应用;模块六为块材构成与设计应用;模块七为综合构成与设计应用。每个模块都以设计项目为平台,先分析立体构成在设计项目的应用,再将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融为一体,并以任务形式学习,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无缝对接。每个模块都配套微课视频、示范操作、立体构成项目库等立体化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知识点、技能、行业和企业项目经验有机融为一体。通过拓展训练环节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
室内设计实战指南陈郡东,赵鲲,朱小斌,周遐德本书结合作者多年在室内设计行业第一线的实战经验编制而成,是为室内设计师群体量身定制的工艺与材料系统性专业读物。 书中图文并茂,由浅入深的介绍了每个设计从业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六大知识系统。分别是装饰材料知识,施工工艺知识,建筑结构知识,消防规范知识,水电设计知识,暖通设计知识,设计通识知识。从室内设计师自身的专业出发,系统性的囊括了与其设计工作开展密切相关的实操专业技能。 各个篇幅通过浅显易懂的实战方法论解读,配合相关专业图纸,现场实景图片以及相关实战案例的讲解。让读者能够彻底了解如何通过抽象理论加实践案例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同时,各个内容模块的设计架构都是由概念诠释,读图识图,工艺节点,施工流程,质量通病这几大方面系统性的为读者构建起室内设计师的知识框架。有了该知识框架后,为读者后续专业知识的更新和迭代做好“地基式”的准备,让学习效率更高,真正做到“授人以渔”的初衷。
-
绿色包装与设计张立雷,赵俊杰 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包装产品行业要审视自己的包装是否符合新的消费趋势,包装设计者有责任设计出具有品牌个性、凸显人文绿色心理和文化自信的包装。 书中不但厘清了传统绿色包装的理论内涵与现状趋势,更进一步提出了人文心理层面的绿色设计,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统文化或地域文化的再设计应用,并结合了大量案例来展示分析。本书作者作为中国联合设计委员会成员,多年来致力于绿色包装的研究。设计委员会也为其提供了一些优秀绿色包装设计案例作为支持。书中的工作室访谈部分让我们能够直面国际大奖作品,发现设计者之匠心独运。 本书无论是对产品包装客户还是设计从业者,都具有很好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值得推荐。
-
身边的设计史 为了光明王受之 著“身边的设计史”系列丛书的第一本——《为了光明·40个灯具的设计计》以现代设计史为出发点,选取趣味无穷而时常被人们忽视的“灯具”,讲述不同时空中这个物品设计和使用的来龙去脉,表达出丰富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使人们在轻松地阅读中愉悦地获得“营养”。本书还给广大读者有一个惊喜,那就是王受之先生专门为这本书亲手绘制的40张精彩插图!相信在大家携手战胜疫情的日子里,这一盏盏闪现智慧火花的灯具,将为你驱散阴霾、迎来光明!
-
平面构成巩振华,周秀峰 编本书共五章,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在吸收了国内外平面设计构成的成果基础上,精选风格鲜明和具有典型意义的平面构成设计与制作的作品为例并结合了平面设计的新特点新形势,针对高职职业院校的特点,以培养一批高端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平面构成”是将现有自然形态中的点、线、面等抽象符号元素用艺术的审美法则,把它进行归纳和演义,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重组,在设计构成的理念中达到新的理想形态。该课程主要强调点、线、面单纯的艺术训练,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强调形态元素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的同时,用图形设计的形式,给人们视觉美感,用形象符号元素的叠加,减少,造成严谨又无穷率动变化的构图,扩大了传统图案的表现手段和领域,极大丰富了现代图形艺术,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当代中国广告批评的图景与脉络郭瑾 著现代社会中,广告在经济与社会文化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广告批评作为一种有效的纠偏机制是推动广告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广告批评一直以来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由于网络的崛起,使广告批评的声音得以放大,批评的影响力开始凸显。在这些批评中,有些批评不仅关乎广告的发展问题,甚至还涉及广告作为存在的合法性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广告批评,加强广告批评研究,揭示广告批评的内在规律就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而把握广告批评的规律,从批评的社会过程角度切入对当代中国广告批评的图景和脉络进行分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思路。《当代中国广告批评的图景与脉络:基于批评的社会过程考察》认为,广告批评由批评内容与主题直接构成,但也离不开批评渠道和批评者。或者毋宁说,批评内容与主题只是批评活动的产出,批评者、批评渠道及批评所嵌入的社会环境才共同形塑着批评活动的生产过程。因此,将广告批评作为一个社会过程加以研究,就需要以广告批评的内容和主题为切入点,逐步深入到其背后的生产过程中去。
-
生物的艺术形态[德] 恩斯特·海克尔 著,五月 译《生物的艺术形态》是恩斯特·海克尔所绘制的自然科学插画集,其中既有对原始微生物的刻画,也有对高等动植物的描绘,其所描绘的自然生物形态异常精准,其准确性已借由现代的高倍显微镜得到了证实。《生物的艺术形态》用绘画重建现存物种发展史,对20世纪早期的绘画、建筑和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书使世人了解自然界中繁复、完美对称的各种构造,使科学和艺术的关联更加紧密。《生物的艺术形态》中的插画兼具生物形态美及几何构图的美感,使当今的读者能更好地领略生物形态的美妙之处。
-
E4V创新力 突破界限的TOC创新流程[日] 岸良裕司 著,佟凡 译TOC是颠覆固有概念的突破性创新理论。本书介绍的E4V正是集合了TOC知识体系的精华,为了创造出让世界发出惊叹的创新而开发出来的创新流程。本书主要介绍了TOC创新流程E4V的来源、特点、前提以及实现所需的三个重要环节——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以及铺平道路,实现创新。三个环节中都会介绍实践性工具,不过*简单的方法还是用这些工具来解决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让所有流程得以在实践中应用。本书图文并茂,理论与实例相结合,适合企业管理者、创新实践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