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近现代工业建筑吴迪 主编《近现代工业建筑》,选录内蒙古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建筑五十余处。其中包括了内蒙古地区自近现代以来的冶炼、钢铁、机械、电力、煤化、轻工、能源、化工,以及纺织、制药、肉联、糖业、食品加工等建筑的遗址和遗存。通过对内蒙古地区现存部分重要工业建筑的介绍,可以了解自近现代以来,内蒙古的工业建设从无到有,逐渐发展的历史。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地区的工业建设得到飞速发展的光辉历程。
-
营造法式李诫 著《营造法式》于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是一部精心构思的创新之作。作者为李诫。共34卷,357篇,3555条,分为释名、诸作制度、诸作功限、诸作料例、诸作图样等部分。纵观全书,纲目清晰,条理井然,内容丰富,阐述精妙,堪称古代建筑的百科全书。该书的面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是我国古代设计思想理论发展的重要界碑。
-
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匠作口述实录李晓雪华南农业大学岭南民艺平台是一个立足于关注和探究岭南风景园林传统工艺与匠作系统保护与传承问题的研究团队。本书是该团队自2016年以来的探究成果体现,团队成员实地走访岭南地区的传统工艺匠人,并以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真实呈现出岭南风景园林特色技艺的传承现状与工匠的生存现状,并整理出传统工艺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从行业角度,为岭南风景园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更为有效的路和对策。华南农业大学岭南民艺平台是一个立足于关注和探究岭南风景园林传统工艺与匠作系统保护与传承问题的研究团队。本书是该团队自2016年以来的探究成果体现,团队成员实地走访岭南地区的传统工艺匠人,并以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真实呈现出岭南风景园林特色技艺的传承现状与工匠的生存现状,并整理出传统工艺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从行业角度,为岭南风景园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更为有效的路和对策。
-
湖南传统村落何韶瑶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著《湖南传统村落第二卷》详细记录研究了湖南省第四批传统村落中113个传统村落的基本概况、村落布局、空间特点、建筑特征、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并附有大量实地调研和拍照的相关图纸。将湖南地区的传统村落纳入一个大框架体系,从更加全面、多维度的视角出发,研究团队以湖南不同民族和地域这两条主线为切入点,系统的研究湖南各民族、地域分类中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和传统民居的民族地域性表现。可以为研究湖南传统村落的人员提供具体的资料,很有参考价值
-
在路上 乡村复兴论坛文集 修武卷罗德胤 著《在路上 乡村复兴论坛文集(六)修武卷》修武峰会是乡村复兴论坛第十次在村里开的大会。本次修武峰会,乡村复兴论坛往届的多个举办地都派来了代表,共同见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乡村复兴论坛的第十届,我们在修武实现了一次大家庭的团圆聚会。乡村复兴论坛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中央在乡村振兴和保护传统村落上的号召。我们用会议事件来发动热爱乡村事业的各股力量,同时也推动乡村振兴和村落保护的落地实施。
-
土掌房文化及审美深描王东研究对象:本书是典型个案的深入研究。泸西县彝族城子村是目前已知国内的土掌房群落,是中国传统村落与民居建筑的的典型代表,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景观独特,具有丰富的遗产价值,分别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景观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名录。 研究视角:本书立足于建筑史学为基础,结合建筑人类学、建筑美学的研究成果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从方法论上本文以阐释人类学的“深描”理论为指导,对城子村土掌房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描记。同时吸收建筑美学的理论对土掌房的审美三维度进行诠释。这也是有别于国内大多数传统村落的研究视角。本书的研究旨在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筑美学、西南建筑人类学研究提供典型案例。 研究内容:本书将城子村置于“传统建筑文化”与“苗疆走廊”大的背景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以土掌房为物质载体,尽可能呈现其历史、地理、匠艺、文化、美学等层面的丰富内涵。同时通过调研梳理城子村丰富的神话传说,附于文后,在不失学术性的同时,增加本书的可读性、趣味性,以期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 研究现状:近几年传统村落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研究成果丰硕,但主要呈现为区域性、整体性的系统研究,不多的个案研究也主要是局限于资料的整理,或是为适应乡村旅游开发而编写的带有宣传性的通俗读物。本书则综合以上特点,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
-
在路上 乡村复兴论坛文集 荣昌卷罗德胤 著《在路上 乡村复兴论坛文集(七) 荣昌卷》荣昌峰会是乡村复兴论坛第十一次在村里开大会,乡村振兴并不是要逆转城镇化的大势,更不是阻止乡村人口走向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是要通过城乡之间的价值平等和资源互通,探索更健康、更平衡、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最终让中华民族从整体上走向更高的文明阶段。
-
筑苑 上善若水王劲韬 著本书从内容上分为理论和实践两篇,意在体现中国古老的治水智慧对当代城市滨水规划实践的借鉴作用,古为今用,老树新枝,中国古代城市治水经验,山水美学一直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青山绿水所不可或缺的指针。 理论与治水智慧、滨水规划实践案例,为城市滨水区域治理和政策研究提供指导;二是以孟子以来的园林与民共有的历史观为线索,着重表现城市园林与景观的公共性特征,以及园林与城市共同发展的历史渊源,丰富中国古代城市滨水建设历史理论体系;三是重在古为今用,重在总结古人理水智慧,充分挖掘古代治水成就,为当代城市建设与山水和谐的都市滨水环境营建提供借鉴和指导。
-
传统营造文明姚慧 著《传统营造文明》本书以我国古代建筑营造的文化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交汇、融合、同构现象进行解读,对古代建筑发展历史中创造的文明进行总结和阐述,探寻我国建筑文化的民族之魂,触摸传统建筑之“中国心”,以达到传承、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灿烂文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目的。
-
北京关岳庙结构检测与保护研究张涛 著本书为文物建筑保护实践与理论系列丛书的一本,与修缮不同结构检测与保护研究既是对古建筑进行全面的 “体检”,是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的一种方法。关岳庙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 号。东邻钟鼓楼,西邻德胜门箭楼,北靠北二环,南面一路之隔便是什刹海的后海和原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的故居。此处关岳庙最早为道光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的家庙。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二十日奕譞逝世,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光绪帝发布上谕决定为其生父奕譞(醇亲王) 立祠修墓,1914 年,北洋政府在后寝祠殿塑关羽、岳飞像,并祀关岳,改称关岳庙。2006 年5 月,关岳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书集结了近年来文物研究机构对关岳庙进行安全结构检测和预防性保护研究的成果,梳理和记录关岳庙单体建筑,如:庙门、前殿、正殿、后寝殿等建筑的保护状况、材料分析和**的研究成果。因此,将这些研究集结成书。