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江西古建筑地图辛惠园,张剑文,孙蕾,杨安琪,傅娜 著《江西古建筑地图》择要介绍了江西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国j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计313处,涉及城池、村镇、墓葬、遗址、宫寺、祠庙、衙署、书院、园林、民居、塔幢、牌坊、桥梁等类型。另外,还将部分价值较高、有一定观赏性的文物点进行了列表整理。《江西古建筑地图》采用深入浅出的文字表达,配以实地踏勘取照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资料,以期图文并茂地介绍各文物建筑的历史沿革、形制特征、艺术成就和保存现状,既可作为普及中国古代建筑知识的案头收藏和导游手册,也可作为研究江西省城市、建筑的参考资料。
-
广西沿海近代建筑研究莫贤发 著本书以广西沿海近代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基础理论、历史文献、现状建筑的分析,系统地研究近代建筑的形成背景、主要特征、地域特色、保护利用等内容,通过以下几部分作逐步深入的探究:部分,通过早期西方教会的宗教传播、通商口岸的强势植入和后期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广、社会精英的推崇效仿四条影响渠道的分析,探究广西沿海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第二部分,通过现存建筑实例的分析,探究广西沿海近代建筑的形态特征,重点对立面形式的研究,分别从立面类型、立面构成分析,总结立面特征并探究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从物质空间、立面形式、建筑构造建筑选址与环境四方面分析近代建筑的形态独特性,重塑广西沿海近代建筑的文化价值。从文化来源、传播途径、接受方式、影响结果四方面凝练广西沿海近代建筑的地域特色。第四部分,分析当前广西沿海近代建筑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策略及保护路径。以期为后续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参。
-
山西古建筑地图赵寿堂,李妹琳,刘畅 著《山西古建筑地图(下)》是《山西古建筑地图(上)》的续篇。主要讲述山西省中北部大同、朔州、太原、忻州、阳泉、晋中、吕梁等地重要古建筑的分布、类型、形制特征及其保存状况等。图片丰富,资料详实,语言优美练达,既是古建筑知识宝典,也是真实有趣的探访纪行。不仅可作为案头研究参考,还可作为亲身寻访时的依据,具有比较高的科普价值。
-
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控制策略与实证分析徐秋实 著中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原”是指河南省以及河南的安徽北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南部、陕西省东部及山东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华夏的摇篮。中原的核心区域为河南。中原不仅足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而且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芜湖古代城市与建筑葛立三,葛立诚 著本书将芜湖古代建筑放在城市的背景中展开讨论。在介绍古代城市起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芜湖古代城市的发展轨迹,以历史街巷为切入点,对芜湖古城的形态和发展,以及街巷中的民宅、商铺等古建筑进行深入梳理剖析,尤其对作为芜湖古代城市建筑精粹的县衙、城隍庙、文庙等建筑群进行重点发掘。最后基于古城保护的重要意义,立足现实,对芜湖近20年的古城保护工作作专项研究,具体阐释了芜湖古城保护的规划与实施。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501幅珍贵插图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城市变迁和优秀古建筑的结构和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本书不仅填补了芜湖古代城市与建筑(精)系统研究的空白,而且为其他中小城市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
江南传统建筑文化及其对当代建筑创作思维的启示陈鑫本书以地域文化为出发点,从江南传统文化背景入手,对江南传统建筑的“理(哲学思想)——意(艺术审美)——形(形式语言)”三个层面进行自上而下的文化溯源和理论构建。并以此为基础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中的思想意识、审美倾向以及形式表达中呈现的问题进行审视,期望以颇具东方哲思和审美特质的江南视角对当代建筑创作思维特征进行研究,以一种文化自省的方式对当代建筑创作中的某些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与启示。本书在对江南传统建筑文化进行阐述时,以“文化发生学”的视角,紧扣江南文化在跨文化发展中的多元融合特点,运用人文地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对江南建筑形态特征背后的文化扩散和变迁因素进行溯源。同时,在对当代问题的论述过程中,为避免问题泛化,论文抓住当代创作环境对建筑意义、价值及审美的异化这个现实性问题,继而从小角度入手,以江南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境界本体思想和诗性审美为基本视角,对当代建筑创作进行针对性的审视。
-
外国现代建筑史图说毛坚韧 编著本书收录近400个案例,以图说的形式,通过词条式的“以点成面”的阐述,综合介绍了以欧美为主的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探求新建筑的运动,20世纪初期—20世纪中后期现代建筑运动的产生、发展和变迁,以及20世纪中后期—20世纪末后工业时代建筑发展的倾向,内容涉及其间主要的建筑艺术流派及其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建筑与其他造型艺术间的互动关系、建筑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联,以及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追求等。本书对高等院校建筑学及相关设计专业学生的建筑史学习、考研复习,以及外国现代建筑史知识的大众普及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国城市建设史本教材编写委员会暂缺简介...
-
印度建筑史汪永平印度是亚洲的文明古国,印度的建筑富有特色。佛教建筑、印度教建筑、伊斯兰建筑和殖民时期的建筑有着丰富的遗存,有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如泰姬玛哈陵。我国对印度的建筑文化介绍不多,最早见于东晋法显《佛国记》和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在中国,研究印度建筑的倡始者是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他曾于1959年初率我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参观了阿旃陀石窟寺等多处佛教遗址。回国后亲自开设印度建筑史课,这在国内还是独一无二的创举,由于历史的原因,该项研究未能继续。本书系统介绍印度建筑历史的专著,对印度建筑的形制、构造和艺术形象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做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
-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图志周学鹰 著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位于南京城东郊中山陵园,钟山风景区灵谷景区内。入葬将士包括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内战中的阵亡将士代表。是民国时期的中国国殇墓园,国j级烈士纪念场馆,也是中国大陆原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纪念性公墓建筑群。本书是关于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造过程的文献著录集,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收录了有关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造及建成后诸事处理的文献档案,包括政府文书、往来公函等;中篇利用文献材料,对灵谷寺一带建筑的历史沿革以及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建筑理念、特色、影响等进行了梳理,向读者介绍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的意义;下篇收录了公墓各时期的照片以及建筑图纸。全书图文结合,比较清晰地呈现了今天已经成为灵谷公园的前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建成与演变,对于建筑史研究及历史建筑保护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