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
-
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张艳华近年来人们发现,历史文化遗产既具有文化价值又具有经济价值,其 “经济价值”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遗产的经济价值一旦被提出来往往备受责难。本书在以上背景下,针对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城市建筑遗产,提出建筑遗产的经济价值,通过探讨与遗产保护有关的主要经济问题,对政府和民间力量介入遗产保护的不同方式进行了探讨。并以上海为例,根据其普遍性和独特性做了论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
-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庄裕光 等 主编中国古代建筑与古埃及建筑、古西亚建筑、古印度建筑、古爱琴海沿岸建筑和古美洲建筑一起,被史学界公认为世界六支原生态建筑体系,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俄罗斯文学家果戈里说: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是石头的史书,当书籍和文字(因特殊原因)被淹没时,只有建筑还在向人们说话。建筑用什么来说话?是用它特定的建筑语言——建筑的型制、建筑的装修、建筑的雕刻和色彩来表述建造时代的技术水准和人们的精神追求。梁思成先生说,中国建筑乃一独立的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并且指出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之一部。由是观之,中国古代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文化及艺术观。而上述各观点,除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形态、空间、结构、用材上,也必然体现在建筑的装饰,诸如彩画、雕刻、装修等方面。
-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路红,夏青 主编本书用实景图片和历史资料,对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的代表作品作了全面翔实的介绍,既有历史的钩沉,也有保护的回顾,展示了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也记录了天津保护历史风貌建筑的实践。收入的建筑物有玉皇阁、原汇丰银行、利华大楼、南开学校、纳森旧宅、梁启超旧宅等。
-
故宫经典于倬云 主编本画册由故宫博物院于倬云先生主编,并由他亲自撰写导论,综论紫禁城的营建沿革、规划设计思想以及有关方面的建筑艺术。本画册精选大量照片展示紫禁城内主要宫、殿、楼、阁、门等各类型建筑物的外景、内景、装修、装饰、陈设以及有关的设施,并分章撰写专文作深入浅出的概述。除此而外,另有图片说明作为辅助性的解说,以增加画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除摄影图片外,也有不少故宫珍藏的历史画、建筑实测图等各类墨线图。本画册是在本院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下完成的。本院诸多业务部门承担了部分工作任务。本院刘北汜先生、吴空先生协助主编工作,设计成书。古建研究人员郑连章、刘策先生和茹竞华女士参与编写和制图。周苏琴女士具体组织拍摄和资料搜集工作。画册内主要照片是由摄影师高志强、胡锺先生摄制的。
-
故宫经典故宫博物院古建筑管理部 编《故宫经典》是从故宫博物院数十年来行世的重要图录中,为时下俊彦、雅士修订再版的图录丛书。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余年,梓印书刊遍行天下,其中多有声名皎皎人皆瞩目之作,越数十年,目遇留犹叹为观止,珍爱有加者大有人在;进而愿典藏于厅室,插架于书斋,观赏于案头者争先解囊,志在中鹄。有鉴于此,为延伸博物馆典藏与展示珍贵文物的社会功能,本社选择已刊图录,如朱家溍主编《国宝》、于倬云主编《紫禁城宫殿》、王树卿等主编《清代宫廷生活》、杨新等主编《清代宫廷包装艺术》、古建部编《紫禁城宫殿建筑装饰——内檐装修图典》数种,增删内容,调整篇幅,更换图片,统一开本,再次出版。惟形态已经全非,故不再蹈袭旧目,而另拟书名,既免于与前书混淆,以示尊重;亦便于赓续精华,以广传布。故宫,泛指封建帝制时期旧日皇宫,特指为法自然,示皇威,体经载史,受天下养的明清北京宫城。经典,多属传统而备受尊崇的著作。故宫经典,即集观赏与讲述为一身的故宫博物院宫殿建筑、典藏文物和各种经典图录,以俾化博物馆一时一地之展室陈列为广布民间之千万身纸本陈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认识。此次修订再版五种,今后将继续选择故宫博物院重要图录出版,以延伸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回报关爱故宫、关爱故宫博物院的天下有识之士。
-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庄裕光 等 主编中国古代建筑与古埃及建筑、古西亚建筑、古印度建筑、古爱琴海沿岸建筑和古美洲建筑一起,被史学界公认为世界六支原生态建筑体系,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俄罗斯文学家果戈里说: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是石头的史书,当书籍和文字(因特殊原因)被淹没时,只有建筑还在向人们说话。建筑用什么来说话?是用它特定的建筑语言——建筑的型制、建筑的装修、建筑的雕刻和色彩来表述建造时代的技术水准和人们的精神追求。梁思成先生说,中国建筑乃一独立的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并且指出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之一部。由是观之,中国古代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文化及艺术观。而上述各观点,除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形态、空间、结构、用材上,也必然体现在建筑的装饰,诸如彩画、雕刻、装修等方面。
-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庄裕光 等 主编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建筑与古埃及建筑、古西亚建筑、古爱琴海沿岸建筑和古美洲建筑一起,被史学界公认为世界六支原生态建筑体系,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修,它所表达的主题都和中华文化倡导的精神密不可分,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装修,始终和主流文化密不可分的重要原因。由于装修题材大都经过文人画师的选择提炼,帮雕刻画的内容,一般都是与当地的山川形胜、圣贤功绩和忠孝义举有关。雕刻绘画中的人文故事,大都取自儒家经典,用艺术的手段,倡导忠贞爱国、孝悌传家、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行为道德,对于传承文化、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
圆明园中国圆明园学会 主编《圆明园(共5册)》学刊久已脱销,许多读者要求重印,中国圆明园学会决定借圆明园建园三百周年之际,重新刊印,以飧读者。此次出版,力求保持刊物的原貌,除盒套为重新装帧外之,对每集内容未作改动,皆维持原样。再版学刊将于九月中旬和读者见面,届时请关注学会网站的即时消息。1980年8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学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纪念圆明园罹劫一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与会者在会上谴责了帝国主义者焚毁圆明园的罪行,同时对长期以来圆明园遗址不断遭到破坏的情况深表忧虑。会后以宋庆龄、沈雁冰、习仲勋为首的1583人签名,发表了保护、整修和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同时成立了“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备委员会”。并由中国圆明园学会主办《圆明园(共5册)》学刊,以便推进对圆明园的学术研究。学刊于1981年11月创刊,到1992年5月,共出版了五集,登载了近百篇有关研究圆明园研究的文章,作者从历史、建筑、园林、文物保护等不同学科对圆明园本体和遗址的保护、整修、利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
-
刘敦桢全集刘敦桢 著本卷收录了1940~1961年期间刘敦桢先生关于古代建筑调查、研究,古典园林论述,讲话,工作信函等方面的著作。主要内容有:西南古建筑调查概况、云南古建筑调查记、云南之塔幢、丽江县志稿、四川宜宾旧州坝白塔、中国之廊桥、龙氏瓦砚题记、六朝时期之东西堂、中国之塔、南京及附近古建遗迹与六朝陵墓调查报告、曲阜孑L庙之调查及其他、真如寺正殿、中国的建筑艺术、皖南歙县发现的古建筑初步调查、山东平邑汉阙、苏州云岩寺塔、苏州的园林、南京灵谷寺无梁殿的建造年代与式样来源、论明清园林假山之堆砌、苏州园林的绿化问题、访问印度日记等。本书可供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专业师生,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人员以及建筑设计人员等参考。
-
想起唐朝赵仁童 主编,吴单华,顾今 编在煌煌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建筑文化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位置。建筑,凝聚着文化,彰显着文化;建筑的一切,归结了文化,又推动了文化。于是,中国建筑文化的建设推广及其发展,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中国建筑业产业报《建筑时报》应尽的宣传报道职责之一。《建筑时报·中国建筑文化》专刊,自觉地融进中国建筑新文化运动中,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以文化的眼光看建筑,探寻建筑及所有建筑活动的文化内涵;搭设一个较大的平台,展示传统建筑及其文化的精髓、现代建筑及其思想的精华。《建筑时报》以自身五十多年的历史积淀和发展积存,与中国建筑业不断的发展同行。在这一同行中,建筑时报已然成为中国建筑文化各个层面积极的、不断向上的组成部分,担负起天然而光荣的承传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的职责。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建筑业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犹如阵阵春雨、春风和灿烂的阳光,催发了中国建筑文化广袤大地上万木葳蕤、万紫千红的烂漫春色。《建筑时报·中国建筑文化》专刊在此春光里,生机勃发,坚持求真、求实、求新,坚持兼收并蓄,获得广泛的支持,国内业界诸多知名专家教授、两院院士、作家、记者为她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