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
建筑构造图集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情报组等编本书系从我国已建成的建筑物中选出的建筑构造170例,其中包括:儋头、天窗、组合墙板、吸音墙面等。在每个实例中除详图、简要说明外,还附有照片。建筑师、大专院校建筑系师生及广大建筑工作者。
-
菲利浦·约翰逊张钦哲,朱纯华编译本书介绍了曾先后荣获1978、1979年AIA颁发的建筑设计金质奖章和相当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凯奖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菲利浦·约翰逊的建筑思想和其作品、言论著作。本书第一部分评述中,作者以“探索、创新、不断进取”为题,结合大师的作品,详细、精辟地论述了大师建筑哲学观的转变过程;第二部分汇集了大师的41个优秀作品,附有简要说明和精美插图照片近200幅,彩色图版8页,形象地展示出大师高超的构思才能和精湛技艺;第三部分收入16篇论文,是从大师100多篇文章中精选而来的。本书适合建筑设计、科研及规划人员、建筑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
幼儿园建筑设计图集国家教育委员会计划建设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国家教委于1990年举办我国首届“全国幼儿园建筑设计方案竞赛”。本图书同从全国应征近千个方案中评出的获奖方案汇集而成,各方案均附有设计说明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这些方案都能抓住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特点,重视创造优美的室内外空间的活动环境,并能合理利用地形布置活动场地;结构构思上能考虑定型化和标准化;建筑造型活泼、新颖,能体现童心、童趣。本图集可供教育行政、基建管理部门、各级建筑设计院、城镇幼儿园和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有关系科在管理、设计、建园和教学中的参考价值。图集后还附有城市幼儿园面积定额,及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
房屋建筑学刘建荣主编暂缺简介...
-
西萨·佩里艾定增,李舒编译本书综合追溯了他的个人创作道路,译介了他的几篇主要论著,并选评了他的20几项代表作品,共收录图照资料近200幅,其中部分由佩里先生亲自提供。
-
建筑环境色彩设计施淑文编著本书从色彩学的基本概念出发,着重对建筑环境色彩设计原理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城市规划及园林建筑的环境色彩选择与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还介绍和分析了各种建筑环境色彩设计实例及国内外有关资料。
-
园林环境艺术与小品表现图王志伟等编绘园林艺术不仅替精神创造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一开始就用完全新的方式来建造,而且把自然风景纳入建筑的构图设计里,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来加以建筑的处理。本书可供从事景观规划、园林及小品设计、城市规划、美术设计的人们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本书汇集了国内外城市园林设计的各种表现图,为从事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美术设计及环境设计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份比较全面的参考资料。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园林与环境艺术平面表现图;园林与环境艺术设计透视图、鸟瞰图;园林建筑小品表现图;建筑室内外绿化配置钢笔表现图。这些表现图除了画法上可供参考外,选例主要侧重于构思较新颖的作品,可在景观规划与园林设计中起到启迪思路的作用。
-
土建制图同济大学制图教研室编著《土建制图》是高等工业院校函授教材。主要内容有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视图的画法、读法及尺寸标注,断面图、剖面图的画法,房屋工程图、钢筋混凝土结构图(房屋结构图、钢筋混凝土桥梁工程图)、道路工程图、给水排水工程图的图示内容、图示方法、图示特点与识读等。其中房屋建筑施工图、房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及房屋卫生设备施工图均采用同一住宅建筑为实例配合编写。在机械图部分,介绍了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的画法与识读以及机械图和土建图的异同点等。《土建制图》的特点是采用了新颁布的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1―86及《机械制图标准》GB4457~4460―84、GB131-83等编写。《土建制图》可作为高等工业院校、函授大学、业余大学、电视大学等土建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等教育自学之用,并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或自学。与《土建制图》配合使用的《土建制图题集》,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时出版。
-
西方造园变迁史(日)针之谷钟吉著;邹洪灿译古猿被大猩猩从食物丰盛的密林甥深处逐出,猿人跟在猛犸象之后觅食,原始人在贝壳遍地的海滨求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当人类开始在世界各地定居的时候,他们对所出的环境想些什么?他们又用什么东西来安营扎寨?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因而想以此为出发点来探索各种建筑空间意识起源的奥秘。读一读有关造园的书籍,就会使人油然联想到身边这个世界。在莽莽森林之中,夜行的人们依赖什么来把握前行的方向?草木散发出的芳香不是与方向有关吗?芳香确实可引人步出迷途。在炎炎烈日之下,靠着绿荫的遮护,人们可以舒畅自如的呼吸,倘有解渴的甘泉,那就宛如置身于天堂中一样了。《旧约圣经》中描述的伊甸园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它不仅养育了人们,还使人与自然相互谐调,融为一体。此后,任命进一步意识到,要适应外部的世界,就需完善人体自身的机能,于是他们逐渐炼就既能耐寒抗暑,又能忍饥耐渴的本领,还能象鱼那样畅游水中。这样大自然就成了适于生存的环境,从中产生了美于愉悦,也孕育了人类的文化。一旦人类的需要无法通过对人体自身机能的调整来加以满足时,他们就转而开始对外部世界进行改造,技术的产生,就是人类凭借外物来增强自身能力的结果,换言之,人类必定是在求生的拼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使用石块的。上述两方面的努力最终导致两个结果,一方面产生了造园术,一方面产生了建筑术。可以说,前者在创造一个人们所理想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所,后者在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将建筑嵌入到这个场所之中。这两者相辅相成,就形成了人类美好的居住环境。从中培育可人类的文明。但是,人们似乎不应该忘记这样一个问题:无处不在的矛盾还需要他们长期竭尽心力起解决。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才为各持己见的人们创造了相互接触了良机,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这种情况可能表现的更为突出。通常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经验深信不疑,而对他人的经验——即便是成功的经验——却满腹疑云,视为异端而加以拒绝。不久,人们就会反躬自问:究竟谁的经验正确呢?如果都正确岂不令人费解?难道只有自己的经验正确,别人的经验都是谬误吗?这样一来,如果陷入形形色色的矛盾之中,就必须考虑如何去协调它们。例如,关于人类的起源,美索不达米亚人一定有过无休止的争论,有的人认为,。人类是有一个人分裂而来,也有人认为是由男女二人繁衍而来,还有人认为是有父母,子女三人繁衍而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最后他们终于找出“60”这个数字——至今我们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分,秒等——来解释上述争论,因为60可用1,2,3这三个数字来整除。近几个世纪以来,西欧文明迅速崛起,民族交往日益频繁,生活在风和日丽的地中海沿岸人们的认识,与生活在雨雾迷蒙的北欧人所产生的观念常常互不相让,争执不休,其结果不是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吗?这就象古代中国最早发生在黄河上下游的战争,或者尼罗河畔上下埃及的统一那样都被视为文明进程的因素。文明诞生在各民族交往的交汇点上,同时也由一定的地理条件来决定,如河流、隔海相望的岛屿,山隘等。另外,解决这类矛盾所产生的文明还不断广泛地流传向世界各地,直到每个角落。它们就象随波逐流的木头被河水冲到岸上,并在那里堆积起来一样,连日本这样一个远离文明中心的最边缘地带也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文明,并且象博物馆那样原封不动地将它们保留下来。这似乎也是解决重重矛盾的一种明智的方法。尽管诞生在西欧的文明至今还在影响着世界各地,成为人们仰慕的目标,但是在人类文明史中,这种文明仍然可以看成是不成熟的。当西欧文明尚处在发展初期时,它们就象吸收自己祖先的遗产一样,拼命吸收远在它们之前就繁荣的地中海文明,新月沃地文明等等。任何新兴阶级都是这样,一面迫不及待地广罗他人遗产,一面编撰自己的家谱。由于文明通过其它媒介来传播,所以西欧文明在模仿其他文明的成长过程中难免生搬硬套,这一点在古罗马套用古希腊柱式的情况中就显而易见。但希腊人寄托在柱上的思想与罗马人在墙上立柱时的考虑却是不尽相同的。同样,法国哥特柱式等等被英国所采用也是如此。就建筑范畴而言,造园更明显地触及了建筑的本质。尽管它最初始于模仿自然,但后来于不知不觉中逐渐发展起来,最后新的形式脱颖而出。针之谷先生的这本《西方造园变迁史》,与他自己1956年由彰国社出版的《西方造园吏》一书比较,本书广征博引了更多的资料,并以民族之别、时代之差为经纬,系统论述了造园发展来龙去脉。若以经纬线作比喻,世界上的民族文化就如经线,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就如纬线,它们的兴起和繁荣,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无数这样的纬线织就的样式一直流传至今。倘若要以日本为中心创造一个体系,那么我们所企望的就是引入西方各国的文化,结合日本固有文化来创造出崭新的样式。
-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编辑委员会卷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编辑类书的传统。两千年来曾经出版过四百多种大小类书。这些类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宝库,它们以分门别类的方式,收集、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历代科学文化典籍中的重要资料。较早的类书有些已经散佚,但流传或部分流传至今的也为数不少,这些书受到中国和世界学者的珍视。各种类书体制不一,多少接近百科全书类型,但不是现代意义的百科全书。十八世纪中叶,正当中国编修庞大的《四库全书》的时候,西欧法、德、英、意等国先后编辑出版了现代型的百科全书。以后美、俄、日等国也相继出版了这种书。现代型的百科全书扼要地概述人类过去的知识和历史,并且着重地反映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就。二百多年来,各国编辑百科全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知识分类、编辑方式、图片配备、检索系统等方面日益完备和科学化。今天,百科全书已经在人类文化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类型的和专科的百科全书几乎象辞典那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一向有编辑类书传统的中国知识界,也早已把编辑现代型的百科全书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本世纪初叶就曾有人试出过几种小型的实用百科全书,包括近似百科型的辞书《辞海》。但是,这些书都没有达到现代百科全书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当时的出版总署曾考虑出版中国百科全书,稍后拟定的科学文化发展十二年规划也曾把编辑出版百科全书列入规划,1958年又提出开展这项工作的计划,但都未能实现。直到1978年,国务院?啪龆ū嗉霭妗吨泄蟀倏迫椤罚⒊闪⒅泄蟀倏迫槌霭嫔纾涸鸫讼罟ぷ鳌?因为这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编辑工作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由于读书界的迫切要求,不能等待各门学科的资料搜集得比较齐全之后再行编辑出版;也不能等待各学科的全部条目编写完成之后,按照条目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混合编成全书,只能按门类分别邀请全国专家、学者分头编写,按学科分类分卷出版,即编成一个学科(一卷或数卷)就出版一个学科的分卷,使全书陆续问世。这不可避免地要带来许多缺点,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不得不采取这种做法。我们准备在出第二版时,再按现在各国编辑百科全书一般通行的做法,全书的条目不按学科分类,而按字母顺序排列,使读者更加便于寻检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按学科分类分卷,每一学科的条目还是按字母顺序排列,同时附加汉字笔画索引和其他几种索引,以便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内容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学科和领域。初步拟定,全书总卷数为80卷,每卷约120~150万字(包括插图、索引)。计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出齐。全书第一版的卷数和字数都将超过现在外国一般综合性百科全书,但与一些外国百科全书最初版本的篇幅不相上下。我们准备在第二版加以调整和压缩。《中国大百科全书》按学科分卷出版,不列卷次,每卷只标出学科名称,如《哲学》、《法学》、《力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等。全书各学科的内容按各该学科的体系、层次,以条目的形式编写,计划收条目10万个左右。各学科所收条目比较详尽地叙述和介绍各该学科的基本知识,适于高中以上、相当于大学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使用。这种百科性的参考工具书,可供读者作为进入各学科并向其深度和广度前进的桥梁和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