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
-
古建筑假山孙俭争编著主要内容本书包括:概述;假山的定义及在园林中的艺术地位和功能作用;山石在园林中的布置形式与类别区分;叠山造景的表现手法、设计原则、布局位置;山石组合与假山的基本形式;叠石掇山的构造与工艺操作技法;叠册置石材料、施工步骤与操作要领;叠石的艺术要求与鉴赏等内容。 相关丛书1.古建筑砖细工 2.古建筑木工 3.古建筑电气装置与火灾预防 4.古建筑瓦工 本书目录第1章 概述;第2章 假山的定义及在园林中的艺术地位和功能作用;第3章 山石在园林中的布置形式与类别区分;第4章 叠山造景的表现手法、设计原则、布局位置;第5章 山石组合与假山的基本形式;第6章 叠石掇山的构造与工艺操作技法;第7章 叠册置石材料、施工步骤与操作要领;第8章 叠石的艺术要求与鉴赏;第9章 江南历史名园中假山的修复原则及修缮注意要点。参考文献。后记。 读者对象: 本书可供从事古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芦爱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国古建筑与园林》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之一,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教育司推荐教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国古建筑与园林》分上下两篇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建筑概述,古城与长城,宫殿建筑,礼制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古村落与民居,古桥梁与水利工程,中国古典园林概述,园林建筑,古典园林装修与家具陈设,中、西式古典园林比较等内容。《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国古建筑与园林》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体例新颖,图文并茂,并配有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对教学具有较强的辅助作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国古建筑与园林》可作为职业院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旅游行业的岗位培训用书。
-
千年古刹云翔寺慧禅、王其兴内容简介:坐落上海嘉定区南翔镇人民街100号的云翔寺,原称白鹤南翔寺,后列名为云翔寺,始建于公元505年,原上海南市区内有座名寺——留云寺,创建于公元1876年,抗战时期毁于战火。2001年,留云寺第六代传人、台湾悟明长老倡议重建留云寺,上海市佛教界集合众议,决定将已毁的留云寺建于南翔,使云翔寺与留云寺两寺合而为一,重接香火。
-
说厅韦明铧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形式,真可谓林林总总。单其名称,就有厅、堂、楼、台、阁、馆、轩、斋、榭、亭、廊、桥等等,它们的形态不同,用途不同,给人的美感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类建筑形式,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不同,也会发生相应微妙的变化。对于各类建筑的使用功能,古人常用“堂以宴、亭以憩、阁以眺、廊以吟”几句话来概而言之。意思是,堂是用来举行宴会的,亭是用来临时休息的,阁是用来眺望远方的,廊是用来漫步吟啸的。其实,我们对于中国的各种厅堂都不会陌生。无论是政府机关、园林名胜,还是商场大楼、住宅小区,那些正对大门、最为宽敞、往来必经、喧哗热闹之处,必然是厅堂所在。“厅”,古时候作“听”,意思是听事之处,也即官府办公的地方。到魏晋之后,才加上“广”,成为“听”。具体地说,厅者,“取以听事也”,是用来见客、宴会、行礼、交谈的地方。从外观来分,厅有大厅、花厅、四面厅、鸳鸯厅、荷花厅、蝴蝶厅等类型。“堂”与“厅”是极为相似的建筑形式。唐人徐坚《初学记》这样说堂:《释名》日:堂,谓堂堂高明貌也。按《礼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看来,堂的等级最初是很森严的,但后来这种等级也渐渐形同虚设。因为厅与堂在形制和功能上的相近,故人们通称为“厅堂”。厅堂不同于轩馆。明人计成《园冶》云:“轩式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轩的样式,类似古代的车子,取其空敞而又居高之意。轩适宜建在高旷之处,那样有利于观景。轩是南方园林建筑的特有方式,三面敞开,精致轻巧,能使人产生轩昂的高爽之感,如苏州留园的“闻木樨香轩”、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之类。《园冶》又云:“散居之居日馆,可以通别居者。”意为暂时寄居之所叫做馆,它可通往另一个住所。馆的规模大小不一,朝向不定。它如果和一组建筑群联在一起,一般前面都有宽大的庭院,如扬州徐园的“听鹂馆”、瘦西湖的“绿荫馆”之类。
-
说巷尹文桥作巷名,在江南城市中极多,在北方也有,桥跨要津,沟通街巷。于是桥名成了地名,有的城中之桥、吹河道游淤塞废弃。嗣后桥倾圮也不存,但巷名仍在,如得胜桥、辕门桥、丰步桥、三步两桥、宛虹桥等等,今日到此巷中,唯闻桥名,不见古桥,只有在巷名上,领略昔日水市水巷与拱桥、板桥、吊桥的美景了。 巷子悠长深邃,像一条长龙,所以以龙名巷的也有一些,如龙头关巷、龙背巷、一条龙、滚地龙、二龙坑、龙首,其实都是巷名,古代风水先生以龙脉看出山川水势地理,什么水拐三湾有龙势,山川走向有龙势,于是街巷名称和地名别名就有了龙城、龙川,一条在水边的巷子,也许就成了龙首,在高处的巷名,就称为龙背,地脉尽处的地名,就称为龙尾了。南京有转龙巷、双龙巷等巷名。传说皆与皇帝、王子的行踪有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庙为巷名也是极多的,小巷之中充满了佛语花香和诵经之声。以南京为例,有韦陀巷、罗汉巷、白塔寺、大悲巷、普华巷等,而更多的巷子则直接称为什么庙、什么庵、什么寺了,如龙王庙寺、七圣庙巷、石婆婆庵、二郎庙巷、寿安寺巷、拈花庵巷、旌忠寺巷、九莲庵巷、土地庙巷、东岳庙东首巷、三祝庵巷、星火庙巷、土地堂巷等等,不胜枚举,几乎是巷中有什么庙,就称什么巷,易识易记,便于烧香,巷以庙名也就顺理成章了。实际上,儒佛道三教之中的庵、观、寺、庙均可为巷名,如赞化宫巷、琼花观巷、石塔寺巷、地官第巷,天长地久以后,人们简称为赞化宫、观巷、石塔寺、地官第了。 昔日村镇,聚族而居,其村名往往就是以姓氏为名,如黄村、江村、汪村、刘村、刘村、陈村,如此等等,而同村之人居于城镇以后,由于宗族和血缘的关系,也会形成聚族而居的现象。如一个巷门之内,居住着一个血缘氏族大家庭,这个巷名可以称之为“总门”,还者称为什么巷。如徽州歙县盐商居扬州,其中有渔梁镇的巴姓族人居引市街,聚族而居,人丁兴旺,支房很多,占了一条巷子,巷子内还套有小巷,于是在街头巷门上书巴总门,遂成地名。其它还有蔡总门、扬总门等。阊巷之中,房派为系,总门之中,又有巷门。
-
说井尹文井是凿地取水的深穴。凡是人烟曾经密集过的部落,墟市、村庄、集镇,乃至皇宫、都市,其地下一般都会有水井的遗存。水井深藏于地面以下,兵火战乱会毁灭地上的建筑,惟独不能殃及地下的水井。解读一口口古井,抚摸古井的沧桑,可以从一个侧面追寻历史的遗踪,了解民风民俗,了解古井文化。汉字“井”字,最早见于《周易·井卦》:井的卦象是上为水,下为木。朱熹注日:“井者,穴地出水之处,以巽木入乎坎水之下,而上出其水,故为井。”古代的水井多用竹木结构做井壁,《周易·象辞》说:“木上有水,井。”朱熹注日:“木上有水,津润上行,井之象也。”描述了木质井壁、井栏、井圈的水井形象。20世纪80年代,考古人员在上海市青浦县崧泽文化遗址,清理出两口马家滨文化时期的水井,井口呈圆形和椭圆形,井壁光滑,水井残深1至2米,井中残留物有陶釜、鹿骨等,距今已有七千年左右的历史,比黄帝、炎帝时代还要早至一千年,是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最早的水井。早期的水井一般是土井。但是,由于泥土井壁经水后极易坍塌,使井水浑浊,井水变浅,先民们为了保持井水清澈,井壁经久耐用,发明了多种保护井壁的方法,筑井的技术也日趋完善。从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分析,筑井的发展过程大体上有土井、竹井、木井、陶井、石井和砖井。在河姆渡遗址第二文化层,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口原始水井遗迹,在一个直径600厘米的不规则圆坑中央,有一个约200厘米的方坑,方坑四壁密排木桩支护,口部叠置二层井干方框,是当时聚落中的一个生活水源。考古人员推测,在水井的上部,当时建有大井亭,井底存有积水,中央方坑可以在枯水时集中一定数量的水。在洪水季节或雨季,整个井中可贮存较多的水,在圆坑中置方井,以木桩、木井干支护。在上海松江县汤庙村新石器文化遗址的下层,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口以竹箍苇编加固井壁的水井,井壁上有芦苇的印痕和零星的残存竹片,芦苇呈纵向排列,竹片作圆圈状呈横向排列以支撑井壁,上海地区的河滩上芦苇成片,毛竹成林,以芦苇排列成井壁,以竹片作圆环撑开固定,是就地取材保护水井水源清洁的科学方法。“井者,清也。”对于人类生活来说,清洁稳定的水资源是人类定居生活的必备条件。为了获取水源,人们往往逐水而居,沿江沿河的台地,是人类理想的栖息地。为了获取更为清洁的水源,先民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发现穴地可以聚水。人们在穴地四周栽入木桩,防止泥土崩入水中,并且在其上部建井亭,以便保护水源。井坑边有踏脚的步石,在枯水季节人们可以沿步石下到井坑底部取水。井坑底部中央有一深坑,以保持枯水季节时能集中一定的存水量。远古时代的水井一般呈浅坑水井状态。在苏帅I澄湖、独墅湖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几百口良渚文化时期至宋代的不同时期的水井,水井成了记录先民遗踪的文化载体和标志物。
-
梵宫赵朴初倡,周绍良 主编《梵宫:中国佛教建筑艺术(豪华本)》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倡议编写,探讨了印度佛教建筑艺术对中国佛教建筑的影响,介绍了中国历代佛教建筑的演变、特点,以及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佛教建筑的影响。
-
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长廊大修实录阚跃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长廊修缮的范围,包括排云殿景区、转轮藏景区、五方阁景区、佛香阁景区和长廊景区。古建筑维修面积共约9389.95m2。工程自2005年1月开工,至2006年9月竣工。在修缮工程中主要依据了特有的万寿山工程则例进行。为了保存颐和园古建筑原工艺技术的做法和保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在修缮工程中,把原来不同于一般官式建筑的做法保存了下来。这样的科学态度,十分重要。这次颐和园重点修缮的古建筑,都是颐和园的重要景区建筑,排云殿、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面临昆明湖,高踞万寿山,极为雄伟壮观。而728m的长廊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长的古建筑画廊。对颐和园这一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价值展示来说,排云殿、佛香阁和长廊的形象至关重要。其维修将在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文奥运”增光添彩。
-
隋唐长安城佛寺研究龚国强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而都城长安作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佛教中心,对全国乃至东亚地区佛教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隋唐长安佛教寺院的研究课题,对中国古代都城考古、中国古代佛教考古等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作者用历史考古学方法,系统地整合了隋唐长安城佛寺的有关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分几个不同时期论述了城内佛寺的建寺情况和分布规律,探讨了佛寺与都城的相互关系;同时,对隋唐长安城佛寺形制布局的不同类型,以及寺内单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尽可能地进行了复原性的研究,并初步划分了长安佛寺形制布局的几个发展阶段;最后,主要从城中佛寺分布、佛寺的形制布局两个方面,对隋唐长安佛寺与早期都城佛寺和古印度佛寺的渊源关系,以及对同时代朝鲜半岛和日本都城佛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
-
趣谈老北京古建筑施连芳京城“内九”、“外七”等十六座城门、雄伟的天安门、精美壮观的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就是所谓的左右对称。因此,就出现了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笔者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例如:京城“内九”、“外七”等十六座城门以及雄伟的天安门;精美壮观的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等。从多种角度描述了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巧夺天宫的技术展现给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